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有个“冬季模式”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光照短影响心情 温度低专注力强 外出少性欲增加 身心有个“冬季模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 李晓林
本报记者 田雨汀
《生命时报》 2024-01-05 第1767期 第1版
天寒地冻的冬天,很多人会联想到万物凋零,时常感到沉郁低落。近日,国外两位心理学专家撰文称,冬季除了影响情绪,还会给思维和行为方式带来许多深刻变化。
冬天犯困没精神,注意力和性欲却增强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估计,大约5%的人会患上一种名叫“季节性情感障碍(SAD)”的抑郁症,变得整天昏昏欲睡、感到生活失去意义、没有动力参加喜爱的活动,还有很多人虽然没有达到疾病程度,但也会出现类似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发表在美国《普通精神病学档案》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显示,SAD的普遍增加可能与阳光照射减少、神经递质血清素(5-羟色胺)水平降低有关,在白天短、冬季长的北半球更常见。有科学家认为,SAD与动物冬眠期间新陈代谢降低类似,是人体为了适应能量需求较大的冬天而做出的改变,神经系统兴奋度下降、容易困倦昏睡、活动量减少等都有利于保存能量。
“冬季天气变化的确会影响人体。”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袁勇贵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冬季气温低、日照时间短,大脑中负责“催眠”的褪黑素分泌量增加,而负责“唤醒”的皮质醇分泌时间延后,因此会感到格外困倦,事事都提不起精神,情绪自然跟着发生改变。
人类为了抵御严寒,从天气转冷起,还会下意识地“贴膘”。研究表明,人们在冬季最不注意控制饮食、腰围最大,假期体重平均增加1~2.6斤。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迈克尔·瓦尔拉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研究生伊恩·霍姆在上述文章中分析,冬季长膘不仅与年底节日密集、饮食丰盛及活动量少有关,还是祖先留下的“传统”。在遥远的过去,冬天意味着食物稀缺,人类祖先需要让身体囤积足够能量才能顺利过冬,因此经过不断进化,人类具备了秋冬更易发胖的基因。
虽说“冬天事事提不起精神”,但性生活方面却是特例,冬季似乎更活跃。美国研究人员对避孕套销量、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等数据分析发现,每年存在夏末和冬季两个高峰期。《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刊登的研究发现,冬天会让男性分泌更多睾酮,与性欲和勃起能力密切相关。对此,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心理系教授汤永隆认为,冬季是休养生息的季节,性激素变化会使性欲增强;加上冬季节假日相对多,室外寒冷,人们待在家中的时间变多,性生活也可能随之增加。
比利时神经学专家还发现,人们在冬季保持注意力的能力最强,学习和工作上的表现最好。汤永隆解释说,温度较低的环境更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头脑相对清晰,思考问题的能力自然会增强。
全身都会受考验,重点保护五器官
除了思维和行为方式,寒冷还会促使人体其他系统做出调整,尤其某些器官很怕冷,有时稍微照顾不周就可能“罢工”。
心血管受不了温差大。冬季最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研究发现,每年1月是心脏病患者的死亡高发期。寒冷会激活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血管收缩“变脆”,血管弹性本就较差的老年人更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欧洲高血压杂志》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气温每降1℃,血压平均升高0.48/0.45毫米汞柱。瑞典德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气温降至冰点以下时,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上升10%。
