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头痛医脚能治很多病

头痛医脚能治很多病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3-4-20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头昏脑涨揉太冲 口腔溃疡贴涌泉 “头痛医脚”治很多病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王世彪

  《生命时报》 2023-04-04 第1693期 第8版

  大家看中医的时候,是不是有这样的体验:明明是头痛,却在脚上扎针;明明是口腔溃疡,却在脚心里用药;明明是肩周炎,却在腿上按摩……但以上操作下来,效果明显,为什么这样治病?其实,这是中医治病的独特方法之一——“头痛医脚”法,也叫“上病下治”。


  据《黄帝内经》记载,2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上病下治”的理论。《素问》曰:“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自制膏药为人治病,治法上大量使用“上病下贴”。中医治病不同于西医,不拘泥于“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这种对症治疗的框架,而是按照经络的循行路线,从整体出发,灵活变通,随症施治。经络都有一定循行路线,有的由下到上,有的由外至内,遍布全身。其内连五脏六腑,外通肢体五官、关节皮毛,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网”,把脏腑器官和体表各部分连成整体。经络包含很多穴位,中医可通过针灸、推拿、点按、艾灸、贴药等方法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这就为“头痛医脚”提供了理论依据。如足厥阴肝经从脚底上行联系肝脏,向上至眼睛、头顶,如果出现头痛、眼花等症状,可取其在脚上的重要穴位太冲穴按摩或针灸,以泻肝火而取效;足太阳膀胱经从头顶下行至项部、背部、臀部、足踝部,取其在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的昆仑穴,可缓解头疼;足少阴肾经从脚底上行联系肝、肾、肺脏,可治疗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头痛医脚”的方法。

  头昏脑涨:针刺按揉太冲穴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或爱生气发火的人,经常会头晕脑涨,此时可针刺双侧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间处),针点向上斜刺0.5寸,得气(指的是针刺部位得到经气的感应,会有酸、麻、胀、重的感觉)后用强刺激手法捻转针柄约1分钟,留针15分钟出针,或自己用大拇指推按太冲穴,以适度微痛为宜,循序渐进,每次按揉5~10分钟。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腧穴(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主管疏泄,掌控人体气机通行,有平肝潜阳、调理气血的作用,还可以调整情绪、清利头目。人体在“发怒”时,“气”往往走的是“肝经”,而太冲是肝经原穴,调控着该经的总体气血,按摩此穴可以化解怒气。所以,头晕头痛取太冲,有上病下取之妙。



byb.cn

byb.cn


  口腔溃疡:吴茱萸贴涌泉穴

  具体方法是:取吴茱萸3克,研细末备用;用醋调吴茱萸末贴敷双侧涌泉穴,连续12小时。一般贴敷后1~2天,溃疡面明显缩小,3~5天基本痊愈。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根据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等原则,敷于相应穴位,起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吴茱萸属辛热之品,归肝、脾、胃、肾经,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温中止泻的功能,《本草纲目》谓其可以治疗“喉舌口疮”。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具有滋阴降火、开窍宁神的作用,可以治疗头痛、失眠、昏厥、咽喉肿痛等多种病症,而且取穴方便,为穴位贴敷疗法常用穴位之一。根据中医理论,取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可“引火归元”治疗一切虚火上炎之证。


byb.cn


  痰多咳喘:按揉丰隆穴

  平常如果痰多,咯吐不利,可用中指指腹按压丰隆穴,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钟,就能起到很好的化痰排痰作用。丰隆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处。丰,即丰满;隆,指隆起,本穴具有疏经活络、化痰定喘、清热通腑、和胃降逆的作用,是治疗痰疾之要穴,有“祛痰第一穴”之称。若痰多咳嗽还可配肺俞穴(颈部突出的椎骨向下数第三个椎骨突起处,下缘旁开两横指即是)、尺泽穴(位于肘横纹正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治疗。《玉龙歌》曰:“咳嗽须针肺俞穴,痰多宜向丰隆寻。”丰隆为祛痰要穴,丰隆穴的关键属性在于“调脾胃、化痰湿”,所以,常常刺激丰隆穴不仅可以治疗痰多引起的咳嗽、哮喘,还可以调理痰湿体质所表现出的身体困重、腹部胀满、口中黏腻等问题。《子午流注纳子法》记载巳时(上午9~11点)脾经开穴之时,常灸丰隆穴,可以起到“釜底抽薪”、杜绝生痰之效。


  神经性头痛:针刺按揉至阴穴

  有些人长期偏头痛,大多数诊断为神经性头痛,常常因工作繁忙,或偶感风寒而犯病。中医认为,这是足太阳膀胱经感受风寒所致。此时针刺或按揉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头痛很快就会缓解。《肘后歌》曰:“头面之疾针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至阴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一身的阳气,贯通周身上下。所以,至阴穴上通鼻窍,不仅能治疗偏头痛,还可通下窍而治小便不利等疾病,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病大穴。中医认为,至阴穴意指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当足太阳膀胱经受寒湿邪气侵袭时,寒湿水气便会堆积此处,因此可以通过艾灸、点刺放血等方法驱散寒湿邪气,放出瘀血,使足太阳膀胱经恢复通畅。


  口臭:按揉内庭穴

  偶尔有口气或口臭,可以按揉内庭穴,每次5分钟,每天2~3次,长期坚持,有促进消化、改善口臭和腹部胀满的作用。内庭穴位于足背第2趾与第3趾之间,脚趾缝尽处的凹陷处。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内庭穴上,适当用力上下推动。按揉或针灸本穴还可治疗牙痛、牙龈炎、口腔溃疡、鼻出血等上火症状。


  肩周炎:针刺按揉条口穴

  肩周炎属于中医的“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等。人到50岁后,气血始衰,肝肾亏虚,经脉空虚,筋骨失养,如果过度劳累、外感风寒,湿邪就会乘虚而入,阻滞经络而导致气血闭阻,肩部经气不通,诱发肩周疼痛。根据同名经“同气相通”“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循经远道取穴”的理论,可去医院针灸科针刺条口穴治疗。自己在家保健,可用拇指指腹垂直按揉条口穴,每次1~3分钟。条口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8寸处,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十二经脉各有一个经穴,位置多在腕﹑踝关节附近),手阳明大肠经病变可以取同名经的足阳明胃经的经穴治疗,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故针刺条口穴能鼓舞脾胃中焦之气,令其透达四肢、濡养筋骨、通利关节、祛除体内风寒湿邪、畅通凝滞的筋脉,起到调补阴阳、养血舒筋、通络止痛的效果。同时,患者也要加强肩部关节的功能锻炼,以促进疼痛早日痊愈。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