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超14.1亿 老龄化加深
【byb.cn 】(来源:科技日报)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5月11日,这组最新出炉的数字刷屏了。
当天,国新办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举行发布会,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10年来,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宁吉喆指出,不仅人口质量稳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人口结构调整变化,性别结构改善,年龄结构“两升一降”;人口流动集聚的趋势也更加明显,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影响几何?
10年间,我国人口的主要变化反映了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历程,也符合人口自身发展趋势和人口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与此同时,普查数据也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规模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总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数量走低等。
“我们要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宁吉喆分析,一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人口与资源环境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二是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继续存在,劳动年龄人口逐年缓慢减少,经济结构和科技发展需要调整适应;三是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红利新的优势将逐步显现,同时,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需要加快;四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双双上升;五是人口加快集聚。
如何看待人口增长放缓?
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出现放缓趋势,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一趋势?
对此,宁吉喆解释说,这种趋势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的持续下降,人们生育时间的推迟,以及生育养育成本的提高,这些都导致出生人口规模有所收紧,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也是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从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看,今后的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宁吉喆说,同时,人口增长还受人口年龄结构、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政策、生育成本、公共卫生和健康水平等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今后会达到峰值,但现在看来,具体时间还有不确定性,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
普查结果还显示,我国16岁—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沛,我国人口平均年龄是38.8岁。
高质量数据怎样获得?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漏登率仅为0.05%,这一高质量的数据是如何获得的?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普查的数据质量也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说,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人口普查数据,我们坚持依法普查,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同时重点采取了科学设计普查方案、精心组织现场调查、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全程实行质量控制等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普查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普查方式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比如,首次全面采用了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由普查员使用电子设备采集,实时直接上报数据;首次实现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填报;首次利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对普查数据进行比对核查;首次在全国集中部署数据处理,利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完成数据处理工作;首次对全国700多万普查人员实行线上集中统一管理。(记者 刘垠)
当天,国新办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举行发布会,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10年来,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宁吉喆指出,不仅人口质量稳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人口结构调整变化,性别结构改善,年龄结构“两升一降”;人口流动集聚的趋势也更加明显,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影响几何?
10年间,我国人口的主要变化反映了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历程,也符合人口自身发展趋势和人口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与此同时,普查数据也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规模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总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数量走低等。
“我们要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宁吉喆分析,一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人口与资源环境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二是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继续存在,劳动年龄人口逐年缓慢减少,经济结构和科技发展需要调整适应;三是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红利新的优势将逐步显现,同时,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需要加快;四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双双上升;五是人口加快集聚。
如何看待人口增长放缓?
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出现放缓趋势,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一趋势?
对此,宁吉喆解释说,这种趋势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的持续下降,人们生育时间的推迟,以及生育养育成本的提高,这些都导致出生人口规模有所收紧,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也是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从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看,今后的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宁吉喆说,同时,人口增长还受人口年龄结构、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政策、生育成本、公共卫生和健康水平等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今后会达到峰值,但现在看来,具体时间还有不确定性,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
普查结果还显示,我国16岁—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沛,我国人口平均年龄是38.8岁。
高质量数据怎样获得?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漏登率仅为0.05%,这一高质量的数据是如何获得的?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普查的数据质量也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说,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人口普查数据,我们坚持依法普查,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同时重点采取了科学设计普查方案、精心组织现场调查、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全程实行质量控制等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普查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普查方式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比如,首次全面采用了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由普查员使用电子设备采集,实时直接上报数据;首次实现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填报;首次利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对普查数据进行比对核查;首次在全国集中部署数据处理,利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完成数据处理工作;首次对全国700多万普查人员实行线上集中统一管理。(记者 刘垠)
相关文章
- [行业新闻]京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82....08-24
- [行业新闻]中疾控: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11-26
- [行业新闻]北京发布重点场所AED电子...11-23
- [行业新闻]京宫颈癌乳腺癌治疗率近10...11-03
- [行业新闻]中成药集采中选结果落地北京10-31
- [行业新闻]京60岁+常住人口达465...07-01
- [行业新闻]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52.6...06-16
- [行业新闻]养老业里的90 00后的年...05-15
最新文章
- [事件]没苦硬吃、没福硬享啥心态11-24
- [事件]多睡1小时性欲涨14%11-24
- [事件]脸型、体态看出性能力11-24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