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蒙牛 金牌产品陷入"质量门"

蒙牛 金牌产品陷入"质量门"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09-2-12 09:18
【分页导航】


  据了解,在国家质检总局向内蒙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出公函前,蒙牛方面曾向有关部门递交了报告。“这个报告比较技术性,主要是解释OMP的来源等问题。”林树斌说。但他认为这个报告是蒙牛自己写的,可信度不高。


  IGF-1的致癌作用并无争议,所以,蒙牛对此避之唯恐不及。


  在发给本报记者的声明中,蒙牛称:“OMP与IGF-1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物质。”该声明还表示,内蒙古质监局实地考察后的报告明确指出,“能够证明OMP牛奶产品质量安全性和未添加IGF-1”。


  但广东省奶协2007年7月向卫生部提交的《请示》中,已明确提出“经查,蒙牛特仑苏造骨牛奶添加、使用了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


  方舟子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根据蒙牛公司申请专利时公布的材料看,OMP分子量的大小、氨基酸有多少个,和IGF-1是一模一样的。分子量、氨基酸数量都相同,不可能两种蛋白质在这两方面一模一样的,这是不可能的”。


  前述广东省奶协负责人的说法更为直接,“蒙牛有关负责人曾跟我们讲,往牛奶添加使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与添加使用一些钙一样,无需向政府主管部门作申报。”


  蒙牛在声明中还强调,“OMP就是国际上研究和使用多年的牛奶碱性蛋白MBP,其安全性受到了FDA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蒙牛的OMP原料均从新西兰TATUA公司进口”。


  但2006年3月特仑苏刚上市之际,蒙牛却宣称,特仑苏OMP牛奶是蒙牛与公众营养发展中心共同研发,并申请了专利。


  多重危机


  在IGF-1之前,三聚氰胺对蒙牛的重创已延续了5个月。


  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订单大跌,最危时期,订单跌幅达80%,每日收奶量不到2000吨,仅为平时的15%-20%。其在全国范围内的下架产品也损失严重,资金回笼困难。


  当时有传言称,三聚氰胺事件导致蒙牛资金缺口达30亿之巨。而2008年6月之前,蒙牛的现金与银行结存为22.7亿元人民币,尚未偿还的银行贷款为2.659亿元,负债率仅为4.2%。


  蒙牛股价亦随即大跌。2008年9月17日停牌前,其为每股20港元,9月23日复牌当日即大跌66%,11月,一度低至6.65港元。


  随着股价大跌,被外资机构“抄底”的风险又被触发。当时,外资机构持有的蒙牛乳业的股份高达46%,远超过蒙牛管理层所持股份。在资金困难和外资控股的双重压力下,2008年11月初,牛根生“万言书”事件爆出。


  尽管蒙牛集团新闻发言人赵远花表示,蒙牛的市场份额已经恢复了80%以上,不过,情况仍不乐观。


  2008年底,蒙牛乳业发布的“盈利警告”称,截至2008年12月底的财政年度,其有可能出现高达9亿元的亏损。而蒙牛乳业上半年净利润为5.83亿元,也就是说,蒙牛乳业在2008年下半年的亏损超过14.8亿元。


  而此番蒙牛金牌产品特仑苏OMP牛奶,遭遇质量门,将进一步打击蒙牛的盈利能力。特仑苏是蒙牛旗下利润率最高的产品之一,2008年中,蒙牛86%的收入来自液态奶,而特仑苏所属的UHT奶(超高温灭菌奶)业务,占液态奶收入的65.8%。


  蒙牛并未公布特仑苏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率。但据悉,早在2006年,这一产品的销售额已超过10亿元,2007年,该产品销售额更是突破30亿元。还有消息称,该产品毛利率达到150%以上。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