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越疼时越不能拔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急性期菌群毒力强 空腹孕早期有风险 牙越疼时越不能拔
临床中,引发“牙疼”的原因不限于牙齿本身,还有牙周炎、牙周脓肿、智齿冠周炎等牙周组织疾病,是否需要拔牙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深龋、牙髓炎、根折露髓等局限在牙体牙髓组织内的病变,疼痛多与冷热刺激有关,只要符合拔牙指征,即使术前疼痛剧烈也可直接拔除,不会引发感染扩散。
急性根尖脓肿、急性牙周脓肿、急性冠周炎等牙周疾病引发的牙痛,多伴随患牙周围红肿热痛、溢脓等,需暂缓拔牙。因为这时正处于炎症急性期,菌群广泛存在于牙周组织,数量最大、毒力最强,贸然拔牙可使创口暴露于感染的环境,增加细菌向邻近组织扩散,引发间隙感染、败血症等的风险,必须等疼痛消失、感染被有效控制后再拔牙。
此外,拔牙还有以下限制指标:
空腹。拔牙治疗时,恐惧心理、注射麻药时疼痛等因素,会使患者机体处于紧张状态,能量消耗加剧,而且拔牙后需等2小时才能进食,如果一直处于空腹状态,很可能造成能量供应不足,出现低血糖、晕厥等不良反应,所以建议吃饱了再拔牙。
孕期前3个月。临床建议,孕期前3个月应暂缓拔牙,否则可能因紧张、疼痛等刺激导致胎儿流产,尤其是有流产、早产史者。强烈建议女性在备孕期常规进行口腔检查,孕前尽可能处理好所有口腔隐患,以免孕期发作。
月经期间。月经期不是拔牙的绝对禁忌,但不少女性常有身体不适、免疫力相对较低的情况,接受复杂的拔牙手术可能会加重术后反应,甚至增加感染风险,最好由口腔外科医生根据病情充分权衡利弊后再决定。
高血压。未经有效控制的三级高血压(收缩压超过18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110毫米汞柱)患者应暂缓拔牙,先控好血压;未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一、二级高血压患者在如实详尽地告知病情及治疗史后,可由高年资口腔外科医生在确保无痛的前提下进行微创拔牙。拔牙时间最好选在血压较低的上午,此时休息充分、药物作用最佳,且术后观察时间充裕。
非急症手术的其他慢病患者拔牙前需将疾病控制良好,控制不佳的由口腔外科医生充分权衡利弊后再决定。
长期服用激素。长期服用激素可使患者的抵抗力下降,阻碍术后组织修复。因此,这类人群应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给予促进组织修复药物,比如胶原蛋白、浓缩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
哺乳期。哺乳期女性是可以拔牙的,但不少女性甚至有的医生会担心麻药、消炎镇痛药等通过乳汁被婴儿吸收。实际上,口腔科常用的局麻药、抗菌药、消炎镇痛药等,只有不超过1%的药量会进入母乳,但药物的潜在影响与婴儿肝肾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通常月龄越大,潜在影响越小。为安全起见,患者拔牙需综合考虑婴儿月龄、患牙数目与复杂程度等,若需拔牙,哺乳期女性可提前备奶。
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外科主治医师 刘 川 □副主任医师 薛 洋
《生命时报》 2024-01-09 第1768期 第16版
临床中,引发“牙疼”的原因不限于牙齿本身,还有牙周炎、牙周脓肿、智齿冠周炎等牙周组织疾病,是否需要拔牙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深龋、牙髓炎、根折露髓等局限在牙体牙髓组织内的病变,疼痛多与冷热刺激有关,只要符合拔牙指征,即使术前疼痛剧烈也可直接拔除,不会引发感染扩散。
急性根尖脓肿、急性牙周脓肿、急性冠周炎等牙周疾病引发的牙痛,多伴随患牙周围红肿热痛、溢脓等,需暂缓拔牙。因为这时正处于炎症急性期,菌群广泛存在于牙周组织,数量最大、毒力最强,贸然拔牙可使创口暴露于感染的环境,增加细菌向邻近组织扩散,引发间隙感染、败血症等的风险,必须等疼痛消失、感染被有效控制后再拔牙。
此外,拔牙还有以下限制指标:
空腹。拔牙治疗时,恐惧心理、注射麻药时疼痛等因素,会使患者机体处于紧张状态,能量消耗加剧,而且拔牙后需等2小时才能进食,如果一直处于空腹状态,很可能造成能量供应不足,出现低血糖、晕厥等不良反应,所以建议吃饱了再拔牙。
孕期前3个月。临床建议,孕期前3个月应暂缓拔牙,否则可能因紧张、疼痛等刺激导致胎儿流产,尤其是有流产、早产史者。强烈建议女性在备孕期常规进行口腔检查,孕前尽可能处理好所有口腔隐患,以免孕期发作。
月经期间。月经期不是拔牙的绝对禁忌,但不少女性常有身体不适、免疫力相对较低的情况,接受复杂的拔牙手术可能会加重术后反应,甚至增加感染风险,最好由口腔外科医生根据病情充分权衡利弊后再决定。
高血压。未经有效控制的三级高血压(收缩压超过18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110毫米汞柱)患者应暂缓拔牙,先控好血压;未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一、二级高血压患者在如实详尽地告知病情及治疗史后,可由高年资口腔外科医生在确保无痛的前提下进行微创拔牙。拔牙时间最好选在血压较低的上午,此时休息充分、药物作用最佳,且术后观察时间充裕。
非急症手术的其他慢病患者拔牙前需将疾病控制良好,控制不佳的由口腔外科医生充分权衡利弊后再决定。
长期服用激素。长期服用激素可使患者的抵抗力下降,阻碍术后组织修复。因此,这类人群应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给予促进组织修复药物,比如胶原蛋白、浓缩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
哺乳期。哺乳期女性是可以拔牙的,但不少女性甚至有的医生会担心麻药、消炎镇痛药等通过乳汁被婴儿吸收。实际上,口腔科常用的局麻药、抗菌药、消炎镇痛药等,只有不超过1%的药量会进入母乳,但药物的潜在影响与婴儿肝肾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通常月龄越大,潜在影响越小。为安全起见,患者拔牙需综合考虑婴儿月龄、患牙数目与复杂程度等,若需拔牙,哺乳期女性可提前备奶。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孩子五岁时最挑食04-10
- [事件]气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块肌肉牵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风险04-09
- [事件]办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嘴里没味是健康警报04-09
- [事件]流失的肌肉可以长回来04-08
- [事件]食物过敏成多国餐饮的新挑战04-08
最新文章
- [事件]孩子五岁时最挑食04-10
- [事件]气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块肌肉牵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风险04-09
- [事件]办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嘴里没味是健康警报04-09
- [事件]流失的肌肉可以长回来04-08
- [事件]食物过敏成多国餐饮的新挑战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