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压力 肠子最懂
【byb.cn 】(来源:人民网)茱莉娅·恩德斯发现了语言中一些有趣的现象。
英文里的“直觉”(gut)一词直接翻译过来就是“肠子的感觉”,许多描述感受的成语或者俚语也都和肚子有关。比如,我们委屈时会把“苦水往肚子里咽”,如果伤心了会“肝肠寸断”,如果担心谁会“牵肠挂肚”,如果讨厌谁就会觉得谁“令人作呕”,如果觉得不放心就会“满腹狐疑”……可以说,人的七情六欲产生自大脑的感受,却和肚子、肠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联系不是异想天开,也不是语言学上的巧合。脑子和肠子之间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越来越多地在实验室得到了证明。于是,作为德国法兰克福微生物研究院医学博士,茱莉娅·恩德斯在《肠子的小心思》一书中下了这么一个结论:也许大脑并不是在独自领导着我们的身体,肠子也在发挥着某种作用。
首先要说明一点,不用担心看不懂书中的论述。茱莉娅·恩德斯出这本书之前,先说的脱口秀,以《肠子的小心思》为题目,在弗莱堡科学脱口秀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她的段子在视频网站上广为传播。翻译者钱为的翻译宗旨是:“译书的时候,我总是想着怎么样解释才能让我妈看明白,德国小青年间说的笑话怎么说才能让我妈也会心一笑。”加上插图师吉尔·恩德斯——致力于传播科学的平面设计师,三个女人一台戏,共同把一个严肃的医学问题说得妙趣横生、译得眉目传神、画得俏皮可爱。
比如,脑子和肠子是怎么联系对方的?书里说了,靠迷走神经。作为连接肠道和大脑的高速直达通道,迷走神经穿过横膈膜,从肺和心脏之间穿过,紧贴着食管向上穿过喉咙,直抵大脑。在一项人体实验中,科学家发现,用不同的频率去刺激迷走神经,可以让实验对象产生不同的感受,可以是舒适,也可以是恐惧。基于此,从2010年起,欧洲批准了一个新的抗抑郁症疗法,主要就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来调节患者的心情。如果大脑是中央指挥部的话,肠道就像是它在地方的外派专员,而迷走神经的作用就像是连接总指挥和地方专员的专线电话。
可谓要言不烦,形象具体,有理有据。但作者还怕读者不清楚,接着打比方:肠道位于基层一线,认得出一顿饭里的每一个小分子,拦截飘荡在血液里的激素,和免疫细胞聊天问好,偷听肠道细菌窃窃私语……肠道把每天搜集来的情报上报大脑,不然独坐深宫、与世隔绝的大脑可不知道它的子民每天都在忙什么。
当然,茱莉娅·恩德斯告诉读者,并不是肚子里发生的每件事情,肠道都会上报给大脑,“像是今天的饭里有颗没嚼烂的豌豆,这种芝麻大的事儿是不会动用迷走神经这条领导专线的,肠道自己就解决了,别忘了它也有个自己的大脑——肠脑。只有肠脑认为重要的事儿,必须汇报给大脑不可了,这时候大脑才会插手”。
比如,当肠道发现这顿饭酒精含量出奇的高,通报就会被传达到大脑的“呕吐中枢”;当肚子胀气的时候,“疼痛中枢”就会被激活;当遭遇病原体的时候,“不舒服”的信号就会被传递给大脑。这些信号之所以能传达无碍,是因为肠道自己把门的和给大脑看门的,都认为这信息重要。
据测算,在钻牛角尖、愤怒或压力这些情绪里,肠子的作用估计得占10%到15%的比重。它把身体内部的信息传递给大脑,有的信息会让大脑紧张,有的会让大脑放松。通过这种方式,肠子在后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
说到这儿,作者提醒大家,压力是肠道和大脑之间交流的信息中最大的易激信息。长期的压力会导致肠脑变得越来越敏感,意味着身体要透支一部分能量——千万注意不要透支太多,要知道“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在2013年茱莉娅·恩德斯写“肠脑轴”这个章节的时候,她坦言,快一个月也没写出几个字来。“那时候这个研究课题还太新了,所有的实验都还仅局限于动物实验。比起已经证明出来的事实,大多数都还停留在猜想的阶段。”她说。
如今,肠脑轴的研究可谓风生水起,一日千里,产业转化快速推进。但是关于肠道的各方面专业研究还在持续,对于人体的肠道菌群、肠脑以及肠道和大脑的连接通路,我们知道得还太少。不过,在茱莉娅·恩德斯看来,可以利用已有知识,从身边小事着手一点一滴地来改善健康。
就拿一日三餐来说,吃饭时不要有负担,不要火急火燎,不要三心二意,应该轻轻松松地享受食物。“这点对小朋友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的肠脑和大脑是同步发育的。”茱莉娅·恩德斯说,“吃饭的时候不要在电视前蹦来蹦去,家长也不要给太大压力,不要动不动就斥责‘不吃完饭就别离开饭桌’。”这一点,对于有娃的家庭来说,尤其要注意啊。
英文里的“直觉”(gut)一词直接翻译过来就是“肠子的感觉”,许多描述感受的成语或者俚语也都和肚子有关。比如,我们委屈时会把“苦水往肚子里咽”,如果伤心了会“肝肠寸断”,如果担心谁会“牵肠挂肚”,如果讨厌谁就会觉得谁“令人作呕”,如果觉得不放心就会“满腹狐疑”……可以说,人的七情六欲产生自大脑的感受,却和肚子、肠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联系不是异想天开,也不是语言学上的巧合。脑子和肠子之间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越来越多地在实验室得到了证明。于是,作为德国法兰克福微生物研究院医学博士,茱莉娅·恩德斯在《肠子的小心思》一书中下了这么一个结论:也许大脑并不是在独自领导着我们的身体,肠子也在发挥着某种作用。
