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严查运油乱象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国务院严查运油乱象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阮光锋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朱 毅
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委员会原主任 王前虎
近日,一则“煤油罐车装食用油”的消息引起舆论高度关注。有媒体曝光,有油罐车在运完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后,未洗罐就装大豆油等食用液体。涉事企业包括汇福粮油集团、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很多食用油知名品牌也牵扯其中,引发消费者极大担忧。随后,涉事企业第一时间回应,多个电商平台纷纷下架涉事产品。国务院食安办组织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等5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将彻查此事,并承诺从快从严处理。
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这些年,党和政府下了很大气力抓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老百姓仍然有很多期待,必须再接再厉,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多位专家表示,此次事件违背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指示精神,为食品安全行业敲响了警钟。食品安全无小事,食品行业必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
“罐车混运”竟成行业潜规则
媒体记者在调查暗访中发现,一些油罐车为了节省开支,在清车换货时不清洗罐体,既运送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报道中曝光,有油罐车司机先从宁夏运送一车煤制油到河北秦皇岛,卸货后未洗罐就驶入河北燕郊汇福粮油集团生产区,满载30多吨大豆油继续运输。另一辆油罐车从石家庄运煤制油到天津卸货后,又在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的厂区装载了35吨大豆油离开。此事曝光后,一些油罐车司机透露,这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一些食用油厂不仅不要求“专车专罐”,甚至不会检查罐体是否干净。对于所运货物的信息,司机也是随意编造。
7月7日,涉事的中储粮集团发文称,将在全系统展开专项大排查,对违规的运输单位和承运车辆将列入“黑名单”;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将主动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告。汇福粮油集团回应,政府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有关情况可等政府通报,并声称“市面上销售的汇福牌食用油与被曝光罐车运输的食用油无关”。金龙鱼、鲁花、京粮控股等食用油集团也纷纷在公开平台回应消费者:“使用自有专用罐车运输,不存在油罐混用情况。”但有自媒体查询调查中涉事车辆的运输轨迹时发现,该车也曾出现在金龙鱼湖北武汉、陕西咸阳的工厂。金龙鱼对此回应说,涉武汉工厂行程为该车注册后第一次运输,属新车状态。
事件发生后,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陆续下架了涉事企业食用油,虽此前有媒体称,涉事企业食用油于9日10时恢复上架,但《生命时报》记者10日中午搜索发现,淘宝的金鼎旗舰店仅剩一款玉米油,且显示“商品过期不存在”;京东也已无法查询到相关店铺。
中国政法大学食品药品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青斌说,若上述行为经查属实,则严重违反了我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且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也违反了《GB/T 30354-2013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规定:运输食用植物油应使用专用容器,不得使用非食用植物油罐车和容器运输。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表示,此次事件的实质是“用非食品级容器盛装食品原料”,如果情况属实,则属于违规行为,需依法追究相关企业及人员的责任,并敦促涉事方严格整改,同时召回所有涉事产品。
混装油致癌,或已流向消费端
卸完煤制油就装食用油,危害有多大?阮光锋介绍,煤制油是由煤炭加工而来的化工液体,如液蜡、白油等,可能含有不饱和烃、芳香烃、硫化物等成分。被摄入人体,长期积累后会造成消化、神经、内分泌、心血管、免疫等系统损伤,且症状隐匿,难被察觉,也可能致癌、致畸、致突变。
