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防贫血关注六点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教授 常乃柏
贫血是老年人群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城乡60岁及以上老年人贫血的患病率为29.1%。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且常患有多种疾病,贫血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或者增加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贫血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相关死亡、非心血管原因死亡以及全因死亡率。纠正老年人贫血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寿命具有重要意义,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老年人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2021年第7期《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上,北京医院血液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专家,共同发表的一项研究就对此给出了解答:年龄、进食肉类食品频率、进食水果频率、同住者健康情况、体重指数(BMI)和运动频率这6个因素,与老年人贫血的发生风险有关。具体来讲,年龄越高、进食肉类食品频率越高(需全面看待这一发现,后文进行详细解释)、进食水果频率越低、同住者健康情况越差、BMI值越低和运动频率越低的老年人群,贫血发生的风险越高。
该研究调查了北京中心城区4个社区近2000名常驻老年人群(65岁及以上)的人口学资料、饮食习惯、社会经济信息、享受的医疗服务、健康和体能状况等信息。该信息收集采用了统一的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医生入户调研后填写。
参与者的清晨空腹血标本采集由各社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安排。采血前进行身高、体重及血压测定,采血真空管由北京医院统一提供,标本在采集2小时内送北京医院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288名老年人贫血,贫血患病率为14.79%,其中,轻度贫血96.88%、中度贫血2.78%、重度贫血0.35%。再综合社会及生活因素,研究认为,6个因素对贫血患病率有明确影响。
年龄。本次研究中,65~69岁参与者贫血患病率为7.59%,70~74岁为10.79%,75~79岁为18.78%,80岁以上为24.33%,明显随增龄而增加。我们此前的调查数据还显示,老年人血红蛋白随增龄呈线性下降趋势,且年龄每增长5岁,血红蛋白下降约2.15克/升。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较多,通常为营养缺乏、肾性贫血、慢性疾病、炎症性贫血和未知原因的贫血,也有人认为是造血干细胞的衰老导致的。
食肉频率。食肉频率越高,贫血的发生率越高,这是该调查中一个意外发现。研究总结分析了食肉频率不同的老年人的营养水平,结果显示,他们的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清铁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尽管食肉频率高的老年人铁蛋白水平较高,但食肉频率最低的老年人铁蛋白水平也不低。这可能与北京市城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较高、吃肉少的老年人也有其他蛋白食物提供补给、营养并不缺乏有关。而在不缺乏营养的情况下,吃肉频率高对贫血是一项高危因素。
吃水果频率。研究结果显示,吃水果频率高的老年人贫血患病率较低。水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可以捕获非血红素铁并将其转化为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形式。数据显示,随餐服用100毫克的维生素C,铁的吸收将增加67%。
同住者健康情况。老年人随增龄自理能力变差,需要同住者的照顾,因此,同住者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研究数据显示,同住者健康状况越好,老年人贫血的发生风险就越低。与同住者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相比,同住者需要照顾的老人,贫血风险高出13.7%。
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BMI也是影响贫血的一项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BMI越低,老年人贫血的发生风险越高,这一现象在其他年龄人群中也同样存在。
运动。运动训练可增加总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质量,从而减少贫血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运动训练所致的造血微环境改善,释放更多造血细胞因子从而促进红细胞生成。数据显示,不运动的老人患贫血风险是每周运动6次及以上老年人的2倍左右。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
- [事件]喝酒让人饿得快11-21
- [事件]指甲没“月牙”不影响健康11-20
- [事件]五招克服“秋乏”11-20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
- [事件]喝酒让人饿得快11-21
- [事件]指甲没“月牙”不影响健康11-20
- [事件]五招克服“秋乏”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