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百岁老人有异常复原力

百岁老人有异常复原力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1-17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疾病发病率和医疗负担相对低,打破“年龄越大病越重”的固有印象 百岁老人有异常复原力

  受访专家:

  北京朝阳医院原副院长 沈雁英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教授 余国龙

  本报记者 任琳贤
  《生命时报》 2023-12-29 第1765期 第1版

  近年来,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百岁老人变多了,虽然随着年龄增加会渐渐衰老,但他们的健康状态往往比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更优越。近日,国际权威期刊《营养》特刊上的一篇社论提到,百岁老人的总体疾病发病率和医疗负担都相对低,这打破了“年龄越大病越重”的固有印象,其背后或许与百岁老人拥有强大的“复原力”有关。

  百岁老人“避”开了慢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预期寿命大幅延长。联合国人口司2023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百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的增长速度在过去20年里翻了一番。《营养》的社论指出,与七八十岁老人相比,百岁老人的衰老速度似乎更缓慢,他们生病后常常能快速恢复,在漫长的老年阶段,医疗费用支出更少,也很少需要住进重症监护室。

  1995年启动的“新英格兰百岁老人研究项目”,陆续收集并分析了全球近800位百岁老人的健康数据,结果发现,他们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急剧下降趋势。大约70%的超级百岁老人(110岁以上)在100岁时都“避”开了衰老相关疾病和残疾,他们被誉为“幸免者”。在一项包含105名百岁老人的阶段性研究中,与年龄有关的致命性疾病表现出明显的发病“延迟”,他们几乎没有心脏病、癌症、中风、痴呆、慢性阻塞性肺病、帕金森病等,只有25%的人有癌症治疗史,不到15%的人有心血管疾病史,即使生病也大都在生命的最后一两年。

  “百岁老人确实有这样的特征。”北京朝阳医院原副院长沈雁英说,从我国各地发布的百岁老人调研报告中也能发现,在“一生中是否得过重病”的问题中,超80%的百岁老人回答“没有”;患病史调查中,只有极少数百岁老人患有或患过眼疾、高血压等。衰老作为一种自然规律,并不是匀速发生的。女性在55~65岁、男性在60~70岁身体步入老年,这也是衰老加速的重要转折期。从各类流行病学统计中可以看到,五六十岁是各种慢性疾病的高发年龄段,但只要过了七八十岁,伴随机体代谢水平下降,疾病的进展速度会减缓,表现出来的衰老速度也会变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教授余国龙表示,衰老是不可逆的过程,年龄越大,人体器官组织与生理功能的退行性变化就越明显,比如皮肤会长褶皱、听觉视觉会减弱、肌肉会萎缩、心跳会变慢、血管会硬化、消化功能会变差、记忆力会下降……抵御疾病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弱。百岁老人之所以长寿,并非他们“不会老”,而是他们一直将各项功能维持得良好,经年累月之下,就会表现出比其他老年人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生存长度。比如,过往的实地调研表明,绝大多数百岁老人都保持着自理状态直至寿终正寝,他们几乎从未停止参与劳动、家务或运动。

  多因素铸就强大“生命力”

  《营养》的社论指出,百岁老人衰老得慢是因为他们异于常人的“复原力”,具体表现为几方面:首先是遗传因素。已有研究鉴定出50个具有调节寿命潜力的基因,它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更好的胰岛素敏感性、更健康的血脂水平以及更强的免疫功能,使得百岁老人更容易抵御疾病侵袭、更快康复。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指健康饮食、积极锻炼、戒烟)和具备较强的心理韧性(主要指积极适应逆境的能力),在延缓衰老方面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沈雁英认为,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复原力”。综合过往研究可以发现,百岁老人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强。例如,肠道免疫占人体免疫的70%,我国学者在国际期刊《衰老》上发表的研究称,百岁老人的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与年轻人相似,维持着正常的代谢和免疫状态,让他们远离疾病另外,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来看,百岁老人有着明显共性——他们全都乐观、心态平和,能豁达面对人生砥砺,同时坚持作息有序、合理膳食和积极活动,居住环境宜人,家庭氛围、邻里关系和谐友善。其中,心态好是关键。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所做的研究显示,人活过百岁,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合理饮食占25%,其他占25%。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态有关。心态好不仅可以避免负面情绪影响身体,还可以促进大脑释放色氨酸、内啡肽、血清素等快乐激素,有助于调节内分泌、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从而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用‘复原力’,不如用‘生命力’来形容更为贴切。百岁老人能活得久,本质还是因为他们活得健康。”余国龙说,按照当前最新研究成果,人类自然寿命可达120岁,但活到120岁的却不多。长寿的前提条件是健康,遗传和生活因素共同决定着机体的生理状态。粗略估计,长寿基因对预期寿命的贡献率只有15%~30%,而“生命力”是否强大更多地取决于后天积累。现代社会中,有许多因素对预期寿命产生不利影响,抵消了社会经济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例如,战争的出现,剥夺了很多无辜的生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吸烟,持续抽烟会使寿命减少10年左右;含糖食品等的广泛供应,以及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肥胖、炎症、衰老等一系列问题,从而缩短寿命;习惯久坐、身体活动严重不足会使各项机能下降,衰老速度加快。

  趁早积累“长寿因子”

  健康长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积累。虽然我们无法改变遗传基因,但可以趁早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心态,积累“长寿因子”。沈雁英说:“想长寿,就要做好自己的‘保健医生’,对于健康知识,第一要知道,第二要做到,第三要坚持到。”

  从不抱怨生活。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对76位百岁老人研究发现,尽管67%的老人收入低于贫困线、44%没有储蓄,但绝大部分并不抱怨收入少。总体来说,96%的百岁老人认为自己比同一年龄段的其他人活得好。沈雁英表示,想用乐观、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首先要正确认识衰老,包容和接受自己无法跟上时代潮流、“一体多病”、身边人相继离去等问题的出现,这样才不会一直陷入忧虑之中;其次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可以写写自传和日记,或是发挥专业余热去传道授业,不断获得价值感。

  限制低质碳水。《营养》杂志特别强调,限制热量摄入有助延寿,但并非限制脂肪摄入,关键在于限制糖、精制谷物等低质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为了维持健康,应尽量保证多样化饮食,吃够新鲜果蔬、蛋白质和全谷类食物,保持适度的饱腹感,避免暴饮暴食。

  保持热情忙碌。沈雁英说,让自己闲不下来,做任何事情都保持热情,对世界充满好奇,能够助力健康地衰老。建议老年人保持社会联结,享受与人相处的乐趣,比如每周与老朋友聚会、利用社交媒体交友,定期参加志愿者活动、娱乐休闲活动等,有助于保持生活热情。

  连睡六七小时。睡眠是人体功能恢复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心态的重要因素。沈雁英说,老年人由于机体衰老,睡眠时间会有所减少,睡眠问题也会增多,建议规律作息,保证每天6~7小时的连续、高质量睡眠。如果有失眠、频繁起夜等问题,建议尽快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尽早戒烟限酒。余国龙说,吸烟酗酒与心血管疾病、各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因此要尽早戒烟限酒。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