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中医打赢了一场战役
【byb.cn 】(来源:光明日报)庚子年初,一场疫情肆虐中华大地。年已古稀的张伯礼院士,临危受命,如同披甲持锐的战士,奔赴疫情暴发的中心——武汉。这一年,是张伯礼的本命年。
春节,应当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正当中华大地准备除夕迎接庚子新年之际,湖北武汉却不断传来揪心的消息。病毒来势之凶,疫情传播之烈,范围扩散之广,全社会面临挑战和压力之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
1月25日,也就是新年初一,中央紧急成立了赴湖北疫情防控指导组,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的张伯礼名列其中。
“知道当时武汉的疫情很重,也有思想准备要来,甚至自己想申请去。”他在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时,声音哽咽。
“当时疫情严重,国难当头。领导知道我这个年纪,疫情不重不会让我来,这份信任是无价的,我绝没想到过推辞。”心中更激动的是:“这很可能是振兴中医药的一次难得机遇。”这是有历史的经验的。中央指导组点将张伯礼一是因为他是中医界大专家,二是他在2003年曾率中医专家医疗队参与抗击非典,组建全国唯一的中医红区,取得了突出的治疗效果,治疗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收编到《SARS中医治疗方案》中,向世界推广。
国逢疫难,张伯礼再次以国家级中医专家身份受召出征,跟随中央指导组飞赴武汉。初期,疫情发展很快,病毒猖獗,张伯礼回忆道,“刚到武汉时,疫情形势正值最严峻时刻,医院里人满为患,各类患者交织一起,极易交互传染,情况远比想象的严重。”
在了解疫情后,张伯礼提出,要迅速采取措施,对疑似、发热、密接和确诊等四类人,进行分类管理、集中隔离。隔离后,要采用“中药漫灌”的治疗方式,即让患者服用以治湿毒疫为主要功效的中药汤剂。
建议被中央指导组采纳。在中央指导组决策下,武汉十三个区大排查,严格隔离,同时普遍服用中药。几天后,汤剂见效,一些患者退烧了,更多的人接受中药治疗,从一天3千付药,到1万付再到几万付药。严格隔离,普遍服中药,收到了显著效果。
当时确诊病人住不了院,居家隔离传染严重,中央提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指示,中央指导组决定分类管理、科学施治。兴建方舱医院以治轻症患者,定点医院留给重症患者,合理调配紧缺的卫生资源。
方舱医院在此次阻击新冠肺炎的重大疫情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经验”。张伯礼介绍说,“方舱医院是军事上的一个名词,即可移动医院,就像搭积木,一个一个盒子,装建起来非常迅速,救治病人非常及时,提供了很强的医疗服务能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评价道:“方舱医院是武汉抗击疫情的关键措施,它可能也将成为各国应对新冠肺炎大流行及未来流行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力力量。”
张伯礼与同是中央指导组成员、北京中医医院院长的刘清泉教授根据他们已有的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提出请战:专门建一座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病治疗中的主导作用。他们的建议得到批准。
武汉江夏区大花山有个户外运动中心,当地人称“江夏鸟巢”。改建成方舱医院后,2月12日,张伯礼率由天津、江苏、湖南、陕西等地三甲医院派出的、有经验中医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方舱医院。经过两天准备,2月14日,开舱收治患者。
在此后新冠肺炎的抗疫中,江夏方舱医院成为湖北收治新冠患者的一个亮点。记者了解到,在武汉所有的方舱医院中,江夏方舱医院采用的治疗手段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使用西医设备检测),对患者除了施以汤剂,辅之理疗、按摩、灸法等,同时还教患者练习太极、八段锦,以利疏经活血。张伯礼认为,“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中药不仅仅是针对病毒,更是注重调节病人的身体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江夏方舱医院运行了26天,休舱时轻症普通型患者零转重,痊愈患者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中医药经验被推广到其他方舱医院。其他方舱医院使用中药后转重率一般在2-5%左右,而WHO报告的一般在10%以上。