首先要说明一点,不用担心看不懂书中的论述。茱莉娅·恩德斯出这本书之前,先说的脱口秀,以《肠子的小心思》为题目,在弗莱堡科学脱口秀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她的段子在视频网站上广为传播。翻译者钱为的翻译宗旨是:“译书的时候,我总是想着怎么样解释才能让我妈看明白,德国小青年间说的笑话怎么说才能让我妈也会心一笑。”加上插图师吉尔·恩德斯——致力于传播科学的平面设计师,三个女人一台戏,共同把一个严肃的医学问题说得妙趣横生、译得眉目传神、画得俏皮可爱。
比如,脑子和肠子是怎么联系对方的?书里说了,靠迷走神经。作为连接肠道和大脑的高速直达通道,迷走神经穿过横膈膜,从肺和心脏之间穿过,紧贴着食管向上穿过喉咙,直抵大脑。在一项人体实验中,科学家发现,用不同的频率去刺激迷走神经,可以让实验对象产生不同的感受,可以是舒适,也可以是恐惧。基于此,从2010年起,欧洲批准了一个新的抗抑郁症疗法,主要就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来调节患者的心情。如果大脑是中央指挥部的话,肠道就像是它在地方的外派专员,而迷走神经的作用就像是连接总指挥和地方专员的专线电话。
可谓要言不烦,形象具体,有理有据。但作者还怕读者不清楚,接着打比方:肠道位于基层一线,认得出一顿饭里的每一个小分子,拦截飘荡在血液里的激素,和免疫细胞聊天问好,偷听肠道细菌窃窃私语……肠道把每天搜集来的情报上报大脑,不然独坐深宫、与世隔绝的大脑可不知道它的子民每天都在忙什么。
当然,茱莉娅·恩德斯告诉读者,并不是肚子里发生的每件事情,肠道都会上报给大脑,“像是今天的饭里有颗没嚼烂的豌豆,这种芝麻大的事儿是不会动用迷走神经这条领导专线的,肠道自己就解决了,别忘了它也有个自己的大脑——肠脑。只有肠脑认为重要的事儿,必须汇报给大脑不可了,这时候大脑才会插手”。
比如,当肠道发现这顿饭酒精含量出奇的高,通报就会被传达到大脑的“呕吐中枢”;当肚子胀气的时候,“疼痛中枢”就会被激活;当遭遇病原体的时候,“不舒服”的信号就会被传递给大脑。这些信号之所以能传达无碍,是因为肠道自己把门的和给大脑看门的,都认为这信息重要。
据测算,在钻牛角尖、愤怒或压力这些情绪里,肠子的作用估计得占10%到15%的比重。它把身体内部的信息传递给大脑,有的信息会让大脑紧张,有的会让大脑放松。通过这种方式,肠子在后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
说到这儿,作者提醒大家,压力是肠道和大脑之间交流的信息中最大的易激信息。长期的压力会导致肠脑变得越来越敏感,意味着身体要透支一部分能量——千万注意不要透支太多,要知道“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在2013年茱莉娅·恩德斯写“肠脑轴”这个章节的时候,她坦言,快一个月也没写出几个字来。“那时候这个研究课题还太新了,所有的实验都还仅局限于动物实验。比起已经证明出来的事实,大多数都还停留在猜想的阶段。”她说。
如今,肠脑轴的研究可谓风生水起,一日千里,产业转化快速推进。但是关于肠道的各方面专业研究还在持续,对于人体的肠道菌群、肠脑以及肠道和大脑的连接通路,我们知道得还太少。不过,在茱莉娅·恩德斯看来,可以利用已有知识,从身边小事着手一点一滴地来改善健康。
就拿一日三餐来说,吃饭时不要有负担,不要火急火燎,不要三心二意,应该轻轻松松地享受食物。“这点对小朋友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的肠脑和大脑是同步发育的。”茱莉娅·恩德斯说,“吃饭的时候不要在电视前蹦来蹦去,家长也不要给太大压力,不要动不动就斥责‘不吃完饭就别离开饭桌’。”这一点,对于有娃的家庭来说,尤其要注意啊。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护血管有个最佳蛋白比01-06
- [事件]优化饮食保肠道平安01-06
- [事件]脑卒中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01-06
- [事件]“缺血灶”并不是脑缺血01-05
- [事件]健康焦虑如何破解01-05
- [事件]数学差可能是一种“病”01-05
- [事件]老人干净说明有“五好”01-04
- [事件]你的压力 肠子最懂01-04
最新文章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17脉要精微论...01-06
- [事件]护血管有个最佳蛋白比01-06
- [事件]优化饮食保肠道平安01-06
- [事件]脑卒中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01-06
- [事件]“缺血灶”并不是脑缺血01-05
- [事件]健康焦虑如何破解01-05
- [事件]数学差可能是一种“病”01-05
- [事件]老人干净说明有“五好”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