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膝不都是跳出来的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跳跃膝”不都是跳出来的 冲刺短跑、常在硬路面跑步、运动前拉伸不充分等也是诱因
“跳跃膝”学名为髌腱炎,是运动中膝关节伸肌过度使用造成的膝盖损伤,因常见于经常进行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跳高等频繁跳跃运动项目的人群而得名,在排球、篮球运动员中发病率高达30%~58.2%,普通人群中总体发病率约8.5%。髌腱炎最显著的临床症状是髌尖(髌骨下方的中心位置)出现明显压痛点,常表现为膝关节前端疼痛、跳跃痛、半蹲痛、上下楼梯痛、膝打软等。
虽然名为“跳跃膝”,但事实上,无论是否经常跳跃,都可能患上该病。经常进行走走停停的运动,如冲刺短跑,常在坚硬路面上跑步、运动前腿部拉伸不充分、髌骨位置长得偏高、腿部肌肉紧张或力量不均衡等,都可能引发“跳跃膝”。此外,超重和肥胖会增加膝盖压力,也会增加“跳跃膝”患病风险。
由于膝关节组织修复进程较为缓慢,“跳跃膝”通常难以快速康复。发生“跳跃膝”后,应立即停止跳跃及爆发性腿部运动,待疼痛感稍缓和后,再逐步进行肌腱恢复训练。离心运动(使肌肉拉长的收缩运动)对增强肌肉及肌腱力量有明显效益。有研究表明,同等速度下,离心收缩产生的力量是向心收缩(使肌肉缩短的收缩运动)的两倍。为什么离心运动能产生这么大的肌肉力量呢?现在公认的原因是:当肌肉受到强烈的牵张而被拉长时,躯体为保护机体不受伤害,会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强烈收缩;同时,肌肉在被离心拉长时,其弹性成分会产生弹性张力,可收缩成分会产生收缩张力,二者共同构成离心运动时强大的肌肉张力。
这一特性也使离心运动成为“跳跃膝”康复训练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跳跃膝”的肌腱损伤早期,离心运动能促进新生血管生成,有助肌腱愈合。大腿进行离心运动锻炼后,股四头肌肌力会大幅增加,强健的大腿肌肉能极大缓解髌韧带末端及周围的负荷,从而达到治疗“跳跃膝”的作用。
日常多进行离心训练,可提升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能大大降低“跳跃膝”发生率。建议每周选择2~3天练习以下动作,每个动作重复10次为一组,单次训练做5~8组,训练之间至少间隔一天。
靠墙瑜伽球下蹲(如图①)。用后背将瑜伽球抵在墙上,靠球站立,双腿伸直,双脚与肩同宽;背部抵住球,缓慢下蹲,屈曲双腿,直到大腿和小腿呈90度角;随后缓慢站起,恢复初始姿态。
降速下楼梯(如图②)。在下楼梯过程中,位于下阶楼梯的承重下肢缓慢屈膝,控制下楼梯速度,延长下楼梯中单腿支撑的时间。
双腿自重深蹲(如图③)。站立,双脚与肩同宽,脚尖略向外旋转15~30度;缓慢屈膝,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
弓步下蹲(如图④)。站立,双脚与肩同宽,保持背部直立,一侧腿跨步向前;前侧腿屈膝,缓慢下蹲,直到膝关节屈曲约90度,后侧腿配合屈膝;随后缓慢起身,恢复初始姿势。
反向北欧挺(如图⑤)。跪在瑜伽垫上,小腿前端及脚背贴地,两侧小腿平行,大腿和躯干直立,双手握拳伸直;在可控范围内将身体慢慢向后倒,股四头肌开始离心收缩,控制后倒速度,在感觉要失控前停止,然后回到起始位置。
生活中有效防治“跳跃膝”,还需注意:每次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尤其是膝关节;尽量减少爆发形式的膝关节运动;季节交替、温度骤变时及时给膝关节保暖,避免软组织过早发生退行性改变;日常适当进行腿部力量训练,强有力且协调的肌肉群是保证运动中膝关节稳定的关键。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教研室硕士研究生 卫昀煜 □教授 李俊平
《生命时报》 2024-05-14 第1799期 第7版
“跳跃膝”学名为髌腱炎,是运动中膝关节伸肌过度使用造成的膝盖损伤,因常见于经常进行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跳高等频繁跳跃运动项目的人群而得名,在排球、篮球运动员中发病率高达30%~58.2%,普通人群中总体发病率约8.5%。髌腱炎最显著的临床症状是髌尖(髌骨下方的中心位置)出现明显压痛点,常表现为膝关节前端疼痛、跳跃痛、半蹲痛、上下楼梯痛、膝打软等。
