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原创>> 书评>> 徐说内经素问11五脏别论之五脏六腑差异

徐说内经素问11五脏别论之五脏六腑差异

byb.cn
[书评] 作者 :XJ 日期:2024-11-18 00:01
【分页导航】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之主?

  岐伯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凡治病必察其上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点评】此段重点说明,为什么中医切脉能够辩明人体五脏六腑的状态。也说明,有胃气生,无胃气死之道理。


寸口示意图


  ①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之主:气口,人体部位名。中医诊脉之一。亦名寸口(即寸口脉)、脉口,手太阴肺之经脉,部位相当于现代解剖学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气口为什么又有脉口、寸口等不同名称? 王叔和《脉经·卷第一·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说道:“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 《素问·五藏别论》王冰次注所云:“气口,则寸口也,亦谓脉口。以寸口可候气之盛衰,故云气口;可以切脉之动静,故云脉口;皆同取于手鱼际之后同身寸之一寸,是则寸口也。”   张介宾《类经·三卷·藏象类十一》亦注云:“气口之义,其名有三:手太阴肺经脉也,肺主诸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曰气口;肺朝百脉,脉之大会聚于此,故曰脉口;脉出太渊,其长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虽三,其实则一耳。”

  ②气口亦太阴也:气口部位是手太阴肺经所过,亦太阴,说明其与足太阴脾经同气,肺为五脏提供清气的化生来源,与脾共同维持机体的生命存在。

  ③凡治病必察其上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上下,指的是大小便的情况;适其脉,指诊断出适合的脉象;观其志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及其他症状表现。这实际上就是中医的四诊合参。


  ④拘于鬼神者,固执,不变通:~泥。~礼。此话之意在于,执著迷信鬼神的人。

  ⑤不可与言至德至德,高深的医学理论。

  ⑥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针石,针灸和砭石;至巧,指治病的技术。


  【整段翻译】黄帝问道:为什么气口脉可以独主五脏的病变呢?

  岐伯说:胃是水谷之海,为六腑的泉源,饮食五味入口,留在胃中,经足太阴脾的运化输转,而能充养五脏之气。脾为太阴经,主输布津液,气口为手太阴肺经过之处,也属太阴经脉,主朝百脉,所以五脏六腑的水谷精微,都出自胃,反映于气口的。而五气入鼻,藏留于心肺,所以心肺有了病变,则鼻为之不利。凡治病,一定要观察大小便的情况,审视其脉侯的虚实,查看其情志精神的状态以及其他的表现。

  对那些拘守鬼神迷信观念的人,是不能与其谈论至深的医学理论的,对那些讨厌针石治疗的人,也不可能和他们讲什么医疗技巧。有病不许治疗的人,他的病是治不好的,勉强治疗也收不到应有的功效。(这实际上就是扁鹊的“六不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