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有八喜八恶
广东省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 黎家楼 □中医师 禤影妍
《生命时报》 2024-05-17 第1800期 第8版
①喜燥而恶湿
脾为阴土,喜欢干燥。若脾气得以升转,就能运化水湿,水精四布,身体自然无痰饮水湿的停聚。如果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可致水湿痰饮内生,反过来又困遏脾气,致使脾气不升、脾阳不振,中医称为“湿困脾”。除了内湿,自然界的湿邪即外湿,也可侵入人体,易损伤脾阳,引起湿浊内生。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居住在潮湿环境中,保持衣物被褥干燥,少吃生冷肥腻以及难消化的食物,不暴饮暴食。
②喜甘而恶苦
中医所说的甘味,并不是甜味,而是有缓补性质的甘淡滋味。“甘而淡可养脾土”,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以及杂粮、薯类、豆类等,都是不错的甘味之品。中医脾胃学说创始人李杲(音gǎo)在其所撰写的《脾胃论》中指出:“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苦味药大多是寒性,最易损伤脾胃阳气,故脾脏喜欢甘味而最讨厌苦味食物。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平时尤其要注意不滥服凉茶或苦寒药物,以免攻伐脾胃。
③喜温而恶寒
脾脏喜欢温暖的环境,作为人体营养的“输送泵”,若得到阳气温煦,运化水湿、化生气血的功能才能旺盛。若一派寒凉之象,火不暖土,脾阳不振,失于蒸腾鼓动,则水谷难以腐熟转运。脾脏恶寒,一是怕身体保暖不足,脾脏受寒,损伤脾阳,运化失司;二是怕过食寒凉生冷之品,阻遏脾脏阳气。日常生活中,勿贪凉喜冷,夏季避免过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少吃或不吃雪糕、冰镇西瓜等,冬季更要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避免腹部受寒。
④喜香而恶臭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道“土爱暖而喜芳香”,认为香能理气醒脾。芳香药多为温性,归经以脾、胃经最多。中医认为:“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当湿浊困脾时,单用祛湿药物,效果往往差一些,加入芳香醒脾之品,利用其走窜之性通关达窍,可加快气机运转,把体内湿邪带走。湿邪内困,最易滋生秽浊之气,使脾气呆滞不畅,升清降浊失职,故脾最怕臭秽污浊之气。很多有健脾化湿功效的中药,经炒香后,能效达脾胃。例如有名的“焦三仙”,就是把山楂、麦芽、神曲炒焦后入药,加强了其健脾作用。中医还有闻香疗法,当感到头重身懒、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时,可将芳香药制成香囊,或烧艾、香薰,用芬芳清阳之气,除恶气而安脾胃。
⑤喜刚而恶柔
脾在五行中属土,对应的经络是足太阴脾经。据《临证指南医案》记载,“太阴湿土,得阳始运”“辛温香燥皆刚”,也就是说,刚药以辛香温燥居多,脾脏的生理特性是恶湿喜燥,其为柔脏,常兼气滞,唯刚药可以宣阳驱浊、行气燥湿,故脾脏恶柔润而喜刚燥。不过,刚药性猛燥烈,过用易耗气劫阴,故“用刚者,必知柔;别柔者,当明刚”,辨证施治、刚柔相济。
⑥喜升而恶陷
脾主升清,能够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以及头目,使营养物质能够正常吸收和输布。此外,脾气还有升举功能,使内脏不致下垂。当脾气下陷时,可因清窍失养而头晕目眩;升举无力,固摄无权,会出现脱肛、子宫下垂等症状。建议劳逸结合,有病及时治疗,产后注意休养,以免脾虚气陷。
⑦喜通而恶滞
中医认为,脾主思,思则气结。如果长期处于过度思虑状态,劳神损脾,可使气机郁结、滞而不行、运化失常,引发腹胀、打嗝、食欲不振等症状,时间长了还会导致气血生化乏源,身体虚弱。防止思虑过度是情志养生中的重要一环,遇事做到张弛有度,避免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⑧喜补而恶泻
《素问》记载:“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五脏以化生、贮藏精气为主,七情内伤、劳逸过度及其他邪气伤及五脏,会导致精气耗损,故脏病多虚,以补为主。脾为脏腑之根,多虚喜补,治疗常以扶正补虚为主,慎用泻法,故恶泻也。治病或养生时,要注意顾护脾胃,勿轻易削伐脾胃阳气,秋冬进补前要先补脾,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
- [事件]没苦硬吃、没福硬享啥心态11-24
- [事件]多睡1小时性欲涨14%11-24
- [事件]脸型、体态看出性能力11-24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没苦硬吃、没福硬享啥心态11-24
- [事件]多睡1小时性欲涨14%11-24
- [事件]脸型、体态看出性能力11-24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