呼吸道更加敏感脆弱。从鼻子到肺,整个呼吸道都会因为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发生变化。面对冷空气,鼻黏膜首当其冲,黏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变脆,鼻子过滤病原体的作用会减弱,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增加,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也在冬季高发。当干燥的冷空气进入上呼吸道,会使气道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能力下降,若发生呼吸道感染,纤毛还会变得更少、更细、更脆,其功能恢复过程长达2个月。肺是体内最大的呼吸场所,古人云“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畏寒畏热”,寒冷干燥易诱发哮喘、慢阻肺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冬天来临后,虽然生产花粉、草粉的树木和草陷入“沉睡”,但过敏门诊的患者数量不会明显下降,因为室内过敏已成为常态,导致打喷嚏、流清鼻涕、鼻腔瘙痒或堵塞。尘螨、宠物、蟑螂、霉菌等都是导致过敏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加湿器可保证空气湿润,是冬季嘴干、皮肤干和鼻炎患者的必用设备,但其内部是高湿环境,极易滋生尘螨、霉菌,对过敏患者来说可能弊大于利。
胃肠受凉代谢速度慢。冬季气温低,许多人肠胃会隔三差五不舒服,甚至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胃对冷空气十分敏感,受到寒冷刺激易出现痉挛性收缩,若不注意保暖或过量食用生冷、太硬的食物,会加重不适。另外,身体为了御寒,会减少胃肠血液供应,慢性胃肠疾病患者更易出现胃动力不足、腹痛、腹胀等不适。还有些人一到冬天就食欲大增,对高油、高盐、辛辣食物来者不拒,但运动量减少,吃完饭就坐着或躺下,致使胃肠蠕动速度减慢,消化食物变得更艰难,给胃肠带来额外负担。
关节遇冷保护力减弱。冬天,很多人会明显感觉到关节不“听话”了,或是隐隐作痛,或是活动受阻。这是因为,关节周围皮下组织相对薄,大多只有肌腱、韧带覆盖,并且周围神经较为丰富,对温度变化很敏感。遭遇寒冷时,血管收缩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关节局部供血、供氧不足,肌肉和韧带柔韧性降低,对关节的保护力减弱,容易发生关节损伤、炎症甚至骨折。天冷还会刺激滑膜,使其分泌的滑液减少,导致关节摩擦力增大,突然换姿势时就会出现干涩或酸胀感。
前列腺也会得“感冒”。天气寒冷,前列腺这一“娇嫩”的器官也易生病。前列腺有丰富的肾上腺素受体,受凉时极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腺体收缩、慢性充血、尿道压力增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尽、尿无力、会阴部及小腹疼痛等症状。
兼顾身心,安然过冬
“从身心关系的角度来看,身体健康心情会变好,心情改善了,身体状态也会提升。”袁勇贵说,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互为因果的关系。建议冬季做到心平气和、内敛宁静,避免情绪急躁或压抑;可以多到户外晒太阳,有利于驱散情绪阴霾、减少褪黑素分泌,起到振奋精神、愉悦心情的效果;冬季还应该经常参与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交流,有助维持自身情绪稳定,提升幸福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李晓林表示,冬季万物休养生息,人也需要养精蓄锐,如果想安然过冬,就要顺应“冬藏”的特点,因此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运动有度也是关键所在。
饮食均衡温补养生。冬天气温低导致汗液减少、不易察觉口渴,但人体此时反而需要更多水分,建议每天喝够1.5~2升水。日常烹饪多选择温补性食材,如山药、萝卜、豆腐、白菜、南瓜等蔬菜,羊肉、鸡肉等肉类,还可以适当加入核桃、花生、红枣等干果。烹饪方式最好选择清蒸或水煮,少油、少盐、无糖,不食辛辣生冷,有助保护胃肠功能。
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睡前可以泡泡脚,驱除寒气的同时促进气血循环,有助改善睡眠质量。注意睡前少喝水,避免加重肾脏夜间负担或因夜尿过多影响睡眠。
坚持运动控好强度。冬季运动不宜过早,老年人最好选择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的下午或傍晚运动,一周3次即可,有氧运动和无氧训练结合,快走、慢跑、太极拳、健身操、舞蹈、举哑铃、深蹲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注意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将关节活动开;结束时要逐渐降低运动强度,并做好肌肉放松;遇到雾霾、雨雪等天气,应尽量避免外出运动。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 袁勇贵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心理系教授 汤永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 李晓林
本报记者 田雨汀
《生命时报》 2024-01-05 第1767期 第1版
