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的故事348下脘:消化不良
【byb.cn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任脉的9穴水分,它有消除腹部水肿,排除水湿的功效。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10穴下脘,它是任脉治疗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的著名“三脘”穴之一(下脘、中脘、上脘),和脾经交会,对消化不良有较好的疗效,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下部的空腔
下,下部也。
脘,空腔,空管也。
下脘,名意指任脉的上部经水在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则继续循脉而下行,如同流向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下脘。下管名意与下脘同。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皮侧支。
下脘穴的”下”,是一个位置概念,表明其所处相对位置在上腹部的下部;而脘,是胃脘之意,脘即指胃这个空腔。所以,如果比较清晰地标明其投影位置,应该是在幽门。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带“下”字的穴位,共涉及14条经脉中的4条5个穴位,外加2个经外奇穴,它们分别是:
大肠经:下廉
胃经:下巨虚、下关
膀胱经:下髎
经外奇穴背部:胃脘下俞、下极俞
任脉穴:下脘
在十二正经+任督二脉中,所有的“下”穴,都是一个相对概念,即有下就会有上,有下廉,就会有上廉;有下巨虚,就会有上巨虚;有下关,就会有上关;有下髎就会有上髎;有下脘就会有上脘,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还是很有意思的。
而以“脘”命名的穴位,主要集中在任脉腹部这个位置的“三脘”(上脘中脘下脘)穴上,另外还有一个经外奇穴,在后背胃的投影位置,即胃脘下俞穴。
二、足太阴脾经+任脉的交会穴
任脉与脾经交会于下脘穴。那什么是交会穴呢?就是一个穴位上,有超过一条以上的经络经过,这个穴位就称为交汇穴。如“三阴交”,这个穴位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汇穴。那么人体上到底有多少个穴位具有同样的功能呢?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即使专业人员也不大清楚。经过我们统计,一共有89个穴位具有2条或以上的经络通过。
三、消化不良
很多人都有消化不良的问题,尤其是体形或胖或瘦,都与消化不良有关,表现为吃完饭后感觉顶、嗳气、打嗝、放屁等,这或多或少与食物在消化道,尤其是在胃中运行状态不良有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刺激下脘穴,根据症状,可采用点按、刮痧、拔罐、艾灸等方法,以消除结节瘀滞点。
下脘之所以有疏通胃脘管道的功能,大体有两方面的原因:
从解剖上看,它靠近幽门的位置,是通往十二指肠、小肠的重要关卡,胃将口腔咀嚼过的食物块,在胃中通过消化液进行进一步加工变成食糜,经幽门向下输送,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胃的功能表现不佳,食糜的颗粒就会不那么精细,输送过程中就会出现障碍,才会有腹胀、嗳气、打嗝、放屁等症状,此时,我们刺激它,会提高胃的消化能力,提升消化效率,使食物在下送的过程中变得顺畅起来。
从经络上看,因为它是任脉与脾经的交会穴,而中医认为脾是主运化的,也正是基于此,它同样有帮助消化的功效。《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四、功效与主治
【功效】
疏导水湿
【主治】
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五、总结
1、下部的空腔
2、任脉与脾经的交会穴
3、消化不良
这正是:胡吃海塞胃受过,尽其全力食糜磨,腹胀打嗝放屁起,刺激下脘把病捉!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11五脏别论之...11-18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10五脏生成之...11-1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09六节藏象论...11-0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09六节藏象论...10-28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08灵兰秘典论...10-2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07阴阳别论之...10-1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06阴阳离合论...09-30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05阴阳应象大...09-23
- [事件]没苦硬吃、没福硬享啥心态11-24
- [事件]多睡1小时性欲涨14%11-24
- [事件]脸型、体态看出性能力11-24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