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穴位的故事035巨髎:面神经麻痹

穴位的故事035巨髎:面神经麻痹

byb.cn
[书评] 作者 :人体管道工 日期:2016-6-27 00:01

  【byb.cn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说到了足阳明胃经的第2穴,也是我们《穴位的故事》中的第33穴-四白穴,它是防治近视和袪除黑眼圈之要穴,今天,我们继续沿胃经循行路线前行,解读其第3穴-巨髎,还是先来说文解字。


穴位的故事035巨髎:面神经麻痹
穴位的故事035巨髎:面神经麻痹


  一、大阳之气

  ,大也,形容穴内气血场覆盖的区域巨大。

  ,孔隙。

  巨髎,名意指胃经天部浊气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本穴物质为四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化雨冷降,而因本穴位处天之上部(头面的天部),降地之雨覆盖的区域大,名为之巨。又因其降地之雨细小,如由孔隙漏落一般,名为之髎,故名巨髎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的针灸穴位库后发现,除巨髎穴以外,带“”字的穴位,涉及了3条经络的6个穴位:

  大肠经巨骨
  胃经:上巨虚下巨虚大巨
  任脉:巨阙
  经外奇穴背部:巨阙俞


  并且,在12正经中,带“”字的穴位,都在多气多血的经脉上,比如手、足阳明经(大肠经和胃经),并且尤其是以胃经带“”字的穴位居多,多达四个。


  我在解读《穴位的故事》时,很多网友不清楚12经脉中,哪些经脉是多气多血,哪些是多气少血,哪些是多血少气,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方歌】多气多血惟阳明,少气太阳厥阴经,二少太阴常少血,血亏行气补其荣。气少破血宜补气,气血两充功易成,厥阴少阳多相火,若发痈疽最难平。

  【】人之十二经,有气血多少之分,多则易愈,少则难痊,疡医明此,临证可豫知痈疽、疮疡之始终难易,而用药消补之法始当也。

  多气多血:如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此二经常多气多血;

  多气少血: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手少阴心、足少阴肾、手太阴肺、足太阴脾,此六经常多气少血。

  多血少气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手厥阴包络、足厥阴肝,此四经常多血少气;


  血多者则破其血;气多者则行其气。气少者难于起发,宜托补之;血少者难于收敛,宜滋养之;气血两充,则易于起发,易于收敛。惟手足厥阴、少阳四经,倍多相火,此四经若发痈疽,肌肉难长,疮口难合,倘过用驱毒峻利之药,以伐其气,以消其血,必难收功。故明其经之气血多少,则用药不致有妄汗妄下之弊矣。


  而以”“字命名的穴位,除巨髎穴以外,则包含了6条经络的共计12个穴位,可见”“字在针灸穴位的命名中还是很普遍的。

  大肠经:口禾髎
  小肠经:颧髎
  膀胱经:上髎次髎中髎下髎
  三焦经:肩髎天髎耳禾髎
  胆经:瞳子髎居髎
  督脉:素髎

  在对照我们以往已经解读的穴位里,只有带”“字的穴位命名可以和”“字相媲美,足见人体的阳气,与存阳气的孔洞(髎)之间的依存关系有多重要,详见下图。

byb.cn

  综上,巨髎穴在命名的解读上,可以理解为,携胃经多气多血的经水,灌注到了孔洞(髎)之中,以滋润周围的组织,也正因为如此,它成为了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要穴。


  二、胃经与阳跷脉之交汇穴


  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共有3个穴位交汇,而巨髎穴是其中之一,也是所有89交汇穴中的一员,其余两穴为承泣地仓穴。

byb.cn

  何谓交汇穴?