新闻中曝光的车辆均未在换货时对油罐进行清洗,但实际上,即便对罐车内部进行清洗,也不能完全消除隐患。阮光锋表示:“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只是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而不是完全消除。”一位油罐车清洗员在媒体上发声:煤制油和食用油罐本身就不能混装,清洗后再拉也不行。一方面,化工油罐有毒有害,清洗员有严格培训,清洗时要做好防护;即便是食用油罐,用久了也会产生黄曲霉素,每次用完都要清洗。另一方面,两种油罐清洗标准不同,化工油罐用化工清洗剂,食用油罐用食品级清洗剂,洗完还要检测光洁度、残留。此外,洗罐耗时长、费用从几百到几千。若厂家监管不严或车队逃避检测,确实可能出现为节省费用和时间而根本不清洗的情况。
眼下,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问题食用油”都流向了哪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介绍,食用油的灌装形式主要分为生产线灌装和分销灌装,前者是从生产线直接出产的成品油,后者是需要进行转运分销的散装油。涉事罐车运输的食用油主要是散装油,涉事公司也多是中小型食用油加工企业,处于整条产业链的中游位置。
阮光锋介绍,通常情况下,散装食用油会通过两种方式流通到消费端。一种是散装卖给中小型食用油分装工厂,也有部分需求量较大的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采购。另一种是包装成桶装食用油,卖给个人和相关企业。从公开招标信息看,涉事企业客户有不少做餐饮供应链生意,涉及高校食堂、农贸市场、食品厂等。
报道中,一些罐车司机透露这是行业公开的“潜规则”,但为何这一乱象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朱毅认为,运输行业利润持续下滑是根本原因。正常情况下,专运食用油的罐车应空车返回,但运输行业饱和,单程运费被压低,许多司机就想方设法在返程时拉货赚钱,但卸货地周边很难配货,一般有什么就装什么,煤制油就是其中之一。而拉煤制油后需要洗罐,拉一车货2000元,洗一次罐1000多元,就很不划算。再加上货车司机可能没有“五险一金”,对他们来说,一趟出车的收入要支撑起整个家庭开支,像车损、过路费、洗车费等支出,能省则省,就有人昧着良心省掉了洗罐费。还有的司机为了省钱自己爬进罐里清洗,但这种清洗属于专业操作,自己洗的后果就是每年都有罐车司机不幸遇难。
“潜规则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委员会原主任王前虎认为,市场监管不力是原因之一,此乱象暴露相关部门存在监管真空地带。王青斌表示,目前食品监管力量主要聚焦于末端,对运输监管和过程监管不够重视。阮光锋还指出,《GB/T 30354-2013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也只是推荐性标准,并非强制的,不利于约束企业行为,大企业一般会遵照标准执行,但不排除有小企业不遵守,就会埋下隐患。
强监管,补漏洞,才能重塑消费信心
“食品安全人命关天,此次事件给食品安全行业敲响了警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罗云波指出,此事对食用油行业打击非常大,即便是少数人的违法违规行为,也会引发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可以说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不过,对于食用油行业和食品安全的实际影响,还有待国务院食安办联合调查组的最终结果。
各位专家一致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食用油运输监管,联合监管部门和食品企业等方面,落实责任,守好底线,把安全监管落到“食”处。
王青斌认为,首先应完善粮油运输监管:一是完善相关法规。现有粮油运输的监管法规,要么不具备针对性和具体性,要么缺乏强制性和约束力,建议未来出台更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二是实行数字化监管。监管部门可通过数字化平台对粮油运输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全程可追踪,实现日常化和高效化监管。
王前虎认为,此次事件也暴露出食品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不足。应趁此机会,加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整肃内部监管队伍,及时修补漏洞。当前短时间内,民众可能对食用油安全有所顾虑,相关企业应尽快拿出数据和证据,也欢迎有良知的经营者向广大消费者承诺“我的油品是安全健康的”,这样才能重塑消费信心。
对公众来讲,当前食用油还能放心吃吗?阮光锋指出,目前无法得知有多少食用油是通过这种方式运输,更不知道煤制油残留情况。由于油罐车运输的多是毛油,后续通常要再精炼,很多残留物会被剔除,所以很难评估其危害程度。消费者应冷静看待,持续关注事件后续进展,但不应过度恐慌,以免影响正常饮食。此事件的曝光,或许能促使食品安全向着更严格的方向改善和进步。
罗云波也认为,罐车混装食用油可能是个别行为,不是行业普遍现象,目前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车队,食品安全有保障。对普通人来说,通过正规渠道采购大品牌、价格正常的食用油是可以放心的。非正规渠道的食用油应谨慎食用,更不建议部分网友说准备改吃猪油或自榨油的行为,因为猪油高脂,长期吃对健康不利;自榨花生油等可能存在黄曲霉素超标等问题。
受访专家:
