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好十大因素更长寿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减寿因素依次为:吸烟、膳食因素、高体质指数、肾功能不全和饮酒,控好十大因素更长寿
受访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 陈 琼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谢明萱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健康中心研究员 张金良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 李 刚
本报记者 张冕
《生命时报》 2022-08-23 第1634期 第1版
近日,我国《疾病监测》杂志优先发布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员孟诗迪、刘韫宁、周脉耕等的一项研究成果,就2009~2019年不同危险因素对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全因死亡的影响及变化进行了分析。
2019年,各类危险因素合计导致11451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寿命缩短,其中吸烟居于首位,其次是高收缩压、膳食因素、空气污染、高空腹血糖、高体质指数、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肾功能不全、非最适宜温度(过冷或过热)和饮酒。其中,影响老年男性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烟草,老年女性是高收缩压。相比10年前,膳食因素、高体质指数、肾功能不全和饮酒四大危险因素的排名有所提高,而空气污染、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最适温度的排名下降。专家表示,从研究结果来看,行为危险因素对老年人全因死亡的影响最大(占比38.53%),其次是代谢因素(33.38%)和环境/职业因素(22.38%),而这些“减寿因素”中,多数都可以改变或预防。
1.吸烟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吸烟人数超3亿,男性吸烟率高达50.5%,被动吸烟人数达7.4亿。每年约有140万人死于吸烟引发的疾病,平均每6秒就有1人因吸烟而死亡;吸烟的人平均寿命较不吸烟者缩短10年,每吸1支烟会使寿命减少14分钟。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李刚表示,我国传统的“烟文化”使得吸烟率这么多年来并未明显下降。长期吸烟的影响可谓“从头到脚”:会让发丝变细,皮肤色素减少,秃头概率增加,智力下降,动脉血管不断硬化,还可能加速慢阻肺、肺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专家支招:每个吸烟者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戒烟瘾并不容易,凭意志力“干戒烟”的过程中,67%的戒烟者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失眠等戒断症状,导致戒烟失败。日常不妨让自己忙起来,当有吸烟欲望时,做深呼吸或听音乐可转移注意力。家庭中要形成良好的戒烟氛围,家人要多理解和鼓励,监督吸烟者不要拿起烟。建议到戒烟门诊就诊,获取专业医生的帮助,提高戒烟成功率。
2.收缩压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陈琼说,老人普遍存在收缩压(高压)升高,低压不高,甚至偏低的现象。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发生硬化,弹性变差,心脏收缩射血时,血管所起到的缓冲作用变小,进而导致收缩压升高。另外,饮食过咸的老人,会出现体内水钠潴留,血压升高,身体还可能有水肿症状。
专家支招:老人血压最好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75岁以上人群普遍有动脉粥样硬化,可放宽到150/90毫米汞柱。建议老人家中常备血压仪,每天测量并做好记录;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都适合老人,同时可配合适当力量训练以留住肌肉。
3.膳食因素
陈琼表示,总体来看,我国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在不断改善。但由于老龄化进程加快,老人在营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食物摄入相对单调,尤其是农村、高龄的老人。营养摄入不足会影响体力、情绪,导致抵抗力下降。一些重要营养素缺乏危害更大,如蛋白质缺少会使肌肉减少;钙摄入不足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当骨骼、肌肉能力变差时,人很容易进入衰弱状态,丧失自理能力。
专家支招:全家人都应关注老人的吃饭问题,保证有质有量。平均每天摄入食物种类要在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建议每人每天摄入谷类200~300克,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餐餐有蔬菜,每人每天摄入新鲜蔬菜不少于300克,深色蔬菜占1/2;天天吃水果,每人每天应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每天尽量摄入300毫升以上的液态奶;鱼、禽、蛋类和瘦肉类,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量为120~200克,每周最好吃两次鱼。
4、空气污染
近年来,全球空气污染治理已得到改善,可即使低浓度的空气污染,也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美国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报告称,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当前的空气污染将使全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减少2.2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谢明萱介绍,空气中的污染物会慢慢侵入人体,损害各个器官,进而引发脑卒中、心脏病、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影响智力水平。与烟酒不同,空气污染的危害“是几乎无法避免的”。
专家支招: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健康中心研究员张金良建议,老人应减少在污染环境中暴露:雾霾天少出行,出行时戴口罩;做饭时,提前打开抽油烟机,做完饭待余烟吸完后再关机;农村家庭要安装排烟设施,减少使用固体燃料,尽早改炉改灶。
5.高空腹血糖
