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隐匿性“骨病”容易误诊

隐匿性“骨病”容易误诊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1-16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隐匿性“骨病”容易误诊 全球2020年造成4.94亿例残疾,预计2050年将达到10.6亿


  受访专家:

  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舒晓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张 波
  本报记者 任琳贤
  《生命时报》 2023-12-26 第1764期 第1版

  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身体仿佛被无数细小的疼痛侵袭,时而手腕传来阵阵酸痛,时而腰背变得僵硬疲惫,关节与肌肉的疼痛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场无休无止的折磨,让人坐立不安、躺卧不宁、情绪不定,去骨科检查却被告知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专家提醒,这或许是隐匿性“肌肉骨骼疾病”作祟这类病听着陌生,发作隐匿,实际并不少见。最新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有近5亿人因此而残疾。

  被“无名痛”折磨了4年

  小李4年前开始脚后跟疼,在当地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并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医生为他开具了外用止痛药,然而停药几个月后,疼痛再次发作。于是,小李换了家医院就诊,接受了消炎镇痛药治疗,并尝试中医针灸和推拿理疗。起初效果不错,可随着时间推移,疼痛仍会袭来,反反复复,痛感逐渐加剧,脚后跟甚至开始肿胀,严重影响行走能力,到了需要打封闭针的地步。

  多次求医无果后,他去了武汉,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医。在骨科副主任医师张波的门诊,经过骨盆磁共振和血液检查等,小李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药物治疗不到1个月,小李的症状就明显减轻了。”张波说,在骨科门诊,脚后跟疼往往是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等造成的,医生们更擅长诊治骨外科类疾病,对强直性脊柱炎这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很容易忽视。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症状多为局部腰背或肌肉疼痛,使用CT、核磁共振等常用检查手段,很少能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如果没有其他更明显的症状,就可能与腰肌劳损等“小毛病”混淆,最终只做对症治疗,延误诊治时机。

  “不少关节、肌肉疼痛的患者,在骨科、疼痛科,甚至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辗转许久,最终才来到风湿免疫科。”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舒晓明说,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组十分复杂、可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除了关节肿痛、肌肉疼痛等症状,身体僵硬、活动受限、皮疹、发热也是典型表现。若发病早期症状不够典型,对普通患者甚至一些外科医生来说,都很难精准辨别其与骨科疾病的差别。

  既往有研究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是最容易在骨科被“错过”的风湿免疫性疾病,误诊率高达46.22%~83.3%,误诊年限为5~6年。舒晓明说,近年来,随着这类疾病知晓率不断提升,有些患者会被骨科医生转诊到风湿免疫科,但也有患者未得到及时诊疗,最终导致脊柱畸形、残疾等不可逆损伤。其实,强直性脊柱炎在早期完全能控制住进展,如果坚持治疗,甚至可以维持正常活动能力。此外,可导致全身多处肌肉疼痛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有时会被诊断为普通的骨关节炎;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偶尔伴有全身关节肌肉疼痛的溃疡性结肠炎,也可能在消化内科被当作普通肠炎来治疗;表现为四肢近端肌肉酸痛无力的风湿性多肌痛,也容易在骨科、神经内科被误诊。

  连累骨骼肌肉的可能是免疫紊乱

  近日,《柳叶刀·风湿病学》刊载的一项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指出,隐匿性“其他类肌肉骨骼疾病”发病率正在增加,由此带来的残疾负担和医疗保健成本上升,值得全球关注。肌肉骨骼疾病是指影响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的各种疾病,人们熟知的有骨折、腰肌劳损、骨关节炎等。而该研究之所以突出“其他”,是因为其症状表现与常见肌肉骨骼疾病往往有交叉,但致病因素及治疗方法有很大差异。“其他类肌肉骨骼疾病”具体包括脊柱关节病、皮肌炎、炎性关节炎(例如银屑病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综合征(例如纤维肌痛综合征)、软骨病、结缔组织疾病(例如变应性血管炎)等。“这些都是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舒晓明说,其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明确,根据有限的认知,这类疾病常常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紊乱,导致炎症因子不断堆积,逐渐侵害全身的脊柱、关节、血管,以及肌肉、韧带、)肌腱等结缔组织。侵害部位不同,导致的连锁反应不同,目前已经明确病名的就有100多种。

  上述研究显示,2020年,全球范围内由“其他类肌肉骨骼疾病”造成的残疾病例数约为4.94亿,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10.6亿。两位专家均表示,从门诊来看,由风湿免疫性疾病引起骨骼、肌肉疼痛的情况并不罕见,患者数量确实有增长趋势。有调研机构估计,我国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有2亿多人。舒晓明说,目前虽然没有完善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但保守估计至少有1亿多患者在忍受这类疾病带来的骨骼肌肉疼痛。之所以呈现患病增长趋势,一方面是因为风湿免疫学科作为新兴学科,近30年来诊疗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疾病确诊率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与免疫紊乱的外在诱发因素越来越多有关。

  舒晓明介绍,免疫紊乱往往与个体携带的易感基因有关,这是先天因素。然而,仅凭先天因素并不足以直接导致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外部环境、生活方式以及精神健康等后天因素,起着重要的诱发作用。例如,暴露在污染环境中、接触有毒物质等都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吸烟、喝酒、过度饮食、营养不良都会破坏免疫力;长期精神压力大或睡眠不足,会使免疫系统处于紧张或疲劳状态,从而降低其效率。此外,患有某些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心脏病、肺病和肾病等慢性疾病,也会诱发免疫紊乱。

  有些“痛”建议去风湿免疫科首诊

  《柳叶刀·风湿病学》的研究提醒,“其他类肌肉骨骼疾病”的致残率、致死率高,多个器官会随病情发展受到损伤,比如心脏损伤可引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心衰,累及中枢神经可引起意识模糊、休克甚至死亡。两位专家表示,医务工作者和大众亟需提高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认知度。

  张波表示,医生需要重视,不断学习,丰富诊断经验,减少漏诊;患者也要掌握一些知识,就诊时能准确地描述症状,为医生提供更多诊断依据。通常,肌肉骨骼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并反反复复发作,就需要尽快到医院查明病因。如果是单纯的关节疼、腰背痛,要以骨科首诊为主,如果有全身性多个关节游走性、交替、反复疼痛,可以到风湿免疫科就诊。舒晓明补充道,晨僵也是辨别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一大典型特征。如果起床后关节僵硬、疼痛,经过活动能得到缓解,即为晨僵;如果需要休息才得到缓解,可能是疲惫劳损导致的。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年龄往往比较早,对于6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来说,如果出现肌肉骨骼疼痛,依然建议先到骨科首诊,检查是否与关节退行性病变、骨量流失等因素有关。

  “现在,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并不难,治疗也不像传闻中‘不死的癌症’那么无计可施。对患者而言,如果能把症状鉴别重视起来,走对科室,早诊早治,完全可以早期控制病情发展,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和工作。”舒晓明说,如果有风湿免疫性疾病家族史,尤其父母曾患病,后代可能携带遗传基因,但是否发病不完全由基因决定,关键还是要远离破坏免疫功能的外部因素,积极维护免疫功能的平稳和健康:1.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2.均衡膳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油脂;3.适度运动,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4.保持良好心态,及时采取措施疏解负面情绪,如与朋友交流、进行冥想或放松练习等。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