张伯礼回应说,“中医治疗新冠肺炎轻症普通型患者效果是确切的,评价的核心指标是病人转向重症的比例。”张伯礼说:“面对武汉疫情,西医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但中医药有有效方案。不但治好了病,还要出经验,升华为理论。通过大规模流调大数据分析,新冠肺炎为湿毒疫就值得深入研究。”大疫出良药,在张伯礼与刘清泉等专家指导下,中医手段、中药使用贯彻到治疗和患者康复的全过程。他们和中医同道筛选出的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清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三药三方”,因疗效明显,被编入国家版诊疗方案。
庚子年是张伯礼的本命年。这一年发生了世界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紧急飞赴武汉参与新冠肺炎抗疫的张伯礼而言,本命年在武汉的三件事,让他难以忘怀。
第一件是胆留武汉。自进驻江夏方舱医院,最忙碌的是头几天:他穿着写着“老张加油”的防护服,熟悉环境、紧盯流程,问诊患者,对症拟方,指导临床,巡查病区……每天几个小时的行走,里面衣服都湿透了。2月16日,也是张伯礼进驻江夏方舱医院的第5天,他因劳累过度,引发胆囊旧疾。一检查,连日腹痛,胆囊已经化脓,胆管结石嵌顿坏疽了,必须手术摘除。手术前,按惯例要征求家属意见,张伯礼说,我自己签字吧。
后来,张伯礼的儿子张磊回忆说,2月16日晚上11时,武汉突然来电话,“你父亲现在需要在武汉协和医院连夜做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征求你们家属意见。”,心里一颤,极度惊恐,急忙询问病情。然后,提了一个小小请求:“父亲手术完成后,麻烦给我回个电话,报个平安。”
术后次日,张伯礼第一件事就是看疫情通报,第3天,下肢肌间出现血栓,必须卧床。他在病床上架小桌办公,修改方案、参加视频会议,电话不断,了解江夏方舱医院情况,指导医护人员,并回答患者的咨询。当儿子来电话问候,他在电话里劝慰,“我在这里被照顾得很好。非常时期,你不用来看我,看好你的病人就行。”
张伯礼住院期间还豁达地拟诗一首,以表情怀:
抗疫战犹酣,身恙保守难,肝胆相照真,割胆留决断。
他风趣地说,“这回把胆留在了武汉,看来这辈子注定与武汉肝胆相照了。”
第二件是父子协力武汉阻疫情。现年45岁的张磊,继承了父亲张伯礼勤奋好学的优点,也踏着父亲的脚印走上学医之路。上大学报考第一志愿就是医学院。现在,张磊已成长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兼任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执行院长。在父亲手术的次日,张磊递交“请战书”,再次恳请上级选派自己去武汉一线抗疫。此前他已多次用电话、微信、书面等方式向上级表达支援武汉的意愿。
2月21日,张磊到达武汉,被分配到江夏方舱医院,主动承担感染风险最高的取咽拭子工作。20多天里,张磊遵父嘱,一直在方舱医院忙碌,本想晚上抽时间看望一下父亲,但父亲回电话说,“你看好你的病人,比看我更重要。”最终父子仅在封舱那天见上一面,匆匆也不过十来分钟。
第三件是疫情中的生日礼物。3月19日,每天播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数据令人振奋: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现有疑似病例全部归零!面对医护人员、学生捧上的鲜花、蛋糕,张伯礼非常兴奋地说:“其实武汉清零才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2月24日晚,在白岩松《新闻1+1》节目中,张伯礼载着口罩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看上去,他温文尔雅,鬓角花白,略显疲乏,讲话有些气促,但镜片后的眼光,透着自信。“这个病是一个疫病,是具有感染性的温病,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瘟疫有500多次,记载具有一定规模的也有300多次,中医药一次不曾缺席,但这次是最漂亮的一次。”
张伯礼娓娓道来:“《伤寒论》、《瘟疫论》就是治疗包括疫病在内的传染病的经验集成,历久弥新,方药至今仍然非常有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中医团队治疗思路很多也是源于此。”
在此次阻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名声再次鹊起,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刚开始中药推得很难。阻力来自多个方面,所以我说要特别感谢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支持中医参与抗疫的决策,中央指导组信任中医药,要不然我们也不敢那么大胆子去做。当时我开出方子来,试着给湖北九州通的企业领导打电话,请帮助做袋装中药汤剂。他回答没问题,全力配合。我说,‘现在没有钱,也不是做一天,也不是做千百袋呀。’他讲,‘为了武汉人民,什么都不要讲了。’真是让我感动不已。第一天3000袋,第二天就1万袋。”张伯礼欣慰地说,“通过普遍服用中药,集中隔离的很多发热、疑似患者病情得以好转,效果不错。”