虽然名为“跳跃膝”,但事实上,无论是否经常跳跃,都可能患上该病。经常进行走走停停的运动,如冲刺短跑,常在坚硬路面上跑步、运动前腿部拉伸不充分、髌骨位置长得偏高、腿部肌肉紧张或力量不均衡等,都可能引发“跳跃膝”。此外,超重和肥胖会增加膝盖压力,也会增加“跳跃膝”患病风险。
由于膝关节组织修复进程较为缓慢,“跳跃膝”通常难以快速康复。发生“跳跃膝”后,应立即停止跳跃及爆发性腿部运动,待疼痛感稍缓和后,再逐步进行肌腱恢复训练。离心运动(使肌肉拉长的收缩运动)对增强肌肉及肌腱力量有明显效益。有研究表明,同等速度下,离心收缩产生的力量是向心收缩(使肌肉缩短的收缩运动)的两倍。为什么离心运动能产生这么大的肌肉力量呢?现在公认的原因是:当肌肉受到强烈的牵张而被拉长时,躯体为保护机体不受伤害,会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强烈收缩;同时,肌肉在被离心拉长时,其弹性成分会产生弹性张力,可收缩成分会产生收缩张力,二者共同构成离心运动时强大的肌肉张力。
这一特性也使离心运动成为“跳跃膝”康复训练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跳跃膝”的肌腱损伤早期,离心运动能促进新生血管生成,有助肌腱愈合。大腿进行离心运动锻炼后,股四头肌肌力会大幅增加,强健的大腿肌肉能极大缓解髌韧带末端及周围的负荷,从而达到治疗“跳跃膝”的作用。
日常多进行离心训练,可提升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能大大降低“跳跃膝”发生率。建议每周选择2~3天练习以下动作,每个动作重复10次为一组,单次训练做5~8组,训练之间至少间隔一天。
靠墙瑜伽球下蹲(如图①)。用后背将瑜伽球抵在墙上,靠球站立,双腿伸直,双脚与肩同宽;背部抵住球,缓慢下蹲,屈曲双腿,直到大腿和小腿呈90度角;随后缓慢站起,恢复初始姿态。
降速下楼梯(如图②)。在下楼梯过程中,位于下阶楼梯的承重下肢缓慢屈膝,控制下楼梯速度,延长下楼梯中单腿支撑的时间。
双腿自重深蹲(如图③)。站立,双脚与肩同宽,脚尖略向外旋转15~30度;缓慢屈膝,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
弓步下蹲(如图④)。站立,双脚与肩同宽,保持背部直立,一侧腿跨步向前;前侧腿屈膝,缓慢下蹲,直到膝关节屈曲约90度,后侧腿配合屈膝;随后缓慢起身,恢复初始姿势。
反向北欧挺(如图⑤)。跪在瑜伽垫上,小腿前端及脚背贴地,两侧小腿平行,大腿和躯干直立,双手握拳伸直;在可控范围内将身体慢慢向后倒,股四头肌开始离心收缩,控制后倒速度,在感觉要失控前停止,然后回到起始位置。
生活中有效防治“跳跃膝”,还需注意:每次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尤其是膝关节;尽量减少爆发形式的膝关节运动;季节交替、温度骤变时及时给膝关节保暖,避免软组织过早发生退行性改变;日常适当进行腿部力量训练,强有力且协调的肌肉群是保证运动中膝关节稳定的关键。
有关【膑腱炎】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仅两成中风患者能3小时就医04-12
- [事件]放低语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别人提建议我为何发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饭”并非人人适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补钙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岁时最挑食04-10
- [事件]气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仅两成中风患者能3小时就医04-12
- [事件]放低语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别人提建议我为何发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饭”并非人人适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补钙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岁时最挑食04-10
- [事件]气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