中国政法大学食品药品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王青斌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罗云波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阮光锋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朱 毅
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委员会原主任 王前虎
本报记者 卞 磊 李珍玉 牛雨蕾
《生命时报》 2024-07-16 第1816期 第1版近日,一则“煤油罐车装食用油”的消息引起舆论高度关注。有媒体曝光,有油罐车在运完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后,未洗罐就装大豆油等食用液体。涉事企业包括汇福粮油集团、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很多食用油知名品牌也牵扯其中,引发消费者极大担忧。随后,涉事企业第一时间回应,多个电商平台纷纷下架涉事产品。国务院食安办组织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等5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将彻查此事,并承诺从快从严处理。
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这些年,党和政府下了很大气力抓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老百姓仍然有很多期待,必须再接再厉,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多位专家表示,此次事件违背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指示精神,为食品安全行业敲响了警钟。食品安全无小事,食品行业必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
“罐车混运”竟成行业潜规则
媒体记者在调查暗访中发现,一些油罐车为了节省开支,在清车换货时不清洗罐体,既运送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报道中曝光,有油罐车司机先从宁夏运送一车煤制油到河北秦皇岛,卸货后未洗罐就驶入河北燕郊汇福粮油集团生产区,满载30多吨大豆油继续运输。另一辆油罐车从石家庄运煤制油到天津卸货后,又在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的厂区装载了35吨大豆油离开。此事曝光后,一些油罐车司机透露,这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一些食用油厂不仅不要求“专车专罐”,甚至不会检查罐体是否干净。对于所运货物的信息,司机也是随意编造。
7月7日,涉事的中储粮集团发文称,将在全系统展开专项大排查,对违规的运输单位和承运车辆将列入“黑名单”;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将主动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告。汇福粮油集团回应,政府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有关情况可等政府通报,并声称“市面上销售的汇福牌食用油与被曝光罐车运输的食用油无关”。金龙鱼、鲁花、京粮控股等食用油集团也纷纷在公开平台回应消费者:“使用自有专用罐车运输,不存在油罐混用情况。”但有自媒体查询调查中涉事车辆的运输轨迹时发现,该车也曾出现在金龙鱼湖北武汉、陕西咸阳的工厂。金龙鱼对此回应说,涉武汉工厂行程为该车注册后第一次运输,属新车状态。
事件发生后,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陆续下架了涉事企业食用油,虽此前有媒体称,涉事企业食用油于9日10时恢复上架,但《生命时报》记者10日中午搜索发现,淘宝的金鼎旗舰店仅剩一款玉米油,且显示“商品过期不存在”;京东也已无法查询到相关店铺。
中国政法大学食品药品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青斌说,若上述行为经查属实,则严重违反了我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且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也违反了《GB/T 30354-2013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规定:运输食用植物油应使用专用容器,不得使用非食用植物油罐车和容器运输。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表示,此次事件的实质是“用非食品级容器盛装食品原料”,如果情况属实,则属于违规行为,需依法追究相关企业及人员的责任,并敦促涉事方严格整改,同时召回所有涉事产品。
混装油致癌,或已流向消费端
卸完煤制油就装食用油,危害有多大?阮光锋介绍,煤制油是由煤炭加工而来的化工液体,如液蜡、白油等,可能含有不饱和烃、芳香烃、硫化物等成分。被摄入人体,长期积累后会造成消化、神经、内分泌、心血管、免疫等系统损伤,且症状隐匿,难被察觉,也可能致癌、致畸、致突变。
