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修身养性是哪五性

修身养性是哪五性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4-8-27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德性是基石 悟性助创新 血性有担当 修身养性是哪几性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余小倩

  《生命时报》 2024-07-23 第1818期 第15版


  人生在世,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有良好品格作基础。所谓修身养性,以下“五性”对个人成长、成就一生最为重要。

  ①德性:道德之基,人格之光。诚信、善良、宽容等德性是所有民族都称许的美好品质,我国传统文化对德性的理解更系统全面,总结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从古至今,国人就特别重视德性,甚至认为它超过了才华。这些“德育”世世代代落实在生活细节中,形成了国人独特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从心理学角度看,德性可对应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超我”概念,指能压抑、对抗人性中动物本能——“本我”的低劣、自私部分,让超越动物性的“神性”得以体现。舍己为人、扶贫助弱、以德报怨等,都是克服“小我”,成就“大我”的表现。而“缺德”之人,自私自利,充满欺骗和冷漠,不仅破坏人际关系的信任基础,还影响个人的社会适应力和心理健康。

  德性的培养应潜移默化,需要从小就开始。家庭的启蒙教育,家长、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此外,多给孩子讲述古今中外有德之人的故事,用榜样示范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德育培养,利于他们的品德塑造。成年后,德性的维持需要加强自我反省,“吾日三省吾身”,时常对照好的榜样,审视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德性就在每一次细微的正确选择中得到发展。

  ②悟性:智慧之源,创新之钥。大众对“悟性”的理解一般是认为一个人天资聪颖、一点就透。确实,悟性是一个人对事物本质、规律及内在联系的快速理解和把握能力,表现为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悟性高的人,能够迅速从复杂信息中提取关键要素,形成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从心理学角度看,悟性包含了智力和经验的成分。一个人认知加工速度越快、越聪明,悟性的“底子”就比较好。而经验越丰富、掌握的知识组块越多,他就更倾向于从全局思考而不拘泥于细节,能更快归纳出问题本质。缺乏悟性的人,则很容易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瓶颈,难以突破思维定势,导致效率低下或创新不足,还可能影响自信心和成就感。

  发展悟性的关键在于吸收和内化,具体来说就是多学习、多实践、多观察、多思考。悟性要求一定的知识储备,否则你的大脑没有内容可悟。建议广泛地阅读与学习,积累专业知识和常识;还要通过干活、做事等总结人生经验;观察、了解他人的生活也能增加自身的生活体验;最后要思考,在各种知识和经验中找到共性并将合理、积极的部分为己所用。当然,有时“悟”的时机不在“想”,而在于“不想”,穷思竭虑而不得的时候,不妨放松下来,转移注意力,让大脑得到休息,或许会在某个契机下豁然开悟。

  ③韧性:逆境成长,持久之力。再聪明的人,没有韧性也走不远。人生路漫漫,其间荆棘满布,不被打倒才会有所成就。韧性是指一个人在面对挫折、逆境或压力时能够保持坚强、不屈不挠的意志力,体现为持久的努力、积极的应对和快速的复原力。“越挫越勇”和“一蹶不振”之间,差的就是韧性。这种能力会引领人在困难中坚持、寻找方法、不达目的不罢休,而缺乏韧性则会让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轻易放弃或产生消极情绪,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还阻碍个人成长和发展。

  韧性的培养需要经历一定的磨炼,面对挑战时要能勇于向前。还要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和失败观,认识到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不逃避、不退缩。建议学些心理调适方法,比如放松训练、积极思考等,让自己在压力环境下保持冷静和理智。最重要的,就是行动起来并且不停行动,反复挑战达到适应状态后,能力就增加一分、恐惧就减少一分。

  ④血性:勇气担当,激情驱动。这是人生命力的体现,一方面是指在面对挑战、冲突或危险时表现出勇气、决断力和行动力,另一方面也指对生活、生命保有热情、激情。它融合了积极乐观、责任正义等优秀品质,有血性的人时时传递出正能量,散发着领导魅力,让人心潮澎湃、愿意跟随。

  从根本上讲,血性源自意义感和使命感。人会因为知道“为了什么活”而充满内在动力和能量,从而变得勇敢、积极、有担当。这不仅能推动个人成长与进步,还能激发集体的潜能与创造力,使人们突破常规、挑战自我,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与更大的成就。而缺乏血性的人常常表现出胆怯、犹豫、退缩,这种消极态度会削弱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可以多读史书,明白自己的由来、确认自己的定位、响应内心的召唤、展望可能的未来,为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目标勇往直前。


  ⑤记性:铭记过往,经验之鉴。这里的记性不仅指对过往事件的记忆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作为未来行动的参考。缺乏记性的人,可能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决策质量差,适应能力差,很难迈过去一些关键的坎儿。

  记性与心理学中“元认知”概念有关,即自我反省的能力。培养这种习惯,最重要的是时常复盘。一件事情如果过了就过了,不反思,就不会长记性。如果事后通过与人聊天、会议、写日记等方式,进行反思、总结、记录,那么就能梳理事情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有助未来的实践,提升下次获得成功的几率。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