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业应转向“员工制”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目前多为中介式管理,不缴社保,从业者缺乏归属感 家政业应转向“员工制”
多数家政员不是公司直聘
“没要资格证,有3天培训,再跟着师父干3天,一周之后就能自己接单。”王女士今年44岁,在京打工7年,曾在蛋糕店做过前台,为了更高的收入转行干家政,但入职才发现,到手的钱多了些,保障却少了。
据王女士介绍,她进公司后先接受了能力评级,并据此签订了对应合约。最好的合约是公司直聘,负责自营出租房的保洁,每月工作量有保障;其次是作为小时工跟公司签合同,派单才有活儿;再次就是跟第三方公司签约,酬劳会被第三方和家政公司截留两轮。在北京,签前两类合约的保洁员时薪为45元,后者时薪只有30元。记者在某家政服务平台查询发现,1小时保洁服务标价60元,阿姨到手的酬劳仅为标价的一半。“三年一签,55岁后被劝退,干得再好、再久也没办法,令人心寒!”王女士无奈地说。
此外,按公司规定,无特殊情况不能拒单。王女士说,除了春节7天假期,他们基本全年无休,派单就得干,只有客户提出换人要求或有确实不能胜任的特殊需求(如高层擦玻璃)时,才能取消。若客户临时取消,保洁员往往来不及再接其他订单,这个损失就要自己承担。“其实闲下来也焦虑。”王女士说,很多人都上有老下有小,老家有房贷或其他经济压力,只能想尽办法多接单。王女士的一个朋友就曾因赶单子出了车祸。“公司不给赔偿,当时也没意外险,很可怜。”
“王女士代表了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家政人员。”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刘林平说,他们2019年在南京、无锡、广州、佛山四城市对1007名家政工人的调查发现,签订三方服务协议(中介制)的是主流,与家政公司直接签劳动合同(员工制)的仅1.3%。
“中介制”有其存在需求
2023年底,为规范家政行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和引导家政服务业员工制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明确把员工制企业转型,作为家政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介制”和“员工制”具体有何区别?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钱俊月解释说,对中介制与员工制的界定分别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从用工模式看,中介制下,家政公司与家政员、家庭签订三方服务协议,由于家政员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公司员工,企业无需为其缴纳社保;员工制明确了家政员与家政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签订的是劳动合同,企业必须为其缴纳职工社保。但从服务模式看,员工制企业强调对家政员进行持续培训和管理,而不看重是否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政策倡导的“员工制”其实更偏向服务模式的定义,而非用工模式。
“从用工模式看,现在大多数家政服务,既不是纯粹的中介制,也不是员工制,更像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管理者中介’。”钱俊月说,家政公司不仅向雇主提供家政员信息,帮助双方匹配,还会为员工提供培训、设置顾客反馈机制、支付劳动报酬,已具备部分“管理职能”,只是一直未能落实为正式的劳动合同。
资料显示,国务院2010年就提出“鼓励创办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但为何迟迟未得到推广?在刘林平看来,首先,家政服务的工作场所分散,由家政员独立完成,没有严格的评判标准,劳动关系宽松的中介制模式可以降低公司管理成本;其次,大部分家政员的工作具有强替代性,员工与公司的绑定不强,家政公司可以随时聘用家政员,家政员也可同时挂靠多家公司,中介制更符合这种运作需求。
“考虑到诸多限制,政策在对员工制的界定中也做出了让步。”刘林平说。2010年政府文件要求企业与员工制家政服务员签订劳动合同;2011年则更新为“将与企业签订半年及半年以上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的家政服务员也认可为员工制家政服务员。”2019年的文件进一步指出:“家政服务人员不符合签订劳动合同情形的,员工制家政企业应与其签订服务协议,家政服务人员可作为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自愿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保险。”
要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
如今,消费者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钱俊月认为,员工制或许能助推行业向更符合消费需求的方向发展。家政行业推行员工制的影响是多元的,其能为家政员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增强归属感,但也会增加公司的管理成本,可能导致家政员的工作强度增大、收入下降。但长远看,专业化、标准化才是行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专家表示,推进家政行业员工制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政府提供更多政策支持。《意见》已提出一系列举措,如“督促员工制家政企业为各类人员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提高其保障水平”“通过研发创新,驱动家政服务细分与工种创新”“创新提供点单式、分时段服务,逐步突破住家保姆24小时在岗模式限制”等,但有待细化。二是企业要将眼光放长远。增加管理成本或许会降低收益,但也能在保障员工基本权益的同时,向消费者提供更专业、稳定的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并获得长足发展。
受访专家: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刘林平 □博士生 钱俊月
本报记者 牛雨蕾《生命时报》 2024-05-31 第1804期 第11版
多数家政员不是公司直聘
“没要资格证,有3天培训,再跟着师父干3天,一周之后就能自己接单。”王女士今年44岁,在京打工7年,曾在蛋糕店做过前台,为了更高的收入转行干家政,但入职才发现,到手的钱多了些,保障却少了。
