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穴位的故事298行间:泻心火

穴位的故事298行间:泻心火

byb.cn
[书评] 作者 :人体管道工 日期:2021-7-19 00:01

  【byb.cn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说到了足厥阴肝经的首穴大敦,它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今天,我们继续沿肝经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二穴行间,它有泻心火的作用,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byb.cn


一、气血循行之间


  ,行走、流动、离开也。

  ,二者当中也。

  行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行间。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趾背动、静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


byb.cn

byb.cn

  行间行间,指的就是肝经之气血循行于1~2趾之间大家注意一下上面这张解剖图,很清晰地展示出来,1~2趾之间,是肝经循行;2-3趾之间,是胃经循行;4~5趾之间是胆经循行,只有3~4趾没有经脉循行。并且这三经六穴的穴位分布的位置和结构都是一样的。其实,肝经的行间、太冲与胆经的地五会、侠溪,都有泻火作用,毕竟肝胆互为表里,大家在泻火时,肝胆二经的这四个穴位都可以点按一下,哪个敏感就多点哪个。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炙穴位库发现,以“”命名的穴位,仅行间穴一个,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似乎这个“行”是动词的属性,行动、循行、行走之意,代表着气血循行的动态状。


  以“”字命名的穴位,共涉及到了4条经脉的5个穴位,但以命名规则上来看,只有间使穴与其他四穴是不同。间使穴的间,当“间接”之义,而其他四穴的“”,大肠经上的两穴作“间隙”之意;而肝经和督脉作“中间”之意,大家学习的时候要注意。

  大肠经二间三间
  心包经间使
  肝经行间
  督脉强间


二、60五输穴之荥穴,其性属火


   什么是荥穴?

  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经穴,分别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输穴”,共记60个。有关记载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灵枢。本输》则详细地阐明了各经井、荥、输、经、合各穴的名称和具体位置。


byb.cn

  五腧穴是常用要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临床上如井穴可用于治疗神志昏迷;荥穴可用于治疗热病;输穴可用于治疗关节痛;经穴可用于治疗喘咳;合穴可用于治疗六腑症证等。


健康一线解读行间穴-泻心火

 

  我们知道,在中医五行中,肝主木,其性生发,疏布伸展是其特性;心主火,其性上炎,而对于行间穴而言,它属于木中火,其向上的延展特性被双倍地加强了。因此刺激行间穴,既有助于气血上行供应相关的脏腑和器官,同时也有助于引气血下行的双重功效,所以行间穴有很强的生风化火的作用,这是两个意思,生风,是指向上提供气血;化火,是指向下泻火。


三、泻心火


  肝经循行是自下而上的,并且行间穴又是木中火,其向上的势头更强烈。我们都知道,中医大部分的脏器是需要补的,比如五脏中补肾、补脾、补肺、补心,但补肝说的较少,反而泻肝火的多,因为一旦出现肝血亏虚了,那可就麻烦大了。在中医里,肝为心之母,如果母太强了,就容易导致心火上窜,此时会出现口舌生疮,舌尖发红,头晕头痛口苦的情况,这多半在身体较好的中青年人中较为普遍,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泻掉这心火,具体做法是逆肝经的走向从上往下推,从太冲推到行间,相当于釜底抽薪,顶在头面部的心火就被泻掉了。


中里巴人解读太冲、行间穴


四、功效和主治


  【功效】:生风化火

  【主治】: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五、总结


  1、气血循行之间

  2、60五输穴之荥穴,其性属火

  3、泻心炎


  这正是:怒发冲冠舌生疮,头晕眼花气血刚,釜底抽薪如何做,刺激行间保安康!



byb.cn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