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亲家不必刻意拉近关系

亲家不必刻意拉近关系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3-22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诚恳沟通注意礼节 适度交往掌握分寸 亲家不必刻意拉近关系


  受访专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张 侃

  本报记者 徐 盈

  《生命时报》 2024-03-08 第1782期 第5版


  很多夫妻都曾为去谁家过年而烦恼。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步入婚姻,一些家庭开始尝试新的团聚方式——两边父母跟着小夫妻一起过年。有的老人对这种方式很适应,亲家间相处融洽,有的却话不投机,甚至出现矛盾。对于老人来说,如何跟亲家相处才合适?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张侃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从社会学,还是心理学角度看,亲家都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关系。中国人一直非常重视亲戚,“亲”指血缘关系,“戚”指因婚姻而产生的关系。亲家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对本人来说,它不属于两者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因儿女婚姻而产生的关系。

  过去亲家间的关系比较淡漠,原因有两个:一是子女多,亲家数量也多,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密切交往的可能性较低;二是子女婚后相对独立,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小,同时需要双方父母出席的场合较少。

  一般来说,亲家必须会面的情况只有4次,分别是儿女要确定婚姻关系、儿女结婚、有了孙辈、孙辈成婚。这些场合中,双方父母都有明确要商讨的问题,比如婚礼如何筹备、孙辈由谁帮忙抚养等,闲聊的时间少,所以基本不会出现尴尬、冷场等情况。

  但如今,很多家庭就一个孩子,亲家之间的交往自然会增加,甚至可能会一起出游、过节等,产生误解、争吵、摩擦的可能性也就多了。可以说,对于这种关系该如何处理,整个社会都缺少经验。

  张侃认为,形势虽然发生变化,但亲家之间还是不宜来往太多,以诚相见、以礼相待即可。需要时用诚恳的态度沟通,交往中注意礼节,既不能回避,也不需要刻意拉近关系,因为从本质上说,亲家就是一种既不疏远也不密切的关系。

  如果故意疏远,可能会产生误解,严重者会影响子女的婚姻。过于密切也不合适,因为这对双方的要求很高,比如三观一致、志趣相投、习惯相近等,如此合拍的比例较低。如果双方相处没有那么融洽,磨合起来非常艰难,还要频繁接触,可能会引发矛盾,得不偿失。

  需要提醒的是,即使双方能谈得来,也不建议当朋友相处。因为朋友可以不再来往,但亲家关系取决于子女,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越是这种不可回避的关系,交往时越要有所保留。如果亲家遇到困难等重大事件,大家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但不宜越过子女。

  总的来说,老人跟亲家交往要适度,见面聊天时应掌握好分寸,建议遵循以下3个原则。

  回避敏感话题。家庭隐私问题,如存款数额、收入情况、家庭问题等不宜贸然询问;宗教观点、政治立场等容易引发对立情绪的也不应涉及。上述话题不仅无益于增进感情,还可能激化矛盾。

  寻找共同语言。心理学认为,人们沟通就像跳交谊舞一样,双方必须在同一场地、跟随同一首曲子,也就是要有共同的基础。能引起共鸣的话题并不难找,可以是最近的天气、新上映的电影、正在进行的体育比赛等,如果年龄相近,还可以聊一聊共同的时代回忆。总之,话题离现实和自身越远,大家越容易相处融洽。

  尊重对方观点。如果聊天时意见相左,不必为了维系关系,一味地迎合对方,当然也不必分出个对错,适时转移话题才是明智之举。当谈到自己有经验的话题,比如去哪里消暑、退休后如何安排等,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要强迫对方接受。

  如果双方都不知道聊什么,可以从夸奖孩子开始,而后延伸到孩子的成长趣事。等双方熟络起来,再自然引入其他话题。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