  它是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交会通过的穴位。出《针灸甲乙经》。这类穴位大多分布在头面和躯干部。一般阳经与阳经相交,阴经与阴经相交。经脉之间的交叉会合,可使脉气互通,故交叉穴的治疗作用较广,为临床所常选用,如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所交,能治疗脾经、肝经和肾经的病证。据别有病网站统计,涉及交汇的穴位,共89个。


  很多网友不了解阳跷脉是干什么的?其实这条脉很重要,但知道的人很少,即使是专业的按摩师,也有很多不清楚的。

  我在2008年12月5日,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一条常被人忽视的经络--阳跷”(http://www.byb.cn/doc_313-3.aspx),详细介绍过这条经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


  为什么单独说说阳跷脉呢。因为现在用电脑的人很多,用电脑当然是坐在椅子上了。总坐着,大腿和椅子必定接触时间很长,阳跷脉因为正处于大腿和椅子切线的位置,所以气血很容易被闭住。

byb.cn

  我们经常会遇到两条大腿外侧痒的情况,尤其是在夏天,其实这种痒多与湿有关。当湿气闭在体内后,人会感觉腿沉。到了夏天,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升腾,人体内阳气借此外力开始把体内的寒湿逼出体外,所以就会感觉皮肉痒。此时如果在阳跷脉上使劲的刮痧,会越刮越痒,越痒越想刮,当大片的痧出来后,人会感觉相当的舒服,腿就立刻感觉轻松了。


byb.cn

byb.cn
阳跷脉上刮痧

        对于那些经常坐办公室的人,在敲胆经的同时,还有必要让别人帮助刮刮你的阳跷脉,毕竟,在切线的位置,气血很容易闭住,再加上这条经络又不在12正经上,所以,常被人忽视。刮通了阳跷,不仅腿轻松了,而且眼睛肯定也会舒服很多。用电脑的人,一定要记住它阳跷脉。


  三、巨髎穴是治疗而神经麻痹的要穴


  啥叫麻痹啊?给大家举个例子,坐在马桶上玩手机,胳膊肘压在腿上,时间一长了,站起来之后就会感觉双腿无力走不动路,要过一会儿才会缓解,这就是麻的感觉。麻的时间长了,就变成木了,木的时间长了就痹了,实际上就是气过血不过造成的。


byb.cn


  为什么说巨髎穴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要穴呢?我们知道神经是人的感知系统,当这个感知系统缺血以后,就会影响其正常工作,就会产生麻痹的感觉。


  那位看官问了,为什么会出现面神经麻痹呢?这里先给大家看看西医的解释:


  面神经炎俗称面神经麻痹(即面神经瘫痪)、“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引起面神经炎的病因有多种,临床上根据损害发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炎和周围性面神经炎两种。
  中枢性面神经炎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通常由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
  周围性面神经炎病损发生于面神经核和面神经,常见病因为:①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引起;②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③自身免疫反应;④肿瘤;⑤神经源性;⑥创伤性;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⑧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⑨血管机能不全;⑩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面神经麻痹多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坠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面神经炎引起的面瘫绝大多数为一侧性,且右侧多见,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等。

  那么,中医对面神经麻痹是如何认识的呢?


  面神经麻痹的病因主要为“正气”相对虚于内,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所致,导致筋脉失养而致本病。
  病理变化为患者在劳累和体力下降的情况下,正气相对虚于内,脉络空虚,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导致经络阻滞,气血痹阻经络,筋脉失养,而见口眼歪斜诸症。 


  显然,如果你平常挺好的,没有西医所述由外来因素引起的病因,而只是因为受了风寒,被吹着了导致的面神经麻痹,那你点按巨髎穴,则会有很好的效果。


  巨髎穴所处的位置,刚好是在口鼻周围这个三角区,此处密布着神经。胃经既多气也多血,而巨髎穴,它因携带了巨量的经水,直接灌注到小孔洞(髎)之中,肯定会对其周围的血供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可以治疗面部神经麻痹。



中里巴人解读巨髎穴


  小知识:面部危险三角区

  通常指的是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通俗的说是从鼻根到两口角,这个区域是公认的危险区域当面部发生炎症,尤其在这三角区域内有感染时,易在面前静脉内形成血栓,影响正常静脉血回流,并且逆流至眼上静脉,经眶上而通向颅内蝶鞍两侧的海绵窦,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产生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严重并发症。


byb.cn

  四、功效和主治


  【功效

  冷降胃浊,清热熄风,明目退翳(翳[yì],指白内障)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鼻衄,齿痛,唇颊肿


  五、总结

  1、大阳之气

  2、胃经与阳跷脉的交汇穴

  3、治疗面神经麻痹之要穴


  有诗曰:贼风穿堂卧室间,拂面侵扰唇两边,口眼歪邪涎长流,点揉巨髎病乃迁!


byb.cn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