据王女士介绍,她进公司后先接受了能力评级,并据此签订了对应合约。最好的合约是公司直聘,负责自营出租房的保洁,每月工作量有保障;其次是作为小时工跟公司签合同,派单才有活儿;再次就是跟第三方公司签约,酬劳会被第三方和家政公司截留两轮。在北京,签前两类合约的保洁员时薪为45元,后者时薪只有30元。记者在某家政服务平台查询发现,1小时保洁服务标价60元,阿姨到手的酬劳仅为标价的一半。“三年一签,55岁后被劝退,干得再好、再久也没办法,令人心寒!”王女士无奈地说。
此外,按公司规定,无特殊情况不能拒单。王女士说,除了春节7天假期,他们基本全年无休,派单就得干,只有客户提出换人要求或有确实不能胜任的特殊需求(如高层擦玻璃)时,才能取消。若客户临时取消,保洁员往往来不及再接其他订单,这个损失就要自己承担。“其实闲下来也焦虑。”王女士说,很多人都上有老下有小,老家有房贷或其他经济压力,只能想尽办法多接单。王女士的一个朋友就曾因赶单子出了车祸。“公司不给赔偿,当时也没意外险,很可怜。”
“王女士代表了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家政人员。”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刘林平说,他们2019年在南京、无锡、广州、佛山四城市对1007名家政工人的调查发现,签订三方服务协议(中介制)的是主流,与家政公司直接签劳动合同(员工制)的仅1.3%。
“中介制”有其存在需求
2023年底,为规范家政行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和引导家政服务业员工制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明确把员工制企业转型,作为家政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介制”和“员工制”具体有何区别?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钱俊月解释说,对中介制与员工制的界定分别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从用工模式看,中介制下,家政公司与家政员、家庭签订三方服务协议,由于家政员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公司员工,企业无需为其缴纳社保;员工制明确了家政员与家政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签订的是劳动合同,企业必须为其缴纳职工社保。但从服务模式看,员工制企业强调对家政员进行持续培训和管理,而不看重是否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政策倡导的“员工制”其实更偏向服务模式的定义,而非用工模式。
“从用工模式看,现在大多数家政服务,既不是纯粹的中介制,也不是员工制,更像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管理者中介’。”钱俊月说,家政公司不仅向雇主提供家政员信息,帮助双方匹配,还会为员工提供培训、设置顾客反馈机制、支付劳动报酬,已具备部分“管理职能”,只是一直未能落实为正式的劳动合同。
资料显示,国务院2010年就提出“鼓励创办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但为何迟迟未得到推广?在刘林平看来,首先,家政服务的工作场所分散,由家政员独立完成,没有严格的评判标准,劳动关系宽松的中介制模式可以降低公司管理成本;其次,大部分家政员的工作具有强替代性,员工与公司的绑定不强,家政公司可以随时聘用家政员,家政员也可同时挂靠多家公司,中介制更符合这种运作需求。
“考虑到诸多限制,政策在对员工制的界定中也做出了让步。”刘林平说。2010年政府文件要求企业与员工制家政服务员签订劳动合同;2011年则更新为“将与企业签订半年及半年以上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的家政服务员也认可为员工制家政服务员。”2019年的文件进一步指出:“家政服务人员不符合签订劳动合同情形的,员工制家政企业应与其签订服务协议,家政服务人员可作为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自愿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保险。”
要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
如今,消费者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钱俊月认为,员工制或许能助推行业向更符合消费需求的方向发展。家政行业推行员工制的影响是多元的,其能为家政员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增强归属感,但也会增加公司的管理成本,可能导致家政员的工作强度增大、收入下降。但长远看,专业化、标准化才是行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专家表示,推进家政行业员工制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政府提供更多政策支持。《意见》已提出一系列举措,如“督促员工制家政企业为各类人员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提高其保障水平”“通过研发创新,驱动家政服务细分与工种创新”“创新提供点单式、分时段服务,逐步突破住家保姆24小时在岗模式限制”等,但有待细化。二是企业要将眼光放长远。增加管理成本或许会降低收益,但也能在保障员工基本权益的同时,向消费者提供更专业、稳定的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并获得长足发展。
有关【老龄化】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孩子五岁时最挑食04-10
- [事件]气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块肌肉牵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风险04-09
- [事件]办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嘴里没味是健康警报04-09
- [事件]流失的肌肉可以长回来04-08
- [事件]食物过敏成多国餐饮的新挑战04-08
最新文章
- [事件]孩子五岁时最挑食04-10
- [事件]气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一块肌肉牵出五官病04-10
- [事件]素食者留神抑郁风险04-09
- [事件]办公室21℃效率最高04-09
- [事件]嘴里没味是健康警报04-09
- [事件]流失的肌肉可以长回来04-08
- [事件]食物过敏成多国餐饮的新挑战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