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过度操心其实是自恋

过度操心其实是自恋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5-4-3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过度操心其实是自恋,李阿姨是家中的大姐大,不仅对自家的生活琐事操心,还将这份关心延伸到了整个大家庭中。每当家族聚会时,她总要关心每个人的近况,从工作是否顺利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从家里装修是否满意到今晚的菜买好了没……李阿姨自觉自己是热心肠、爱操心,为大家的事都倾注心血,但其他人会觉得她的“关心”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为什么有些热心会让人反感?可能是其背后潜藏着难以明说的心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余淑君

  《生命时报》 2025-03-18 第1880期 第15版

  过度关注自我,自恋倾向。有些操心过度,表面上看是关心他人,实际上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他们可能通过过度操心、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指导别人的生活来展现自己的重要性,满足自己被需要、被认可的心理需求。

  追求控制感,不信任他人。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有些领导对下属的工作,总要事无巨细地去管,这往往源于他们对他人能力的不信任。过度操心的人,可能内心深处担心别人做不好,因此需要时时过问甚至代劳来确保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这种对控制感的追求,实际上是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恐惧,他们倾向于通过控制环境包括他人来减少内心的不安。

  低价值感,寻求认同。还有的人是为了通过不断地付出来换取认可。他们大多感到自己的价值不足,只有服务他人、成就他人,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然而,这种低价值感驱动的操心行为,往往会导致他们忽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长期处于疲惫和压抑状态中,导致他们一边奉献一边唉声叹气,让被帮助人也感到难受。

  真正的关心应基于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一切以他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也要建立在自己身心满足有余力去给予的条件下,而不是过度地控制、介入和自我牺牲。如果你觉得自己很操心却不讨好,就要做出改变。首先是自我反思。比如“我现在插手是真的为他好还是出于自我展示、自我满足”“他是不是真的需要我帮忙”。还要不断提醒自己“在别人求助时才出手”,克制住自己过度介入的冲动。其次是尊重他人的选择。哪怕他人的决定和我们的价值观不同,或者结果不如我们期待的完美,也要告诉自己:那是人家的生活,他们有权决定自己的人生。再次,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别人的积极变化和成长上,而不是过分关注他们的问题和不足。避开别人的痛点,多去询问别人的成就,彼此分享成功和喜悦,这对提升对方的信心和能力是更有利的。最后,要关注自我,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当你沉浸在兴趣小组、闺蜜团、登山旅行、手工园艺等个人世界时,就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去别人那里找存在感,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外界认同,就不容易对他人指手画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