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坠楼剖腹产法律责任6大权威答案
有一点,双方都无法推脱的是,处于剧烈疼痛中的产妇,自己的意愿是“ 剖”。产妇的命运,究竟掌握在谁的手里?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医疗以及法律方面的专家,备受争议的几大焦点问题,答案全在这里。
[四大医疗焦点问题]
①顺产or 剖腹?医生这么说
9 月5 日,看到相关报道,南京不少妇产医生也感到唏嘘和遗憾。解放军454 医院产科主任骆文香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如果符合手术指征,有的孕妇必须要剖腹产,否则确实有可能引发危险。
顺产还是剖腹?骆文香说,这都需要医生的专业评估。剖腹产术只是一种阴道自然分娩的替代手术,它对解决难产、保全胎儿和孕妇的生命是有效的。一般剖腹产手术指征分为绝对和相对两种情况。绝对手术指征,就是说必须要剖腹产,顺产生不出来。
一般有以下情况需要剖腹产:胎心不好;孩子头围和孕产妇骨盆大小不相称;孕产妇患有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阴道分娩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由于各种原因发生胎儿宫内急慢性缺氧的;胎儿相对过大而产妇产道狭窄,造成产妇自然分娩困难等等。
还有一种则是相对手术指征,这部分孕产妇,仍建议尝试顺产,如果不顺利,再行剖腹产。比如,有的胎儿臀围朝下;有的孕产妇胎膜早破等等。
二、有无标准化流程医生如何决断?
专家说,如果没有上述绝对手术指征条件,建议产妇试产,鼓励顺产。到了临产的时候,根据产妇情况再判断。所以说是“ 走一步看一步”,根据情况来调整。比如胎心不好,那就剖。如果产程虽然慢,但还是比较顺利,那就采取一定的助产方式。如果仍然不行,那最后还是得剖腹产。
三、有无“ 来不及剖腹产” 的情况?
骆文香说,在生产的过程中,如果顺产不顺利,最终还是要回到剖腹产。有一种情况就是,产妇顺产的时候,宫口全开,这个时候出现了生产困难,再剖腹可能又要上麻醉,会有一点时间。产妇如果想尽快结束产程,医生就可以使用产钳等助产手段,这可能是一种“ 来不及剖腹” 的情况。当然,如果不行,最后还是得剖腹产。
四、坚决拒绝剖腹产?有时也不对
第一胎是剖腹产,二胎也必须剖吗? 骆文香说,这个属于相对手术指征,也就是说不一定要剖。如果上次手术恢复得好,这次妊娠不存在任何剖腹产指征,还是有机会阴道分娩的。如果上一次剖腹产选择的是子宫体部的剖腹产,或虽然是子宫下段的剖腹产,但是术后恢复不好,有感染的情形等,阴道分娩的机会就小一些,需要医生根据情况评估。
选择顺产的人多了
专家告诉记者,剖腹产必竟是手术,手术并发症、麻醉意外不可避免也难以预料。据有关资料显示,剖腹产并发症比自然分娩多2-5 倍;剖腹产出血率比自然分娩大3-4 倍;剖腹产术后感染机率比自然分娩大6-8 倍;剖腹产后患子宫内膜炎达20%;剖腹产术后发生肠粘连达10% 以上。
在过去,不少孕产妇由于害怕疼痛,还拒绝顺产而来自南京卫生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1987 年,产妇的剖腹产率仅为7.7%,到1996 年时已上升到20.2%。2002 年以后每年都以2% 左右的幅度快速上升,2007 年达到40.3%,2012 到2014 年将超过40%。不过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落地,现在剖腹产率有了回落,很多医院降到了35% 以下。
骆文香说,目前头胎选择顺产的要明显多了,不过由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高龄产妇以及高危产妇又有所增多,所以要想达到国际公认的25% 以下的理想状态还有一段距离。
[两大法律焦点问题]
一、医院是否侵犯了产妇的权利?
医院在这种情形下非要家属签字,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反而构成侵权。医院为了推卸可能的医患风险和责任,擅自做主给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设置所谓的监护人,是一种侵权行为。这叫做过犹不及,自以为是,医院也应该被谴责并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二、是不是家属不同意,手术就不做了?
本事件中,不能因为家属不同意,手术就不做了,医生的这个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不光是法律规定,国家卫生部发布的《病例书写基本规范》也对各医疗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的第十条明确写明,“ 对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所以,如果医生还是要完全遵循家属意见而不考虑产妇的要求,这就要质疑医生自己到底懂不懂法律法规了。
医生是有告知不当的过错,但这并不是产妇跳楼自杀的直接原因。涉事夫妻之间的沟通不利,加上产妇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才是造成惨剧的原因。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