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比以前更害羞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交流都在网上 共情能力不足 年轻人比以前更害羞
近期,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科研人员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上一项针对806名学生的新研究显示,相比千禧一代(1981~1996年出生),Z世代这群年轻人的“羞怯”程度更高;且新冠疫情之后尤甚。
中国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理事郝滨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羞怯是在社交情境中的不适感或抑制,表现为与人打交道时心慌、出汗、脸红等生理反应,以及紧张、害怕等心理体验和回避社交、逃离社交场所等行为表现。社交羞怯者会尽可能避开面对面交流。
研究人员对20年间在同一所大学就读的不同年代本科生,在相同的年龄段(17~25岁)进行了相同的羞怯测量。结果发现,与千禧一代相比,新冠疫情大流行前(2018~2019年)和大流行期间(2020年)年轻人的平均羞怯程度都较高,新冠期间组的羞怯程度高于新冠流行前。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在社交方面表现得越来越害羞。研究人员指出,技术创新带来的社会环境变化,使得青少年在成长期的面对面社会互动减少,经验的缺乏又促使他们越来越避免“面谈”,由此可能带来社会孤立、社会抑制等。当然,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现在大众不再认为羞怯、内向是不好的表现,今天的大学生可能会比前几代人更愿意承认自己不愿意社交、害怕面对面互动等。
郝滨表示,现在的年轻人确实更习惯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线上互动,不乐于线下碰面。这种交流方式和行为特点受技术、文化影响。千禧一代在年轻时仅限使用简单的社交工具,如电子邮件和电话、QQ等;Z世代则从出生起就处于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广泛应用的环境中。众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在便利联系、拓宽视野和共享资源的同时,也减少了面对面交流,影响年轻人对社交情景的感知、观察与理解能力,可能妨碍了共情能力的发展,阻碍社交技能的提升。由此导致一部分年轻人在现实社交中感到不适、紧张,表现出害怕、羞怯,存在明显的拘谨、退缩,甚至回避一切线下社交。此外,新冠疫情中实施社交限制、旅行隔离等措施,加上人们仍对潜在感染风险有担忧,都加剧了避免线下交流的行为。
一代比一代更羞怯,虽是适应时代背景,但这种现象的隐忧不可不重视。生活在社会中,与人打交道是必备技能,若在面对他人时过度羞怯,会妨碍正常交往、阻碍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建立,进而影响工作、学习、恋爱等方方面面。郝滨认为,面对面交流的诸多益处是在线互动无法取代的,包括促进自我感知和认识、提高共情能力、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等。因此,建议害怕见人、过分逃避社交的年轻人要试着改变这个状态,可采取一些方式增加现实交流机会和提升社交能力:
比如有意识地多参加家庭、学校、单位、朋友间组织的聚会,不要一刀切地拒绝一切面对面互动;人多感到拘谨时,可以以主动倾听和尊重别人观点为主,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说出惊人的发言,等熟悉了环境再慢慢表达;注意观察他人的言语和反应,根据气氛适度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其实只要把关注点放在别人身上,就不会因为过分在意自己的表现而紧张。实在无法改善时,不妨请教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师,学习应对社交焦虑、恐惧的方法,减轻社交羞怯感,增加参与社交活动的愿望和动力。
受访专家:
中国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理事 郝 滨
本报记者 张 健《生命时报》 2023-08-25 第1731期 第15版
近期,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科研人员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上一项针对806名学生的新研究显示,相比千禧一代(1981~1996年出生),Z世代这群年轻人的“羞怯”程度更高;且新冠疫情之后尤甚。
中国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理事郝滨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羞怯是在社交情境中的不适感或抑制,表现为与人打交道时心慌、出汗、脸红等生理反应,以及紧张、害怕等心理体验和回避社交、逃离社交场所等行为表现。社交羞怯者会尽可能避开面对面交流。
研究人员对20年间在同一所大学就读的不同年代本科生,在相同的年龄段(17~25岁)进行了相同的羞怯测量。结果发现,与千禧一代相比,新冠疫情大流行前(2018~2019年)和大流行期间(2020年)年轻人的平均羞怯程度都较高,新冠期间组的羞怯程度高于新冠流行前。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在社交方面表现得越来越害羞。研究人员指出,技术创新带来的社会环境变化,使得青少年在成长期的面对面社会互动减少,经验的缺乏又促使他们越来越避免“面谈”,由此可能带来社会孤立、社会抑制等。当然,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现在大众不再认为羞怯、内向是不好的表现,今天的大学生可能会比前几代人更愿意承认自己不愿意社交、害怕面对面互动等。
郝滨表示,现在的年轻人确实更习惯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线上互动,不乐于线下碰面。这种交流方式和行为特点受技术、文化影响。千禧一代在年轻时仅限使用简单的社交工具,如电子邮件和电话、QQ等;Z世代则从出生起就处于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广泛应用的环境中。众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在便利联系、拓宽视野和共享资源的同时,也减少了面对面交流,影响年轻人对社交情景的感知、观察与理解能力,可能妨碍了共情能力的发展,阻碍社交技能的提升。由此导致一部分年轻人在现实社交中感到不适、紧张,表现出害怕、羞怯,存在明显的拘谨、退缩,甚至回避一切线下社交。此外,新冠疫情中实施社交限制、旅行隔离等措施,加上人们仍对潜在感染风险有担忧,都加剧了避免线下交流的行为。
一代比一代更羞怯,虽是适应时代背景,但这种现象的隐忧不可不重视。生活在社会中,与人打交道是必备技能,若在面对他人时过度羞怯,会妨碍正常交往、阻碍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建立,进而影响工作、学习、恋爱等方方面面。郝滨认为,面对面交流的诸多益处是在线互动无法取代的,包括促进自我感知和认识、提高共情能力、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等。因此,建议害怕见人、过分逃避社交的年轻人要试着改变这个状态,可采取一些方式增加现实交流机会和提升社交能力:
比如有意识地多参加家庭、学校、单位、朋友间组织的聚会,不要一刀切地拒绝一切面对面互动;人多感到拘谨时,可以以主动倾听和尊重别人观点为主,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说出惊人的发言,等熟悉了环境再慢慢表达;注意观察他人的言语和反应,根据气氛适度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其实只要把关注点放在别人身上,就不会因为过分在意自己的表现而紧张。实在无法改善时,不妨请教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师,学习应对社交焦虑、恐惧的方法,减轻社交羞怯感,增加参与社交活动的愿望和动力。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吃相不好全身受伤11-27
- [事件]原醛症会让血压居高不下11-27
- [事件]做到两点可防首次中风11-27
- [事件]肥胖会掩盖心血管病11-26
- [事件]寒潮来袭 心血管遭遇7大考...11-26
- [事件]一定要趁年轻养成这5个好习...11-26
- [事件]狼疮并非不治之症11-25
- [事件]在外不爱说话 焦虑闹的11-25
最新文章
- [事件]吃相不好全身受伤11-27
- [事件]原醛症会让血压居高不下11-27
- [事件]做到两点可防首次中风11-27
- [事件]肥胖会掩盖心血管病11-26
- [事件]寒潮来袭 心血管遭遇7大考...11-26
- [事件]一定要趁年轻养成这5个好习...11-26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12异法方宜论...11-25
- [事件]狼疮并非不治之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