天寒地冻的冬天,很多人会联想到万物凋零,时常感到沉郁低落。近日,国外两位心理学专家撰文称,冬季除了影响情绪,还会给思维和行为方式带来许多深刻变化。
冬天犯困没精神,注意力和性欲却增强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估计,大约5%的人会患上一种名叫“季节性情感障碍(SAD)”的抑郁症,变得整天昏昏欲睡、感到生活失去意义、没有动力参加喜爱的活动,还有很多人虽然没有达到疾病程度,但也会出现类似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发表在美国《普通精神病学档案》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显示,SAD的普遍增加可能与阳光照射减少、神经递质血清素(5-羟色胺)水平降低有关,在白天短、冬季长的北半球更常见。有科学家认为,SAD与动物冬眠期间新陈代谢降低类似,是人体为了适应能量需求较大的冬天而做出的改变,神经系统兴奋度下降、容易困倦昏睡、活动量减少等都有利于保存能量。
“冬季天气变化的确会影响人体。”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袁勇贵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冬季气温低、日照时间短,大脑中负责“催眠”的褪黑素分泌量增加,而负责“唤醒”的皮质醇分泌时间延后,因此会感到格外困倦,事事都提不起精神,情绪自然跟着发生改变。
人类为了抵御严寒,从天气转冷起,还会下意识地“贴膘”。研究表明,人们在冬季最不注意控制饮食、腰围最大,假期体重平均增加1~2.6斤。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迈克尔·瓦尔拉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研究生伊恩·霍姆在上述文章中分析,冬季长膘不仅与年底节日密集、饮食丰盛及活动量少有关,还是祖先留下的“传统”。在遥远的过去,冬天意味着食物稀缺,人类祖先需要让身体囤积足够能量才能顺利过冬,因此经过不断进化,人类具备了秋冬更易发胖的基因。
虽说“冬天事事提不起精神”,但性生活方面却是特例,冬季似乎更活跃。美国研究人员对避孕套销量、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等数据分析发现,每年存在夏末和冬季两个高峰期。《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刊登的研究发现,冬天会让男性分泌更多睾酮,与性欲和勃起能力密切相关。对此,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心理系教授汤永隆认为,冬季是休养生息的季节,性激素变化会使性欲增强;加上冬季节假日相对多,室外寒冷,人们待在家中的时间变多,性生活也可能随之增加。
比利时神经学专家还发现,人们在冬季保持注意力的能力最强,学习和工作上的表现最好。汤永隆解释说,温度较低的环境更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头脑相对清晰,思考问题的能力自然会增强。
全身都会受考验,重点保护五器官
除了思维和行为方式,寒冷还会促使人体其他系统做出调整,尤其某些器官很怕冷,有时稍微照顾不周就可能“罢工”。
心血管受不了温差大。冬季最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研究发现,每年1月是心脏病患者的死亡高发期。寒冷会激活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血管收缩“变脆”,血管弹性本就较差的老年人更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欧洲高血压杂志》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气温每降1℃,血压平均升高0.48/0.45毫米汞柱。瑞典德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气温降至冰点以下时,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上升10%。
呼吸道更加敏感脆弱。从鼻子到肺,整个呼吸道都会因为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发生变化。面对冷空气,鼻黏膜首当其冲,黏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变脆,鼻子过滤病原体的作用会减弱,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增加,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也在冬季高发。当干燥的冷空气进入上呼吸道,会使气道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能力下降,若发生呼吸道感染,纤毛还会变得更少、更细、更脆,其功能恢复过程长达2个月。肺是体内最大的呼吸场所,古人云“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畏寒畏热”,寒冷干燥易诱发哮喘、慢阻肺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冬天来临后,虽然生产花粉、草粉的树木和草陷入“沉睡”,但过敏门诊的患者数量不会明显下降,因为室内过敏已成为常态,导致打喷嚏、流清鼻涕、鼻腔瘙痒或堵塞。尘螨、宠物、蟑螂、霉菌等都是导致过敏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加湿器可保证空气湿润,是冬季嘴干、皮肤干和鼻炎患者的必用设备,但其内部是高湿环境,极易滋生尘螨、霉菌,对过敏患者来说可能弊大于利。