新闻中曝光的车辆均未在换货时对油罐进行清洗,但实际上,即便对罐车内部进行清洗,也不能完全消除隐患。阮光锋表示:“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只是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而不是完全消除。”一位油罐车清洗员在媒体上发声:煤制油和食用油罐本身就不能混装,清洗后再拉也不行。一方面,化工油罐有毒有害,清洗员有严格培训,清洗时要做好防护;即便是食用油罐,用久了也会产生黄曲霉素,每次用完都要清洗。另一方面,两种油罐清洗标准不同,化工油罐用化工清洗剂,食用油罐用食品级清洗剂,洗完还要检测光洁度、残留。此外,洗罐耗时长、费用从几百到几千。若厂家监管不严或车队逃避检测,确实可能出现为节省费用和时间而根本不清洗的情况。
眼下,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问题食用油”都流向了哪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介绍,食用油的灌装形式主要分为生产线灌装和分销灌装,前者是从生产线直接出产的成品油,后者是需要进行转运分销的散装油。涉事罐车运输的食用油主要是散装油,涉事公司也多是中小型食用油加工企业,处于整条产业链的中游位置。
阮光锋介绍,通常情况下,散装食用油会通过两种方式流通到消费端。一种是散装卖给中小型食用油分装工厂,也有部分需求量较大的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采购。另一种是包装成桶装食用油,卖给个人和相关企业。从公开招标信息看,涉事企业客户有不少做餐饮供应链生意,涉及高校食堂、农贸市场、食品厂等。
报道中,一些罐车司机透露这是行业公开的“潜规则”,但为何这一乱象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朱毅认为,运输行业利润持续下滑是根本原因。正常情况下,专运食用油的罐车应空车返回,但运输行业饱和,单程运费被压低,许多司机就想方设法在返程时拉货赚钱,但卸货地周边很难配货,一般有什么就装什么,煤制油就是其中之一。而拉煤制油后需要洗罐,拉一车货2000元,洗一次罐1000多元,就很不划算。再加上货车司机可能没有“五险一金”,对他们来说,一趟出车的收入要支撑起整个家庭开支,像车损、过路费、洗车费等支出,能省则省,就有人昧着良心省掉了洗罐费。还有的司机为了省钱自己爬进罐里清洗,但这种清洗属于专业操作,自己洗的后果就是每年都有罐车司机不幸遇难。
“潜规则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委员会原主任王前虎认为,市场监管不力是原因之一,此乱象暴露相关部门存在监管真空地带。王青斌表示,目前食品监管力量主要聚焦于末端,对运输监管和过程监管不够重视。阮光锋还指出,《GB/T 30354-2013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也只是推荐性标准,并非强制的,不利于约束企业行为,大企业一般会遵照标准执行,但不排除有小企业不遵守,就会埋下隐患。
强监管,补漏洞,才能重塑消费信心
“食品安全人命关天,此次事件给食品安全行业敲响了警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罗云波指出,此事对食用油行业打击非常大,即便是少数人的违法违规行为,也会引发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可以说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不过,对于食用油行业和食品安全的实际影响,还有待国务院食安办联合调查组的最终结果。
各位专家一致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食用油运输监管,联合监管部门和食品企业等方面,落实责任,守好底线,把安全监管落到“食”处。
王青斌认为,首先应完善粮油运输监管:一是完善相关法规。现有粮油运输的监管法规,要么不具备针对性和具体性,要么缺乏强制性和约束力,建议未来出台更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二是实行数字化监管。监管部门可通过数字化平台对粮油运输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全程可追踪,实现日常化和高效化监管。
王前虎认为,此次事件也暴露出食品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不足。应趁此机会,加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整肃内部监管队伍,及时修补漏洞。当前短时间内,民众可能对食用油安全有所顾虑,相关企业应尽快拿出数据和证据,也欢迎有良知的经营者向广大消费者承诺“我的油品是安全健康的”,这样才能重塑消费信心。
对公众来讲,当前食用油还能放心吃吗?阮光锋指出,目前无法得知有多少食用油是通过这种方式运输,更不知道煤制油残留情况。由于油罐车运输的多是毛油,后续通常要再精炼,很多残留物会被剔除,所以很难评估其危害程度。消费者应冷静看待,持续关注事件后续进展,但不应过度恐慌,以免影响正常饮食。此事件的曝光,或许能促使食品安全向着更严格的方向改善和进步。
罗云波也认为,罐车混装食用油可能是个别行为,不是行业普遍现象,目前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车队,食品安全有保障。对普通人来说,通过正规渠道采购大品牌、价格正常的食用油是可以放心的。非正规渠道的食用油应谨慎食用,更不建议部分网友说准备改吃猪油或自榨油的行为,因为猪油高脂,长期吃对健康不利;自榨花生油等可能存在黄曲霉素超标等问题。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
最新文章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