健康人群的空腹血糖应保持在3.9~6.1毫摩尔/升。近年来,我国成年人空腹血糖升高现象越来越普遍,特别是老年人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研究发现,随着空腹血糖升高,糖尿病和心血管病发病率均升高。当空腹血糖≥5.3毫摩尔/升时,上述风险成倍增长,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较空腹血糖<5.3毫摩尔/升者增加7倍,死亡风险增加47%。
专家支招:李刚说,空腹血糖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高脂饮食,加重身体代谢负担,导致次日清晨空腹血糖高;二是饮食结构,米饭、馒头等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粗粮摄入较少;三是肥胖导致肝脏胰岛素抵抗变强,影响了胰岛素的降糖作用。老年人要想降低空腹血糖,可从控制前一晚的饮食入手,少吃高糖、高热量的食物,每餐七分饱,定期监测血糖,发现血糖超标及时就诊并遵医嘱用药。
6.高体质指数,即体重指数(BMI)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1948年起,对4576人展开了为期73年的研究发现,年轻时能维持正常体重、年老时体型微胖的人死亡风险更低。但如今不少老人越来越“宅”,喜欢躺在床上看手机,不愿外出运动,加之吃得油腻,导致肥胖问题加剧,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等问题随之而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严重肥胖最多可使人减寿8年,与体重正常者比,肥胖者保持健康的年限可能会减少十余年。
专家支招:中国成年人中超过50%处于超重或肥胖,即BMI(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大于24。因此,成年人的BMI要控制在18.5~23.9,太胖或太瘦都不健康;老年人的体重标准可适当放宽,但也要尽量将BMI控制在20~26.9。李刚建议老人日常多外出运动,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少吃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
7.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病的公认风险因素,且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因此被称为“坏胆固醇”。陈琼说,不少人认为,年轻时胆固醇水平异常没关系,等老了再治也不晚。但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等高校的联合研究显示,“坏胆固醇”水平高的青少年,步入中老年后更易发生冠状动脉钙化,增加患心脏病和早亡的风险。
专家支招:《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大多数人和冠心病中低风险人群,坏胆固醇应控制在3.4毫摩尔/升以下;高风险人群的理想控制标准为小于2.6毫摩尔/升。如果体检时发现坏胆固醇已超标,有必要的话,要遵医嘱规律服药,并定期复查。日常生活中应控制食物摄入总量,少吃或不吃高脂高糖食物,多吃果蔬、豆类和鱼肉蛋奶,饮食少油少盐,戒烟限酒;每周运动3~5天,每次至少做连续半小时的有氧运动,可打太极、快走、骑自行车、跳广场舞等;睡眠要充足,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悦,学会调适压力。
8.肾功能不全
2020年,《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有关中国人肾功能的研究。研究人员在分析了“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中2.1万多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数据后发现,10.3%的老年人存在肾功能不全。据此推算,我国至少有2000万老年人的肾功能在减退。陈琼说,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抵抗力降低,常反复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再加上基础慢性病多,就会继发肾病。由于老年人的感觉较迟钝,症状不易被察觉,往往在初次就诊时病情就已处于偏重阶段。肾脏损伤还会牵扯出一系列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衰、脑卒中和房颤等。
专家支招:为将肾病控制在早期,延缓其进展,无论饮食、用药等都需要用心,老年人尤其应当注意。建议每天严格控制盐摄入量,最好不超过5克,每天最好喝1500~2000毫升水,但如果肾病或心衰病情较重,可根据医生建议控制饮水量。另外,老年人要定期体检,以尽早抓住肾病的蛛丝马迹。
9.非最适宜温度(过冷或过热)
人体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为21℃~24℃,过冷或过热都会让人感觉不适,甚至诱发疾病。中国疾控中心研究显示,与最适宜气温相比,遭遇极端寒冷天气(平均零下1.4℃)和极端炎热天气(平均29℃),会增加死亡风险。陈琼说,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减弱,温度过冷或过热对其身体影响更大,可能诱发感冒、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等。
专家支招:外出前,老人要看一下天气预报,根据温度选择衣物,冬季戴好帽子、围巾和手套;夏季高温天气时,要减少室外活动,室内空调别低于26℃,避免着凉。处于非供暖地区的家庭,冬季可使用空调、加热设备等,提高室内温度。
10.饮酒
中国人的餐桌上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即便不聚餐,不少人也喜欢偶尔小酌一杯。但英国牛津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饮酒没有安全剂量,只要喝酒就会对大脑产生影响,饮酒越多,大脑的健康状况就越差。换言之,任何酒精都是有害的。陈琼表示,酒精下肚后,乙醇在体内可转化为乙醛,而乙醛早就被世卫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一项研究显示,饮酒与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肝癌等的发病都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喝酒会脸红,其实是因为东亚人存在乙醛脱氢酶2基因突变,不易分解乙醛,进而导致酒精代谢不良,令大量乙醛滞留体内,非常容易引起血管舒张,增加心脑血管意外。
专家支招:酒,能不喝就尽量不喝。在酒桌上要学会拒绝,聚会可以选择茶水等健康饮品,如果不得不喝一点,尽量喝酒精含量低的酒。饮酒前,可以先吃点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质的食物,如豆类、蛋类、牛奶、新鲜蔬菜等。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