退而不休反而更长寿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忙了大半辈子,退休后要好好歇歇。”这是很多中老年人的想法。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忙比闲好”,适度忙碌的人,寿命比普通人高出29%。美国《职业健康心理学》杂志刊载的论文显示,退休后仍然工作的人,身体和精神状态好于完全停止工作的人,前者罹患重病的几率低17%,精神健康测试得分高31%。
受访专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 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 熊必俊
本报记者 唐 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程书钧曾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指出,退休后待在家里什么也不做,让生命处于停滞状态,身心机能都会下降。为了健康长寿,老年人应学会“退而不休”,给自己找些事情做。我们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大致划分了7种类型,分别请专家给出合理安排退休生活的建议。
①热爱工作型
医生、教师、科研人员、文字工作者等职业“越老越吃香”。从这些行业退休的人,不乏热爱工作、希望发挥余热者。与年轻人相比,他们经验丰富、技术扎实、心态成熟,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眷恋。如果完全离开工作,不仅自己一时难以适应,也是社会的损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研究员指出,对工作投入越多的人,越难接受退休后的生活。特别是上述行业的从业者,退休后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障碍,男性比女性更易出现心理落差。这是因为,男性的生活重心更偏向于事业,投入在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更多,突然离开干了半辈子的岗位,很容易失去人生目标和成就感,从而产生失落感。这类人退休后可以通过兼职、返聘、当顾问等形式回到工作当中,继续在本行业发光发热。例如,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八旬高龄仍活跃在科研一线;前面提到的程书钧院士、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南方医院传染病学泰斗骆抗先教授等医学大家,也坚持在临床、科研战线上。由于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生活更加充实,这些老者都是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专家提醒,重回工作岗位的老人要秉持“绿叶衬红花”的原则,多提携年轻人,多给建议和帮助,尽量少做决策,少干涉具体事务。
②热心肠型
有些人天生有副热心肠,爱热闹,爱张罗事,喜欢组织活动,乐于伸出援手,人缘一级棒。离开单位后,身边突然冷清下来,就像一场热闹的戏剧戛然而止,心里空落落的。“人是社会性动物,离不开群体。”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指出,热心肠的老人不能闷在家里,不妨去社区做志愿者,为邻里忙活。陕西西安就有一位93岁的老人,退休后在小区里组建“快乐大本营”,组织同龄人打桥牌、拉家常、晒太阳养生等,还亲手制作板凳、桌子,提供茶水。如今,每次活动都有四五十人参加,老人的身心状况都很好,顺带让老伙伴们也踏上“健康快车”。身体状况好的老人还可以去慈善机构、社区康复中心等地方做义工。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乐于助人的老人幸福感更强,寿命更长。
③归隐田园型
人越老越容易想家,这个“家”就是故乡。尽管岁数大了,脑子不太灵活了,但儿时爬过的山、下过的河、熟悉的乡音依然历历在目。李娟说,中国人历来有归隐田园的文化传统。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描述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乡村生活,蕴含着远离尘世、清静无为的自然哲学,能让漂泊多年的长者找到灵魂的归宿。养鸡、种菜等简单的农活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清醒头脑,为长寿打下良好的基础。很多人会念叨,等我退休了就回老家,但往往等来等去也没有实现。因此,如果早已有了退休回老家的计划,不妨提早置备住所和田地,同时定期检查身体,找到能相互照应的亲友。
④梦想未了型
年轻时,孩子太小、钱太少、休假太短、工作离不开……上了岁数的人总喜欢回头看,他们会发现,因为上面种种理由,让自己攒下很多未了的心愿。大津秀一是日本的一名临终关怀从业者,他倾听了1000多名患者的“临终前遗憾”,很多都是年轻时未完成的小事,比如“没有去想去的地方旅行”、“没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享受过美食”等。人生就像个旅行团,已经加入了,不走完全程很可惜。如果很想试着去实现梦想,身体状况也还不错,就勇敢地去做,不要给人生留下遗憾。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艾伦·朗格曾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指出,我们对自己身心健康的掌控力远比你感觉得要多,积极把握对自己生命的控制力,去发现那些年轻的“可能”,身体完全能接受这些挑战。专家提醒,老人一旦下决心实现未完成的梦想,要就把心愿变成目标,并加一个“截止日期”,才更容易实现。
⑤学无止境型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年轻时条件有限,学习是很“奢侈”的事。“一些老人求知欲强,喜欢学习新东西,愿意了解新事物,这非常好。”熊必俊说,国外的研究发现,有好奇心的老人更长寿。学习能延缓智力衰退,还能创造更多兴趣爱好,帮老人加强人际交往,增强幸福感和价值感。退休后有了大把时间,老人不妨有计划地学习电脑、摄影、书法、绘画等比较复杂且需要动脑子的技能,也可参加老年大学。好强的老人要避免攀比,能学到知识就好,没必要追求比他人学得更多、更好。
⑥依赖子女型
许多老人跟子女难舍难分,要么同住,帮着带娃、做家务,要么时不时去子女家“视察”。熊必俊指出,许多长寿老人都与子女共同生活,晚辈恪尽儿孙本分,悉心照料老人,老人也尽力辅助儿孙。不过,从心理学角度看,父母和子女要学会“分离”,保持适度的距离。如果用“亲情脐带”始终捆绑到一起,老人还经常有意无意干涉子女的婚姻生活,就很容易出现家庭矛盾。
⑦内向好静型
有些人生性好静,不爱与人过多接触,就希望退休后能清清静静安享晚年。李娟说,喜欢安静不等于离群索居,无所事事。活着,绝不仅仅是寿命的一个数字,而是你活的质量。如果觉得带孩子、养宠物等“闹腾”,不妨在家种花养草,或学习书法、烹饪等,看看大自然的样子,感受季节的变化,聆听艺术的召唤。长时间居家生活,很容易作息混乱,电视一看就是一天,饭也凑合“糊弄”。建议好静的老人列出生活作息表,把起床、睡觉、三餐、锻炼、读书、散步等都包含进去,精确到几点几分,并严格执行,才能把清净日子过得充实。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