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分两大类病理机制完全相反

【byb.cn 】(来源:广州日报)“突然嘴角一歪,侧肢麻木,话都说不清楚……”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很多人对中风的临床症状有了认知,也知道这种“突发急病”马虎不得,必须正确处置。但是中风真的是“突发急病”,不能预见和预防吗?中风除了脑栓塞,还有可能是发病机制截然相反的脑出血,你又知道吗?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吕田明主任医师和杨灿洪博士为大家详细讲解了中风的日常预防和治疗。
中风不都是脑梗死
吕田明介绍,脑卒中是指脑部或支配脑部血管发生病变,从而引起大脑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脑卒中其实有两大类,病理机制还完全相反。其中最常见的是存在血栓阻碍血流而导致脑部缺血的脑梗死,发病率占70%,另一类则是脑出血,多由各种因素导致的血管破裂所致。脑梗死通常是睡眠中或早晨醒来时发生;脑出血则通常是动态下起病,比如高血压者突然情绪激动等。我国每年有200万人新发脑卒中,其中2/3致死或致残。
鼻鼾严重者中风风险高
医学上的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中风的病因预防,除了年龄和某些遗传因素等不可控外,其余可知、可控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肥胖、缺乏运动、吸烟酗酒、心房颤动、睡眠呼吸紊乱等。比如心房颤动最容易产生血栓,一旦流向脑血管阻塞所在动脉,就会造成栓塞性中风。患有这些基础疾病的朋友,日常通过饮食、运动调节,并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控制病情进展,将大大降低中风风险。
控制体重有助防中风
在中风的一级预防中,控制体重不可忽视。健康的体重应该是多少呢?据介绍,可以通过BMI(BMI=体重/身高的平方)来判断。健康的BMI范围是18.5~23.9;BMI在24~28属于超重;BMI超过28以上,是医学上需要进行积极干预的“肥胖”范畴。另外,大家也可以简单地测量腰围,成年男性腰围小于90cm、女性小于85cm则没有肥胖之忧。为了防病,建议肥胖者日常减少膳食中的脂肪,适量补充优质蛋白。
阿司匹林可以防脑梗吗?
吕田明介绍,50~69岁人群如果通过专业评估,10年内心血管风险≥10%且无出血风险的,应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除了出血风险,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尿酸升高、G6PD缺乏症患者出血溶血等。
因此服药必须严格接受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不可想当然地认为阿司匹林是对症的“常用药”,别人用,我也用。医生提醒,服用阿司匹林可尽量选择副作用小的肠溶片,在饭后服用。如果服用阿司匹林不适应,可加用胃保护药物或更换药物如硫酸氢氯吡格雷等。
脑梗出院后做好“二级预防”
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中,控制危险因素十分重要。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服药控制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的要通过服用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糖尿病患者控制相关指标,呼吸睡眠暂停征患者最好进行睡眠呼吸检测及治疗。此外,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游华玲)
- [事件]仅两成中风患者能3小时就医04-12
- [事件]放低语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别人提建议我为何发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饭”并非人人适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补钙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岁时最挑食04-10
- [事件]气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 [事件]仅两成中风患者能3小时就医04-12
- [事件]放低语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别人提建议我为何发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饭”并非人人适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补钙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岁时最挑食04-10
- [事件]气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