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肾养肝排出尿胆结石
受访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高 瞻 □肝病科副主任医师 张引强
本报记者 张 健
“结石不致命,疼起来真要命”。近年来,结石让越来越多的人谈“石”色变,深受其苦。其中,泌尿系结石和胆结石发病率较高且危害较大,是防治结石病的重点。
防泌尿结石要补肾气。“泌尿系结石也称尿结石,可见于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任何部位,以肾与输尿管结石最为常见。”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高瞻说,中医将泌尿系结石归为“石淋”“砂淋”“血淋”等病,认为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肾虚气化不利,膀胱湿热蕴结日久,炼液成石。“肾虚是本,湿热为标。”泌尿系发生结石的本源是肾虚。肾主膀胱,肾虚会引起膀胱气化不利,导致尿液生成和排泄失常,进而导致湿热内生,蕴结膀胱,进而熬炼津液,结为砂石。同时,泌尿系统处于“三焦”中的下焦,湿邪趋下,与热相结合,就形成了湿热下注的表现。
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首先要补肾气。在强肾的基础上,再服用清热利湿的中药,可以让部分病人免于手术之苦。但并非所有泌尿系结石都适合中药治疗,一般结石直径小于1厘米,表面光滑、结石质地酥脆,肾脏没有积水的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可以尝试中药排石。
①不要吃得太油太精细。结石患者要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如尿酸结石,要少吃动物内脏、海鲜、菠菜、豆腐等。
②适当运动。平时可以练习瑜伽、太极拳、八段锦,或散步、慢跑等。
③多饮水。尤其是湿热体质的人群,每天至少8杯水。
④练习呼吸吐纳。呼吸吐纳可濡养肾脏、补充肾气;还可按摩肾俞补肾气,双手放在腰眼位置上下揉搓,每次30下,以发热为宜。
⑤慢病人群要控制体重、血糖、血脂,降低代谢性疾病风险。中老年人要保持阴部清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感染和坏死的组织也可能形成泌尿系结石。近年来,药源性结石增多,也需重点预防。
防胆结石要养护肝脏。胆结石,中医称为胆石症,根据结石部位不同,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张引强表示,胆结石有三种病因:一是肝郁气滞或湿热之邪蕴蒸肝胆,致胆囊和胆道运动能力减弱,胆汁排泄不畅,日渐淤积浓缩,形成结石;二是胆囊感染,促使胆囊黏膜和脱落上皮形成核心,胆汁环绕此核而沉积成石;三是胆固醇分泌过多,胆汁酸减少,形成结石。
中医将胆石症分为三种类型,辨证论治:
第一类是湿热内蕴型,通常肥胖人群居多,且常常伴有脾虚,应采用清热化湿、通里攻下的方法。
第二类是肝郁气滞型,情绪容易波动,伴有大便稀症状,应采用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方法。
第三类是热毒炽盛型,往往是胆结石急性发作,如结石卡在胆管上,梗阻引发黄疸、绞痛。中医认为急性期胆石症,属于热盛,肝火旺、胆火盛,应以清肝火为主。虽说中药有助清除胆结石,但大于1厘米的胆结石往往无法排出,盲目排石可能导致结石卡在胆管,引发胆囊炎、黄疸、发高烧等情况。如果结石质地较硬,需外科手术介入。
①规律吃饭。尤其要吃早餐,可促进胆汁正常分泌、排泄,减少胆汁淤积、沉淀,降低结石发生风险。
②清淡饮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会升肝火,经常过食油炸煎烤食物,会加重肝胆负担,加速胆结石形成,特别是胆囊有问题的人或容易出现结石体质的人群,要少喝饮料和硬水,日常饮用水中矿物质过多,也会增加胆结石风险。
③调整情绪。情绪失控会影响肝脏气息运转,引起肝火内动,灼伤津液,增加胆囊结石风险。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
- [事件]喝酒让人饿得快11-21
- [事件]指甲没“月牙”不影响健康11-20
- [事件]五招克服“秋乏”11-20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
- [事件]喝酒让人饿得快11-21
- [事件]指甲没“月牙”不影响健康11-20
- [事件]五招克服“秋乏”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