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地疫情被指源自冷链食品污染

10月23日,清华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国家科学评论》上在线发表题为《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再现可能源于冷链食品污染》的研究论文。10月27日,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披露了该成果。
6月11日,被网友称为“西城唐大爷”的新冠肺炎患者突现,打破了北京连续56天无新增病例的平静,他从何处感染病毒成了一个谜。
该论文提到,通过对1000余万人口和5342份环境样本的检测,北京市共发现368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这些感染者均与新发地市场有直接或者间接关联。调查中未发现独立于新发地市场的早期传播链或独立传播链,研究者认为,这提示新发地市场是此次疫情暴发的单一源头。结合新发地市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人员初步确定综合交易大厅地下一层(牛羊肉大厅)水产区S14号摊位可能是感染的源头。该摊位的7名工作人员均为确诊病例,且症状出现时间相对较早。
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自主开发的低病毒载量样品处理方法,对110个病例和环境样本进行了高通量核酸测序,共获得了72条高质量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这些序列均具有8个特征性突变位点,这些位点在我国此前的本土和输入病例中从未发现过。经与新冠病毒基因序列数据库比对发现,其中7个突变位点的病毒主要存在于欧洲。这些结果进一步提示新发地疫情的病毒应为单一性的新发境外输入。
进一步调查显示,在S14号摊位售卖的物品中,冰鲜三文鱼是唯一来自境外的商品,且摊主曾于5月30日从某供应商(X公司)处采买过从存在新冠肺炎疫情国家进口、包装完整的三文鱼,在市场内切割处理后零售。研究人员随即对新发地市场内所有三文鱼供应商的冷库进行了采样检测,发现X公司有5份鱼体拭子样本呈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其中1份未开封鱼体拭子样本中测序获得的病毒基因组序列与本次疫情中人和环境样本中的病毒高度同源。
将高质量病毒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研究者得出结论,来自境外疫情高发区的冷链进口食品极有可能为本次新发地疫情病毒源头。在该论文发表过程中,中国疾控中心报告从青岛获取的冷链食品中分离出新冠病毒,进一步提示冷链食品可能是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行业新闻]冰箱保鲜国际标准首次发布04-03
- [行业新闻]集采药大降价 咋能降价不降...01-03
- [行业新闻]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12-20
- [行业新闻]九地试点设立外商独资医院12-01
- [行业新闻]卫健委:推行医院检查结果互...11-29
- [行业新闻]京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82....08-24
- [行业新闻]中疾控: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11-26
- [行业新闻]北京发布重点场所AED电子...11-23
- [事件]心脏血栓会跑进大脑04-04
- [事件]过敏也会让人掉头发04-04
- [事件]鼻涕为何会五颜六色04-04
- [本站]胼胝.拇外翻.五指袜04-03
- [事件]过度操心其实是自恋04-03
- [事件]越怕焦虑越要面对04-03
- [事件]孩子抖腿有很多原因04-03
- [行业新闻]冰箱保鲜国际标准首次发布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