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和老年段最幸福
受访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 康 琳
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二科副主任医师 李 沫
本报记者 虞 晔《生命时报》 2023-11-03 第1749期 第1版
人生的航路不可能永远风和日丽,人的幸福感也因此会处于波动之中。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有年逾古稀的老人虽然身体有些小病小痛,依然整天笑口常开;一些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却经常唉声叹气,觉得生活不如意。一生中,究竟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幸福?近期,美国《心理学公报》刊文给出了答案:人的幸福感在少儿和老年阶段达到高峰。其中,受访者的生活满意度在9~16岁之间下降,之后会略有上升一直到70岁,再下降到96岁(所纳入数据中的最大年龄)。
U型幸福曲线
对于今年4岁半的小豆子来说,“幸福”是个不好理解的词语。但如果问他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他的答案倒是有很多,如拥有很多奥特曼玩具、能一直看动画片《小猪佩奇》、在下雨天跳水坑……一旁陪小豆子玩耍的外婆说,自己现在就很幸福,“我的身体还不错,子女很孝顺,小外孙活泼可爱,在大家庭中每天都过得很乐呵。”
记者用同样的问题,问了一位时常笑容满面的快递员。他回答称:“幸福谈不上,但时常会发生一些让人开心的事情。虽然每天起早贪黑,节假日也不休息,但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好客户,天热给我们递一瓶冰水,在饭点给我们拿一个面包,让人感觉很温暖。当然,有时也会遇到难沟通的客户,我们能做的就是放低姿态,事情过去了,日子照常过。”
既往多项研究都探讨过“人的幸福感何时达到顶峰”的问题。2008年,英国教授发布的一项基于几十个国家、纳入数十万人的研究成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人一生中的幸福感水平呈“U型曲线”,人到中年时幸福感最低。2015年,我国进行的一项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幸福感最低的年龄段是31~45岁,60岁以上人群的幸福感最高。
最近在美国《心理学公报》发布的研究纳入约46万名参与者,由德国科隆体育大学、波鸿鲁尔大学和瑞士伯尔尼大学等学校的研究小组共同完成。结果显示,参与者的积极情绪状态在9~94岁之间呈普遍下降趋势。其中,生活满意度在9~16岁之间下降,16岁以后略有增加,一直到70岁后再下降,直到96岁,整体在9岁和70岁时达到高峰。
主观因素决定幸福感
“9岁前,孩子以成长为主,既没有学习压力,也不受条条框框的规则束缚,因此幸福感较高。”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康琳对记者说,在这个阶段,孩子只要不生病,就是开心幸福的。9岁以后,孩子的学业压力增加,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其优秀与否的标准之一,幸福感就随之减弱。
成年之后,一方面身体机能下降,很多人都出现了体重增长、颈椎腰椎疼痛等症状;另一方面,社会角色改变,职场、婚姻等压力接踵而来,年少时的雄心壮志逐渐被岁月消磨,不少人因此陷入“中年危机”。到五六十岁,多数人会迎来一段快乐时光,因为这时身体还算健康,经济也不紧张,整体没有太大负担。70岁以后,老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健康状况恶化,社交接触逐渐减少,加之目睹同龄人去世后遭受到的打击,致使生活满意度再次下降。
康琳告诉记者,幸福是一种相对的、主观的表述,没有绝对的标准和模板。孩童阶段的幸福可能是获得心仪的玩具,少年阶段可能就是学业有成,中年时期的幸福是功成名就,到了老年阶段可能就变成了身体健康。幸福其实是一种心态,每个人在不同阶段对幸福的定义不同,所以影响幸福的因素有很多。
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二科副主任医师李沫也持有相同看法:“真正影响幸福感的是主观因素,如良好的心态、人际关系和目标感等。客观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约占20%,它会影响幸福感的下限,但对上限的影响不大。”李沫进一步举例称,经济因素可能是幸福的最低保障条件,经济条件优越意味着能够享有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不过,经济水平不能持续提高幸福感。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当年收入约7.5万美元时,人的幸福感最高;当收入超过该数额,幸福感反而会呈下降趋势,因为这时人的休闲时间相应减少,所承受的压力更多。教育水平和社区环境也会影响幸福感。教育水平高的人更注重健康管理,晚年健康长寿的可能性更高;而社区环境涵盖了居住、出行、健康、服务、敬老等方面,便捷舒适的环境可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追求幸福感有“秘方”
李沫表示,幸福生活应该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工作,它能提供价值感和归属感,让人有动力和目标。二是社交,可以让人思维敏捷,获得支持和温暖。三是与自己相处,做喜欢的事。如果能平衡好这三个部分的关系,生活就能有高幸福感。两位专家具体总结了几个“幸福秘方”。
①良好的心态
生活中总有失败和挫折,如果因为一时低谷而一蹶不振,可能会一直沉溺在痛苦和绝望中。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要学会接受失败。历史经验证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屡败屡战、坚持不懈,终会有成果。
②有目标感
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罗伯特·瓦尔丁格说:“在生活中有挑战并战胜它,可以让自己有成就感,这是让人兴奋的,而财富和特权买不到这种‘幸福’。”追逐目标的过程会让人觉得,自己在朝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感到孤独或生活无意义,不妨尝试建立有挑战的生活目标,但挑战内容不宜超过能力范围,否则可能在此过程中产生挫败感甚至丧失自信。康琳建议,社会应该为老年人再就业拓宽渠道、搭建平台,这既能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也能让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对提升幸福感有助益。
③良性社交
支持人类健康幸福的基础,往往是那些“温暖的关系”。有研究显示,与具备多样社会关系的人相比,社会关系少的人死亡风险是前者的2.3~2.8倍。社交缺乏会让人感到孤独,继而引发身心疾病;反之,良性社交会使人心情愉快,并拉近与他人的心理距离,使人产生正面积极的情绪。李沫表示,老年人可以经常与子女、朋友通电话,以维持联系、沟通情感;多和老同事新伙伴聚会,聊聊过往、说说当下,既活跃大脑,又不与社会脱节;多参与社会志愿活动,提升社会参与度,在减少孤独感的同时,还能因为帮助了别人而产生幸福感。
④家人的陪伴
当回忆起年少幸福时光之时,很多人都会想起与父母相处的点滴细节。事实上,在中青年时期,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对个人的情绪稳定甚至职场发展都有影响。到了晚年,家人的支持更会成为老人最坚实的“堡垒”。美国《进化与人类行为》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老人偶尔帮忙带孙辈会更长寿快乐。因为他们能从孩子们身上看到生机和希望,甚至找回自己童年的快乐回忆,这都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⑤拥有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可以拓宽生活的宽度,也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有助于更好地表达自我。有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通常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产生快乐和愉悦的情绪,并能持续增加幸福感。
- [事件]肥胖会掩盖心血管病11-26
- [事件]寒潮来袭 心血管遭遇7大考...11-26
- [事件]一定要趁年轻养成这5个好习...11-26
- [事件]狼疮并非不治之症11-25
- [事件]在外不爱说话 焦虑闹的11-25
- [事件]沉默旁观或成帮凶11-25
- [事件]没苦硬吃、没福硬享啥心态11-24
- [事件]多睡1小时性欲涨14%11-24
- [事件]肥胖会掩盖心血管病11-26
- [事件]寒潮来袭 心血管遭遇7大考...11-26
- [事件]一定要趁年轻养成这5个好习...11-26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12异法方宜论...11-25
- [事件]狼疮并非不治之症11-25
- [事件]在外不爱说话 焦虑闹的11-25
- [事件]沉默旁观或成帮凶11-25
- [事件]没苦硬吃、没福硬享啥心态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