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夏季上火 多是寒闹的

夏季上火 多是寒闹的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2-8-3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有的是“阴虚火旺”,有的是“真寒假热”,有的是“上热下寒”,夏季上火,多是寒闹的 


  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李金辉

  《生命时报》 2022-07-19 第1624期 第8版


  夏天到了,常有患者抱怨总爱“上火”,便秘、牙痛、嗓子痛、口腔溃疡、脸上还起痘痘……临床发现,上火后,很多患者习惯自己买点清热泻火的药吃。有些的确管用,有些适得其反,“火”也没泻下去。这是什么原因?这里跟大家聊聊“夏季上火那些事儿”。

  夏季天气炎热多雨,常有“桑拿天”,天气以湿热为主。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外界湿热多,体内也容易发生“湿热内蕴”,所以经常会有牙痛目赤、口中黏腻、口干口苦、面部多油、痤疮、头重昏沉、纳差(吃不下饭)、尿赤、便秘或便黏、舌红苔黄厚腻等临床表现。此种“上火”,夏季多见,病因多为外界湿热影响人体脾胃运化,湿邪不能清利,郁而化热。日常工作生活需要做些调整:不要在烈日下工作,不要淋雨,避免外界湿热侵袭;饮食上注意清淡,避免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物;适量运动,出出汗,有助排出“湿邪”,运动时间选择早晨或傍晚凉爽时,运动量要适度,不宜过大。需要提醒的是,现代人老吹空调,不能发汗,也是“湿邪”不能排出的原因。所以要注意卧室常通风,保持干燥,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尤其是后半夜要及时关空调。

  有一些人吃了清热泻火药管些用,但病情反反复复。仔细一看,这些人有共同特点:舌红苔少或无苔。这些人的“火”乃是“阴虚火旺”,也就是阴液亏损,不能制约阳气,故而出现“阳有余”的“虚火”。这一类上火,也常见便秘、牙痛、嗓子痛、口腔溃疡、手脚心热、盗汗的表现。夏季由于出汗多,机体消耗大,多有气津耗伤,伴有气短乏力等气虚表现。气虚明显者,当以生脉饮为主方调理;阴虚火旺明显者,当首选知柏地黄丸调理,以滋阴降火。

  还有一些人吃了清热泻火药不管用,火就是下不去。这一类 上火多是因为体寒引起的。或为“阳气被郁,郁而化火”,或为“上热下寒”,或为“虚阳浮越”,均可见“上火”表现,但其根本是“真寒假热”。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是补养阳气的好时候,所以有“冬病夏治”“三伏贴”等治疗手法。但是,不少人喜欢洗冷水澡,吹冷空调,体表受到寒冷刺激,腠理(中医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闭合,不利于散热,阳气被郁,郁而化热,反而出现上火表现。也有情志不遂者,同样易出现 上火问题。还有吃冷食、喝冷饮,导致寒邪直中,脾胃受寒,不能运化,中焦(脾胃)不通,湿浊不化,郁而化火。此类“虚火”,当以辛温发散、行气解郁为主,“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吃姜正有此意。

  “上热下寒”者,老年人多见。口舌生疮、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口干并见脘腹冷痛、畏寒肢冷、尿频、便溏等,属于典型的“上热下寒”。病机复杂,当辨证论治用药,或以交泰丸清上焦之热,补下焦阳虚;或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散寒,口苦、便溏者尤宜。针刺、艾灸、中药足浴等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可温经散寒、引火下行,对治疗“上热下寒”有一定功效。

  总之,夏季是个容易上火的季节,个人尤其应注意顾护阳气、避暑湿、畅情志、调饮食、适劳逸、慎起居。如有上火情况发生,当分体质辨证论治,不宜随意用药。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