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低血糖三个特点
受访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内分泌科教授 田 慧
《生命时报》 2023-09-29 第1741期 第19版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统计了约1000例年龄在60岁以上、病程超过半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发现其低血糖特点如下:一是严重低血糖报告率低;二是夜间低血糖风险大,15.6%患者低血糖发生时段在夜间;三是60%以上患者是因进餐过少或延迟进餐发生低血糖,运动过量导致的低血糖仅占不到两成。
“之所以有上述特点,主要与药物使用、疾病特点和生活习惯有关。”田慧告诉记者,
首先,糖友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概率本身不高,约在5%~10%,主动报告率相对就更低。
第二,部分老年糖友使用的通常是预混胰岛素,往往会在夜间出现峰值,导致血糖降低。
第三,有些糖友经常是吃几口就饱了,或因为各种事情耽误了吃饭,但降糖药还照常服用,因此会出现进食量不足引发的低血糖。此外,药物相关的低血糖会让糖友经历出冷汗、心慌、较为严重的濒死感,甚至意识丧失。“因此,不少老年糖友容易对低血糖产生恐惧,甚至会刻意将血糖控制在较高的水平。”田慧说。
田慧表示,老年2型糖友的病程长、并发症较多,同时还存在脏器功能减退等原因,对低血糖的反应能力更差。而严重的低血糖会引起心血管事件、认知能力下降、跌倒伤害等不良事件。因此,预防低血糖是老年糖友管理血糖的重要课题。论文指出,以下4类老年糖友更容易出现低血糖,需要特别关注。
①腰围较小
有研究发现,中心型肥胖患者的低血糖风险较低,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田慧表示,较瘦的人会合并肌少症,对体内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的调节能力不足,低血糖发生时就更明显。
②糖化血红蛋白较低
“糖化血红蛋白较低的糖友,特别是因为使用了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将整体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得较好。”田慧强调,这类糖友不要忽视对血糖的日常监测。
③药物联用治疗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虽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但能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间接达到降糖的效果。因此,有研究表明,该类药物与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联用时,也会有低血糖风险。老年糖友如果同时服用一种以上的药物,要关注低血糖的发生。
④低血糖频发
研究指出,近1年发生过3次以下、3~6次,6次及以上低血糖患者再发低血糖的风险,分别是未发生低血糖患者的2.9、4.4和7.4倍。
田慧强调,想要防住低血糖,老年糖友需重点做好生活方式管理。首先,保证一日三餐按时按量,先吃高纤维食物和蛋白质,后吃主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控制血糖回落速度。其次,如果因用药导致夜间发生低血糖,必要时监测夜间血糖、增加睡前血糖监测频率或睡前适当加餐。另外,对低血糖的恐惧感,反而可能成为老年糖友血糖管理的障碍。“这种情况可以定期找医生看看治疗模式是否合适。通常,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可以互补短板,让血糖更平稳。”田慧补充说,“最后,老年糖友也要多学习控糖知识,注意饮食、运动和降糖药的三点平衡,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控好血糖、健康生活。”
- [事件]肥胖会掩盖心血管病11-26
- [事件]寒潮来袭 心血管遭遇7大考...11-26
- [事件]一定要趁年轻养成这5个好习...11-26
- [事件]狼疮并非不治之症11-25
- [事件]在外不爱说话 焦虑闹的11-25
- [事件]沉默旁观或成帮凶11-25
- [事件]没苦硬吃、没福硬享啥心态11-24
- [事件]多睡1小时性欲涨14%11-24
- [事件]肥胖会掩盖心血管病11-26
- [事件]寒潮来袭 心血管遭遇7大考...11-26
- [事件]一定要趁年轻养成这5个好习...11-26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12异法方宜论...11-25
- [事件]狼疮并非不治之症11-25
- [事件]在外不爱说话 焦虑闹的11-25
- [事件]沉默旁观或成帮凶11-25
- [事件]没苦硬吃、没福硬享啥心态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