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露营时蜱虫钻入体内
【byb.cn 】(来源:科技日报)近日,有报道称,江苏张先生与家人露营时被蜱虫咬伤左腿,一半虫身钻入其体内。医生提醒,被蜱虫叮咬可能导致森林脑炎、莱姆病等。此前已有患者被蜱虫叮咬后致死的报道。
蜱虫叮咬全年均可发生,每年4月至9月是蜱虫活跃期。而这个时期,人们户外活动增多。尤其是喜欢去草丛、树林玩耍的孩子,一不小心就容易被蜱虫“盯上”。
那么,到底什么是蜱虫?被蜱虫叮咬后应该怎么处理?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以吸血为生的节肢动物
蜱虫是一种危险的吸血节肢动物,它也被称为草爬子、狗豆子、壁虱,分为硬蜱和软蜱。资料显示,蜱虫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和草地之中,也常寄生在一些动物身上,以吸血为生。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医师汪洋表示,蜱虫尤其喜欢叮咬人体皮肤较薄又容易被忽视的部位,如头皮、耳后、腋下、腹股沟、脚踝下方、脚趾间等部位。
蜱虫口器复杂,长着一些“倒刺”,可埋在人体皮肤中吸血,难以直接取下,吸血时间可以长达数天。汪洋表示,不吸血时,蜱虫个头如芝麻粒大小,附着在人体或动物皮肤表面,宛如一个“小黑痣”,吸血后蜱虫体积可以增大数十倍甚至百倍。
在吸血过程中,蜱虫的唾液还会分泌神经毒素,导致人体的运动性纤维传导出现障碍,会引发呼吸衰竭,甚至可致人死亡。
据《中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与鉴别》,蜱虫吸食血液,对人畜造成很大危害,不仅会造成宿主血液损失,而且可引起宿主皮肤过敏反应,刺伤处往往会形成溃疡。更为严重的是,蜱虫可以传播人畜共患的疾病。在虫媒传染病中,蜱虫传播的病原体种类最多,仅我国目前就发现了巴贝虫病、森林脑炎、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北亚蜱媒斑点热、Q热、土拉弗氏菌病、莱姆病、蜱传回归热、人埃立克体病等多种蜱传疾病。
据悉,被蜱虫叮咬后,人最短可在2至3天后发病,通常在1至2周后发病,也有的约在1个月后发病。被蜱虫叮咬后常见症状为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畏寒等,病变常累及的部位为肺、淋巴结、肝脏、皮肤、中枢神经系统,重症患者可能会有神志异常等表现。
被叮咬后不能强行将其拔出
专家提醒,被蜱虫叮咬后,不可生拉硬拽强行将其拔出,因为蜱虫的头有“倒刺”,强行取出会让蜱虫的头留在身体内。也不能挤压、碾压或刺穿蜱虫身体,不能将其捏碎或拍死,一旦蜱虫的头断在身体里,毒液堆积在伤口内,人就可能会中毒。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李坚建议,被蜱虫咬后应及时去医院进行处理,医生会用乙醚或煤油涂在蜱虫的头部,然后用镊子将蜱虫去掉,再对局部进行消毒。如果患者出现中毒症状,需要遵医嘱进行治疗。
为预防被蜱虫叮咬,专家建议,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果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穿长袖衣服、长裤,不要穿凉鞋。注意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尽量减少裸露部位。除此之外,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身上有无蜱虫,尽量选择表面光滑的针织衣物,这样蜱虫不易粘附。
汪洋提醒道,为防止被蚊虫叮咬,有人会在暴露的皮肤上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驱虫喷雾剂,但需要注意的是,2个月以下的新生儿不应使用任何驱蚊虫剂,可使用蚊帐进行物理遮挡。
专家表示,从郊外草地、森林等地回来后,要注意检查衣服和身体各部位,尤其是腋窝、腹股沟、头皮、耳后等部位,以确保没有蜱虫附着,还要注意检查器材及宠物等,如果发现蜱虫要立即清除。
蜱虫叮咬全年均可发生,每年4月至9月是蜱虫活跃期。而这个时期,人们户外活动增多。尤其是喜欢去草丛、树林玩耍的孩子,一不小心就容易被蜱虫“盯上”。
