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儿时管太严 长大不快乐

儿时管太严 长大不快乐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7-6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没时间玩 活动受限 无选择权 儿时管太严,长大不快乐


  受访专家:

  北京回龙观医院孕婴幼心理健康中心负责人 罗正杰

  本报记者 钟财芬

  《生命时报》 2024-06-07 第1806期 第15版


  现在的家长愈发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表现为极其关注分数、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进行严格规划和管理,导致他们普遍受到过度约束。近日,“医学快线”网“对话”栏目的心理学家指出,这一代年轻人心理问题高发、变得不快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儿时的自由和独立性比前几代人少。北京回龙观医院孕婴幼心理健康中心负责人罗正杰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现在的孩子被过度约束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时间被填满。受社会和长辈期许的影响,现在的孩子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学习、培训、考试、拿证,待完成的事一件接一件,个人时间被大量占据。“对他们来说,课业负担重是常态。即便因为双减政策,放学后学校的作业不那么多了,但课外班并没有减少。”罗正杰解释,为了不让孩子落后,家长会给他们安排英语、奥数、舞蹈、钢琴等各种课程,从回家到上床睡觉,包括周末,孩子的日程表可能都被排满了,没有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也很少有机会找同龄人玩。

  行动受限制。以保护孩子安全为由,不少地方存在“课间圈养”现象,即孩子们下课后不能在走廊跑跳、大声说话,甚至除上厕所外不能出教室。“这个阶段的孩子原本充满活力,他们想动、想跑、想跳,却被告知‘下了课也要慢慢走路’,这会导致他们一整天都只能保持轻手轻脚、小心谨慎的状态。”罗正杰表示,时刻被束缚,孩子们的能量无法释放,积压在心里就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思想难独立。一方面,父母越来越多地为孩子安排课程、组织娱乐活动,从辅导班、兴趣课到外出聚餐,孩子只能被迫接受,而非出于自愿;另一方面,家长们怕孩子走弯路,往往会以过来人的姿态对孩子的行为和选择进行严格控制、引导和干预。“生活大小事都被父母安排了,孩子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喜欢什么,很难培养爱好、树立理想,久而久之便会失去独立思考能力。”罗正杰说。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强调要身体力行去体验、去感受。”罗正杰表示,现在的孩子总是被动接受安排,可能会慢慢丧失思考、诉说能力,也无法很好地体察和处理自己的情绪,成年后即便拥有更多选择和权利,也难以享受生活,甚至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美国精神病学家斯图尔特·布朗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他曾历时42年采访6000余人,了解受访者的童年生活和成年后的状态。结果显示,如果儿童时期不能无拘无束地玩耍,长大后往往不快乐、易焦虑、社会适应力差。很多心理学研究也支持了布朗的观点,比如小时候受到父母监督或社会期望等外力约束较多者,社交、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都将受影响:难以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容易缺乏成就感、满足感、获得感等积极情感;可能因决策机会少、时刻被指导而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无法从错误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罗正杰认为,真正为孩子着想,应适时、适量给他们以成长的空间。

  家长要给孩子一些自行决策的机会。例如,在挑选辅导班时,确保至少有一个是孩子自己选的;对于孩子非常抗拒的课程,不强行要求他们参与。另外,一天要留一段时间让孩子自由支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无论是思考问题、下楼跑步,还是单纯发呆,让他们有独处的空间。此外,还可以在孩子的不同阶段给他们“适龄自由”。例如,允许5岁的孩子在房间里独自玩耍;鼓励10岁的孩子自己解决家庭作业;引导15岁的孩子自己做饭、洗衣服、拜访朋友。对于已经成年、但受累于童年经历觉得生活没有目标和意义的人,罗正杰建议尝试精神分析疗法,让他们在咨询师指导下随心所欲表达想法、感受、情绪,以此探索自己的热爱、提高对自我的认知,从而重建独立性,实现自我疗愈。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