胃肠受凉代谢速度慢。冬季气温低,许多人肠胃会隔三差五不舒服,甚至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胃对冷空气十分敏感,受到寒冷刺激易出现痉挛性收缩,若不注意保暖或过量食用生冷、太硬的食物,会加重不适。另外,身体为了御寒,会减少胃肠血液供应,慢性胃肠疾病患者更易出现胃动力不足、腹痛、腹胀等不适。还有些人一到冬天就食欲大增,对高油、高盐、辛辣食物来者不拒,但运动量减少,吃完饭就坐着或躺下,致使胃肠蠕动速度减慢,消化食物变得更艰难,给胃肠带来额外负担。
关节遇冷保护力减弱。冬天,很多人会明显感觉到关节不“听话”了,或是隐隐作痛,或是活动受阻。这是因为,关节周围皮下组织相对薄,大多只有肌腱、韧带覆盖,并且周围神经较为丰富,对温度变化很敏感。遭遇寒冷时,血管收缩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关节局部供血、供氧不足,肌肉和韧带柔韧性降低,对关节的保护力减弱,容易发生关节损伤、炎症甚至骨折。天冷还会刺激滑膜,使其分泌的滑液减少,导致关节摩擦力增大,突然换姿势时就会出现干涩或酸胀感。
前列腺也会得“感冒”。天气寒冷,前列腺这一“娇嫩”的器官也易生病。前列腺有丰富的肾上腺素受体,受凉时极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腺体收缩、慢性充血、尿道压力增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尽、尿无力、会阴部及小腹疼痛等症状。
兼顾身心,安然过冬
“从身心关系的角度来看,身体健康心情会变好,心情改善了,身体状态也会提升。”袁勇贵说,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互为因果的关系。建议冬季做到心平气和、内敛宁静,避免情绪急躁或压抑;可以多到户外晒太阳,有利于驱散情绪阴霾、减少褪黑素分泌,起到振奋精神、愉悦心情的效果;冬季还应该经常参与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交流,有助维持自身情绪稳定,提升幸福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李晓林表示,冬季万物休养生息,人也需要养精蓄锐,如果想安然过冬,就要顺应“冬藏”的特点,因此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运动有度也是关键所在。
饮食均衡温补养生。冬天气温低导致汗液减少、不易察觉口渴,但人体此时反而需要更多水分,建议每天喝够1.5~2升水。日常烹饪多选择温补性食材,如山药、萝卜、豆腐、白菜、南瓜等蔬菜,羊肉、鸡肉等肉类,还可以适当加入核桃、花生、红枣等干果。烹饪方式最好选择清蒸或水煮,少油、少盐、无糖,不食辛辣生冷,有助保护胃肠功能。
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睡前可以泡泡脚,驱除寒气的同时促进气血循环,有助改善睡眠质量。注意睡前少喝水,避免加重肾脏夜间负担或因夜尿过多影响睡眠。
坚持运动控好强度。冬季运动不宜过早,老年人最好选择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的下午或傍晚运动,一周3次即可,有氧运动和无氧训练结合,快走、慢跑、太极拳、健身操、舞蹈、举哑铃、深蹲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注意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将关节活动开;结束时要逐渐降低运动强度,并做好肌肉放松;遇到雾霾、雨雪等天气,应尽量避免外出运动。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肥胖会掩盖心血管病11-26
- [事件]寒潮来袭 心血管遭遇7大考...11-26
- [事件]一定要趁年轻养成这5个好习...11-26
- [事件]狼疮并非不治之症11-25
- [事件]在外不爱说话 焦虑闹的11-25
- [事件]沉默旁观或成帮凶11-25
- [事件]没苦硬吃、没福硬享啥心态11-24
- [事件]多睡1小时性欲涨14%11-24
最新文章
- [事件]肥胖会掩盖心血管病11-26
- [事件]寒潮来袭 心血管遭遇7大考...11-26
- [事件]一定要趁年轻养成这5个好习...11-26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12异法方宜论...11-25
- [事件]狼疮并非不治之症11-25
- [事件]在外不爱说话 焦虑闹的11-25
- [事件]沉默旁观或成帮凶11-25
- [事件]没苦硬吃、没福硬享啥心态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