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太重身体发臭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湿气太重身体发臭 室内通风勤运动 少吃辛辣和冷饮
①口臭。从临床来看,脾胃湿热及寒湿困脾均可引起口臭。日常如果饮食不节,如过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容易导致脾胃积热,与体内湿气相互交结,形成脾胃湿热。脾胃湿热熏蒸,浊气上逆,就会引起口气臭秽。这类人群还常伴有口干口苦、牙龈肿痛、胃脘灼热、大便干结或黏滞不爽等症状。另外,过食生冷或外感寒湿之邪,损伤脾阳,则会导致寒湿困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浊气不能正常下降,反过来上泛于口,也会出现口气异味,多为酸腐味,可伴有食欲不振、腹胀、口淡不渴、肢体困重等表现。
②腋下臭。肝胆湿热、脾虚湿盛均可引起腋下臭。肝主疏泄,调节气机和情志。如果情志不畅,肝郁化火,或外感湿热之邪侵犯肝胆,可导致肝胆湿热。腋下是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肝胆湿热循经上蒸,就会使腋下汗液分泌增多,并且气味异常。这类人群常伴有胁肋胀痛、口苦咽干、头晕目眩等症状。脾胃虚弱者,运化水湿功能失常,会导致水湿内生,泛溢肌肤。当湿邪积聚在腋下时,影响局部的气血运行和汗液排泄,从而产生异味。这类人群常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脾虚症状。
③脚臭。湿热下注、脾虚湿蕴可引起脚臭。外界湿邪侵入人体,蕴而化热,湿热之邪下注于足部。足部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温热的环境中,为真菌等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条件,从而引发脚气,出现足部瘙痒、水疱、糜烂、脱屑,同时伴有难闻的气味。另外,当脾胃虚弱,水湿运化无力,下注于足部,就会导致足部多汗、潮湿,湿气积聚,容易产生异味。这类患者除了脚臭外,还可能有足部皮肤发白、肿胀,以及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
中医认为,湿气重着黏滞,会阻碍气机运行、损伤脾胃功能、影响气血生成,对身体十分不利。因此,祛湿是日常保健必须重视的问题,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简便方法。
1.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冷饮等,减少脾胃负担。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如薏仁、芡实、白扁豆、山药、茯苓等。
2.调整生活习惯。居住和工作环境要保持良好通风,如果过于潮湿,可以使用除湿机或放置干燥剂。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适量运动,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帮助身体排出湿气。
3.中医干预。因脾胃湿热而口臭的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清胃散、黄连温胆汤等方剂,清热利湿、和胃降浊;对于肝胆湿热引起的腋下臭,可选用龙胆泻肝汤清利肝胆湿热;对于湿热下注的脚臭,常用四妙丸清热利湿。此外,还可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中脘、脾俞等穴位,以激发人体阳气,促进湿气排出。艾灸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还可每晚泡脚祛湿,建议在泡脚水中加点有祛湿功效的中药,如艾叶、花椒、生姜等,效果更佳。每次泡15~2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宜。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身体异味严重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 杜丽妍
《生命时报》 2025-03-14 第1879期 第8版
①口臭。从临床来看,脾胃湿热及寒湿困脾均可引起口臭。日常如果饮食不节,如过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容易导致脾胃积热,与体内湿气相互交结,形成脾胃湿热。脾胃湿热熏蒸,浊气上逆,就会引起口气臭秽。这类人群还常伴有口干口苦、牙龈肿痛、胃脘灼热、大便干结或黏滞不爽等症状。另外,过食生冷或外感寒湿之邪,损伤脾阳,则会导致寒湿困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浊气不能正常下降,反过来上泛于口,也会出现口气异味,多为酸腐味,可伴有食欲不振、腹胀、口淡不渴、肢体困重等表现。
②腋下臭。肝胆湿热、脾虚湿盛均可引起腋下臭。肝主疏泄,调节气机和情志。如果情志不畅,肝郁化火,或外感湿热之邪侵犯肝胆,可导致肝胆湿热。腋下是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肝胆湿热循经上蒸,就会使腋下汗液分泌增多,并且气味异常。这类人群常伴有胁肋胀痛、口苦咽干、头晕目眩等症状。脾胃虚弱者,运化水湿功能失常,会导致水湿内生,泛溢肌肤。当湿邪积聚在腋下时,影响局部的气血运行和汗液排泄,从而产生异味。这类人群常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脾虚症状。
③脚臭。湿热下注、脾虚湿蕴可引起脚臭。外界湿邪侵入人体,蕴而化热,湿热之邪下注于足部。足部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温热的环境中,为真菌等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条件,从而引发脚气,出现足部瘙痒、水疱、糜烂、脱屑,同时伴有难闻的气味。另外,当脾胃虚弱,水湿运化无力,下注于足部,就会导致足部多汗、潮湿,湿气积聚,容易产生异味。这类患者除了脚臭外,还可能有足部皮肤发白、肿胀,以及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
中医认为,湿气重着黏滞,会阻碍气机运行、损伤脾胃功能、影响气血生成,对身体十分不利。因此,祛湿是日常保健必须重视的问题,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简便方法。
1.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冷饮等,减少脾胃负担。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如薏仁、芡实、白扁豆、山药、茯苓等。
2.调整生活习惯。居住和工作环境要保持良好通风,如果过于潮湿,可以使用除湿机或放置干燥剂。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适量运动,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帮助身体排出湿气。
3.中医干预。因脾胃湿热而口臭的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清胃散、黄连温胆汤等方剂,清热利湿、和胃降浊;对于肝胆湿热引起的腋下臭,可选用龙胆泻肝汤清利肝胆湿热;对于湿热下注的脚臭,常用四妙丸清热利湿。此外,还可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中脘、脾俞等穴位,以激发人体阳气,促进湿气排出。艾灸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还可每晚泡脚祛湿,建议在泡脚水中加点有祛湿功效的中药,如艾叶、花椒、生姜等,效果更佳。每次泡15~2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宜。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身体异味严重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一把玉米测肠道健康04-01
- [事件]肠息肉离癌约5~10年04-01
- [事件]骨松针打一次顶10年04-01
- [事件]涂风油精不能治早泄03-31
- [事件]湿气太重身体发臭03-31
- [事件]老人要吃够蛋白质等四种营养03-31
- [事件]站起来就晕咋回事03-30
- [事件]加拿大人排队抢家庭医生03-30
最新文章
- [事件]一把玉米测肠道健康04-01
- [事件]肠息肉离癌约5~10年04-01
- [事件]骨松针打一次顶10年04-0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7离合真邪论...03-31
- [事件]涂风油精不能治早泄03-31
- [事件]湿气太重身体发臭03-31
- [事件]老人要吃够蛋白质等四种营养03-31
- [事件]站起来就晕咋回事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