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0亿人患上拖延症 如何破解
别以为拖拖拉拉是小事,事实上,有70%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的状况,成年人中也有多达20%的人每天出现拖延行为。
你是否饱受拖延症的困扰?《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一个公式教你摆脱拖延症。
广东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 马健文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 张侃
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张天布
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心理学分会会长 岳晓东
加拿大约克大学的心理学专家克拉里·雷恩总结出以下几点:
越重要的工作越拖延得久;
每次开工都要整点开始,一点半、两点、两点半,却迟迟无法动手;
在决定静下心来做最重要的事时,还要先跑去冲杯咖啡;
不容许别人占用或浪费自己的时间,而自己却不珍惜时间;
总是等待“好心情”或“好时机”去做重要的工作;
本来在着手一项工作,一有什么欲望和想法,就抛下手中工作去干下一件。
惯于拖延的人还会对自己说谎,如“我明天会更乐意做这件事”,“我在压力下能更好地工作”,而实际上,第二天也没有工作的热情,在压力下也不见得工作出色。
另外,他们还会保护这种自我感受,告诉自己“这不重要”。拖延者的另一大谎言是,认为时间的紧迫会让他们更有创造性。
拖延症的5大原因
工作越多、压力越大越容易拖拉。
现代社会,人们的安全感普遍比较低,导致“有事做的人害怕没事做”,揽下很多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有些人会因为对某件工作不感兴趣而拖拉;有些人可能因为不喜欢某个领导,就对他所布置的任务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一种形式。
有的人太想把一件事情做好,一直都在想着各种各样的计划,结果一直都没有行动。
有些人总是会不自觉地寻找自己愿望的对立面。结果就是:越想往前、就越往后。
有些人天天下决心要早睡,却熬到三更半夜,这既是拖延症,也是强迫症。
比如跳高,我们跳过了1.3米,那么往下的目标就得是1.4米、1.5米,不停往上升,越来越难。
所以一些人拖延着跳过1.3米,因为怕成功之后要面对更艰难的挑战。
对拖延症患者来说,不仅会因拖拉耽误工作或学业,还会影响情绪,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它甚至会拖垮身体。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强:这些人通常习惯晚睡,喝酒时也往往超过自己预期的酒量。同样,他们即便决定要戒烟、运动、减肥等,也很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一个公式治愈拖延症
清代文学家彭端淑在《为学》一文中写到:四川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说:“四川离南海几千里,我一直想雇船去,也没能成行。你只带两样东西不可能实现!”可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并告知富和尚。富和尚面露愧色。
富和尚为何去不成南海?用现代视角分析,正是因为拖延症。很多人跟富和尚一样,常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等我思路清晰了再去完成这个重要工作、等我有时间再去探望朋友、等我精神好点再打这个电话、等我想明白了再跟家人谈谈……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延误了最佳时机。
穷和尚的行动力恰恰为战胜拖延提供了方法:先开始着手去做!
回到故事里,富和尚有钱,可供选择的手段也比穷和尚多,比如租船。之所以最终没能成行,是因为他总想把任务一次性完成。
而穷和尚先出发,边走边找资源来解决问题。他依靠饭钵、水瓶,沿途通过化缘来果腹、解渴,于是在“行动力公式”中就有了许多“伙伴”,一步步帮他到达目的地。
4步改掉拖延症
要改变拖延的习惯,要首先学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类。
可以在自己的办公桌、书桌上放一块小白板或一张纸,把需要做的事情写在上面,达到最好的提醒效果。
万里长城能修好吗?当然能!只要你肯一砖一土的去修筑。
要知道,该自己做的事情永远都在那儿等着,逃是逃不掉的。既然早晚都得做,为什么不把这些该事情想象成自己喜欢的事,好好完成呢?
关掉QQ,关掉音乐,关掉电视……将一切会影响你工作效率的东西统统关掉,全心全力地去做事情。这样就会消除许多引起拖延的干扰因素,必然效率大增。
拖拉可以传染,不拖拉也是可以“传染”的,找些朋友一起克服这个坏习惯,比单打独斗容易得多。▲(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胡楚青 陆乐 生命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
- [事件]喝酒让人饿得快11-21
- [事件]指甲没“月牙”不影响健康11-20
- [事件]五招克服“秋乏”11-20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
- [事件]喝酒让人饿得快11-21
- [事件]指甲没“月牙”不影响健康11-20
- [事件]五招克服“秋乏”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