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止咳要分四阶段

止咳要分四阶段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3-12-9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只有外寒服三拗汤 里热很盛麻黄加减 止咳要分四阶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樊茂蓉

  《生命时报》 2023-11-03 第1749期 第8版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其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眼下正值深秋,天气渐寒,咳嗽多由外感风寒之邪引起。临床发现,风寒咳嗽通常会出现外寒、外寒里热、里热、正气不足四个阶段,治疗方法各有差异。只有辨证施治,才能取得好的疗效,切不可妄用一法。

  第一阶段:外寒

  身体因熬夜、劳累等原因导致正气不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风寒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脏,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为咳嗽。表现为咳嗽无痰或少痰、痰白质清稀,常伴有喷嚏、鼻塞、流清鼻涕、咽痒、怕风、头疼、肌肉酸痛、无汗、四肢发凉、舌苔薄白等。针对这种情况,应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为法,可服用中药汤剂三拗汤合止嗽散。如果症状较轻,也可以在家采用中药代茶饮的方法:取紫苏叶3克、防风3克、陈皮6克熬水,开锅后煮5分钟服用。如果没有这些中药,也可以用生姜10克、葱白10克熬水喝。此外,还可艾灸大椎穴(低头时,后脖颈中央隆起最高处)祛风散寒。


  第二阶段:外寒里热

  如果风寒之邪在肌表时未能及时得到疏散,寒邪可能入里化热。此时,出现表有风寒、里有内热,这就是常说的“外寒里热证”。或者本身体内有热,外感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肌表,也可以出现外寒里热的情况,又称为“寒包火”。表现为咳嗽、咳嗽声音高亢、痰黏且色白或黄,伴有鼻塞、流黄脓涕、咽痛、发热、口苦、肌肉酸痛、身热、有汗或无汗、渴欲饮水、食欲不佳、小便发黄、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等。治疗应以解表散寒、兼清里热为法,可选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也可取苏叶6克、蒲公英10克、陈皮10克、枇杷叶6克煮水喝。搭配食疗,可用苏叶、冬瓜煮汤,或用梨和生姜一块蒸着吃。此外,按摩太渊、谷穴、膻中等穴位可清肺化痰。


  第三阶段:里热

  若外感风寒之邪完全入里化热,尤其患者属于内热体质时,风寒之邪更易入里化热,此时就属于里热阶段,以热毒内蕴为主。表现为咳嗽剧烈、咳声高亢、咳痰(痰黄或黄绿色、质黏),常伴有身热、咽喉肿痛、口干口渴、鼻干、小便发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等。治疗应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为法,可选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减。在家可选用几味具有清热化痰作用的药食同源草药熬水喝,如取蒲公英6克、连翘6克、败酱草6克,选取1~2味;或从枇杷叶10克、鱼腥草10克、川贝6克中选取1~2味熬水喝。


  第四阶段:正气不足

  1.咳嗽日久不愈,尤其是里热内盛的咳嗽会耗伤津液,造成阴虚肺燥。表现为咳嗽、无痰(或痰少)、痰中夹有少许血丝,伴有口干咽干、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津。治疗应以养阴润燥、止咳化痰为法,可以沙参麦冬汤加减治之。在家可取麦冬6克、百合10克、北沙参6克熬水喝,也可取川贝6克和鸭梨1只一起蒸着吃。

  2.咳嗽日久,肺气损伤,子病及母,累及于脾,导致肺脾两虚。表现为咳嗽声音低微、痰液清稀,伴有怕冷、出汗多、乏力、气短、食欲不振、大便偏软等症状。治疗应益肺健脾、止咳化痰,可服用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在家可取怀山药30克、生黄芪6克、炒薏米30克、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熬水或加点大米熬粥,熟时加陈皮10克及少许蜂蜜调味。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