但是,在回复本报记者书面采访时,张伯礼也表达出一些担忧:“这次疫情对中医学发展和中医学生培养,暴露出一些短板和问题,例如公共卫生、预防医学课程设置和技能培训不足,因此培养的医学人才在面对突发疫情时只能临时培训,现场紧急学习防护技能,增加了感染风险。这次疫情还暴露出基层社区的卫生能力明显不足。疫情严峻时,大量疑似人员一发热,就往大医院跑,造成病人扎堆及聚集性感染,如果社区的医疗卫生力量足够强,发挥“拦阻干预”作用,疫情可能在先期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今后要注重基层卫生力量的加强和全科医生的培养。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疫病教学内容却很少,中医药急重症人才奇缺。”
江夏方舱医院休舱以后,张伯礼积极参与患者后期康复评估、观察、诊治的工作,多次去康复驿站诊治病人;他积极筹建两家康复门诊和病房,主持制定并发布了全国第一份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南,指导建立了全国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管理与康复平台。他讲,我们认识新冠肺炎才2个多月,知之不多,必须借助康复进行深入的观察;同时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中医有优势。
疫情无国界,大医有爱心。3月26日,张伯礼作为主讲专家,应邀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举办的中医药抗“疫”专家经验全球直播中,与64个国家和地区分享新冠肺炎的中医概念、病因病机、临床症候特点,中西医结合在救治中的作用,循证证据和基础研究进展,9万人在线参与。在此之前,张伯礼的团队还与WHO、世针联、侨联、意大利、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法国等医务工作者视频连线,分享中国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经验,并向他们援助中医验方、中成药等。
作为大学校长,张伯礼重视中医学教育,他认为中医人才培养统一标准非常重要,任何一个学科成熟发达的标志,就是要建立标准。2008年,他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中国·中医本科教育标准》,主持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医学国际标准《世界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已被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提出根据此次抗疫经验,中西医应紧密结合,打造中国特色传染病急救体系。2013年,张伯礼在全国两会上,带去“加快中医立法”的提案。此次疫情中,他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订《传染病防治法》建议加快建立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并将中医药纳入该体系,并加强防控传染病专科基地、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的建设和支持力度。他讲,“给中医一块阵地,就打赢一场战役”。(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茜、陈建强)
- [人物]阴虚 肾精就会往外跑09-23
- [人物]九旬老人每周坚持踢球06-13
- [人物]热茶能让身体更凉快09-25
- [人物]酸痛寻阿是09-13
- [人物]每天早上晒太阳能防癌12-18
- [人物]别被伪杂粮迷惑12-14
- [人物]教育好孩子 家长要管住嘴12-02
- [人物]年龄歧视催人变老10-23
- [事件]冬至:阴极阳生,固藏养正12-21
- [事件]适当挨点冻睡得香12-21
- [事件]咬硬物划过一丝疼牙已在开裂...12-21
- [事件]75岁做改变仍能长寿12-20
- [事件]避开体检的七个误区12-20
- [事件]轻度中风72小时内用上他汀12-20
- [行业新闻]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12-20
- [本站]肩颈按摩中勿要随意按摩脖子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