那么,到底什么是蜱虫?被蜱虫叮咬后应该怎么处理?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以吸血为生的节肢动物
蜱虫是一种危险的吸血节肢动物,它也被称为草爬子、狗豆子、壁虱,分为硬蜱和软蜱。资料显示,蜱虫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和草地之中,也常寄生在一些动物身上,以吸血为生。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医师汪洋表示,蜱虫尤其喜欢叮咬人体皮肤较薄又容易被忽视的部位,如头皮、耳后、腋下、腹股沟、脚踝下方、脚趾间等部位。
蜱虫口器复杂,长着一些“倒刺”,可埋在人体皮肤中吸血,难以直接取下,吸血时间可以长达数天。汪洋表示,不吸血时,蜱虫个头如芝麻粒大小,附着在人体或动物皮肤表面,宛如一个“小黑痣”,吸血后蜱虫体积可以增大数十倍甚至百倍。
在吸血过程中,蜱虫的唾液还会分泌神经毒素,导致人体的运动性纤维传导出现障碍,会引发呼吸衰竭,甚至可致人死亡。
据《中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与鉴别》,蜱虫吸食血液,对人畜造成很大危害,不仅会造成宿主血液损失,而且可引起宿主皮肤过敏反应,刺伤处往往会形成溃疡。更为严重的是,蜱虫可以传播人畜共患的疾病。在虫媒传染病中,蜱虫传播的病原体种类最多,仅我国目前就发现了巴贝虫病、森林脑炎、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北亚蜱媒斑点热、Q热、土拉弗氏菌病、莱姆病、蜱传回归热、人埃立克体病等多种蜱传疾病。
据悉,被蜱虫叮咬后,人最短可在2至3天后发病,通常在1至2周后发病,也有的约在1个月后发病。被蜱虫叮咬后常见症状为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畏寒等,病变常累及的部位为肺、淋巴结、肝脏、皮肤、中枢神经系统,重症患者可能会有神志异常等表现。
被叮咬后不能强行将其拔出
专家提醒,被蜱虫叮咬后,不可生拉硬拽强行将其拔出,因为蜱虫的头有“倒刺”,强行取出会让蜱虫的头留在身体内。也不能挤压、碾压或刺穿蜱虫身体,不能将其捏碎或拍死,一旦蜱虫的头断在身体里,毒液堆积在伤口内,人就可能会中毒。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李坚建议,被蜱虫咬后应及时去医院进行处理,医生会用乙醚或煤油涂在蜱虫的头部,然后用镊子将蜱虫去掉,再对局部进行消毒。如果患者出现中毒症状,需要遵医嘱进行治疗。
为预防被蜱虫叮咬,专家建议,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果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穿长袖衣服、长裤,不要穿凉鞋。注意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尽量减少裸露部位。除此之外,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身上有无蜱虫,尽量选择表面光滑的针织衣物,这样蜱虫不易粘附。
汪洋提醒道,为防止被蚊虫叮咬,有人会在暴露的皮肤上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驱虫喷雾剂,但需要注意的是,2个月以下的新生儿不应使用任何驱蚊虫剂,可使用蚊帐进行物理遮挡。
专家表示,从郊外草地、森林等地回来后,要注意检查衣服和身体各部位,尤其是腋窝、腹股沟、头皮、耳后等部位,以确保没有蜱虫附着,还要注意检查器材及宠物等,如果发现蜱虫要立即清除。
有关【蜱虫】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
- [事件]喝酒让人饿得快11-21
- [事件]指甲没“月牙”不影响健康11-20
- [事件]五招克服“秋乏”11-20
最新文章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
- [事件]喝酒让人饿得快11-21
- [事件]指甲没“月牙”不影响健康11-20
- [事件]五招克服“秋乏”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