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逢军细说中医养生的根本与思考
说到底,中医养生是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它的核心是唯物辩证。中医学讲“三因”原则,即“因时,因地,因人” 。同一种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原因;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地域生病,原因也有不同。正是中医学的这种科学的唯物辩证观点,指导着古往今来的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经久不衰。
古代的中医养生大家多数生活在养生工作第一线,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非常紧密。
总结人民群众的各种养生经验,是古代医学大家的一贯做法。比如:在不同地区,对不同的人,在一定节气中找到适合自已的养生方法,对自已而言即是对的。其他人可以参考,适者即用,不适即废。晋代著名医药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徽旨》写道:“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修偏一事,不足赖也。”养生方法的多样性,取决于不同人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地域身体的多种变化,最忌一概而论,千人一方,要切身体会合适与否,要唯物辩证地选择。例如:《中药大辞典》里记载了茄子和绿豆均性偏凉。“茄子:性味甘凉;入脾、胃、大肠经;功能:清热活血,止痛,消肿。”“绿豆:性味甘凉;入心、胃经;功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参见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中药大辞典》)可见,茄子和绿豆对由于血过热而引起不适的人,可能使诸症缓解。对气血虚亏引起不适的人,非但不会有好的改善,还会雪上加霜。这就是中医养生始终要坚持“三因”原则的道理。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传统养生理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现代人可以在科技方面日新月异地创造,但是在传统文化方面超过经典是很难的。很多现代人浮躁,难以回到中国古代先哲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古代经典的作者观照客观世界,不带有违背自然的主观因素,因此经典得道而长久。只有树立正确的养生观,认真学习研究传统养生经典,正确引导人们进行中医养生实践,才是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