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有些不适可能是在排病

有些不适可能是在排病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8-26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流涕打喷嚏除寒病 汗多小便频祛痰湿 有些不适可能是在排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 罗杰坤

  《生命时报》 2024-07-23 第1818期 第8版


  《尚书·说命上》中有这样一句论述,“药弗暝眩,厥疾弗瘳”,意思是说,在治疗顽症痼疾时,出现了暝眩反应,之后痊愈,表达了“为治病就不能顾忌药物的副作用”的观点。事实上,治病中出现不适,在中医临床很常见,有些属于排病反应,是人体祛邪、身体恢复的必要过程,预示着疾病逐渐好转。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邪之来去,必有其道。”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需要通道。这些通道既是邪气侵犯人体的来路,也是排出邪气的去路。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形态可分为表部和里部。表部为体表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外表部分,如呼吸道、皮肤、毛孔;里部则包括饮食的通道,表里共同负责人体升降出入。病邪从上从表而出者,表现为咳痰、吐、汗、泪、斑疹等;从里从下而出者,则表现为泻、便、经带、矢气(放屁)等。人体有一定的御病能力,因此排病反应可能在机体自我调整时出现,比如感冒后出现咳嗽、发热、呕吐;也有可能在治疗后出现,比如有些人吃药后会出现皮疹、拉肚子等。针对不同疾病的排病反应,古籍中有不少论述。

  传统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曰:“少阴病(外感疾病的严重阶段),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意思是说,少阴病到第七八天时,出现手足温、烦躁等症状,是阳气渐生的表现。此时正气来复,肺的肃降功能恢复,会出现下利(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的排病反应,之后疾病就会逐渐康复。

  再比如,“太阳病(多由外感风寒所致,以发热、恶寒等为表现),脉浮紧……剧者必衄(音nǜ),衄乃解。”意思是说,病邪侵体时,正邪交争激烈,血被迫上行,此时要给邪气出路,流鼻血便是“解决方法”。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记载:“酒疸,心中热,欲呕者,吐之愈。”意思是说,酒食滞于胃中,胃中烦乱欲吐,当停于胃中的腐秽积滞顺其向上之势而出,出现呕吐,就是典型的排病反应。

  此外,临床中还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排病反应。比如因寒而发的疾病,多以流涕、打喷嚏为症状;情绪抑制导致的疾病,常表现为叹气、放屁;痰湿引起的疾病,会有出汗多、小便多等表现。有的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排病反应,误以为是药物副作用或用错药,随即自行停药,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排病反应,中医主导顺势祛邪,因势利导,不能见热退热、见咳止咳,必须给邪气以出路。但要注意的是,排病反应一定要与疾病症状谨慎区分。医生会通过脉诊来鉴别,如久病脉缓就是正气渐复、疾病向愈之兆。此外,排病反应的不适症状持续时间较短,而疾病导致的不适则会伴随整个病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