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人受不了别人脆弱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生活中我们会见到一类人,他们自己很坚强、独立,当面对他人的落泪、脆弱、无助时,会非常地厌恶、排斥。按理说,人本能地同情弱者,为什么这些人打从心底接受不了别人的软弱?
童年被无视。那些在成长过程中目睹或经历过频繁情感崩溃却得不到有效支持,被无视,甚至因此而受罚、受伤的人,会把弱小和一时的无助视为污点,在内心深处厌恶和排斥脆弱。这些人认为,只有坚强才能赢得尊重与认可,因此难以容忍自己的脆弱,同样也不接纳他人的脆弱。
强者文化影响。在某些文化中,过度强调个人主义、自我依赖和成功导向,脆弱往往被视为弱点,需要被隐藏或克服。这种价值观导向下,个体可能内化了“强者生存”的信念,认为展现脆弱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因此,当他人展示脆弱时,他们也会下意识地排斥对方。
共情力太弱。“就这点事有什么可伤心的”,缺乏足够同理心的人,难以理解和共情他人的脆弱状态。他们会将脆弱简单地视为一种消极情绪的流露,意识不到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心理需求和情感挣扎。这种认知上的局限限制了他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使得他们在面对脆弱时显得冷漠或排斥。
不愿付出情感支持。有些人排斥他人脆弱是出于功利目的,比如不希望自己被卷入对方的负面情绪中,不想花时间、精力安慰他人,也不想承担对方的情绪压力。为避免“被拖累”,他们选择保持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个人的心理边界,但这样会阻碍情感的深入交流。
自我认同受威胁。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人十分排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现象,当他人展现出脆弱时,这些人会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特别是对于那些自我认同感高度依赖于“坚强”标签的人来说,他人的脆弱可能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体系受到威胁,从而引发抵触情绪。
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再全能的人也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弱和强一样,是人生的常态,对脆弱的理解、尊重、接纳,不仅能促进我们与他人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还能对自我更为宽容,利于自身的情感成熟和心理健康。如果你认为自己对脆弱的厌恶造成了人际冷漠、心理幼稚,不妨学着增强同理心,想象自己遇到同样的事会有什么感受;拓宽情感认知边界,如多看些经典小说,提高对情感复杂性的理解;反思个人价值观,调整根深蒂固的强者思维等,以逐渐克服这一心态,建立更加和谐、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和健全的人格。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张敏婷
《生命时报》 2024-09-27 第1836期 第15版童年被无视。那些在成长过程中目睹或经历过频繁情感崩溃却得不到有效支持,被无视,甚至因此而受罚、受伤的人,会把弱小和一时的无助视为污点,在内心深处厌恶和排斥脆弱。这些人认为,只有坚强才能赢得尊重与认可,因此难以容忍自己的脆弱,同样也不接纳他人的脆弱。
强者文化影响。在某些文化中,过度强调个人主义、自我依赖和成功导向,脆弱往往被视为弱点,需要被隐藏或克服。这种价值观导向下,个体可能内化了“强者生存”的信念,认为展现脆弱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因此,当他人展示脆弱时,他们也会下意识地排斥对方。
共情力太弱。“就这点事有什么可伤心的”,缺乏足够同理心的人,难以理解和共情他人的脆弱状态。他们会将脆弱简单地视为一种消极情绪的流露,意识不到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心理需求和情感挣扎。这种认知上的局限限制了他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使得他们在面对脆弱时显得冷漠或排斥。
不愿付出情感支持。有些人排斥他人脆弱是出于功利目的,比如不希望自己被卷入对方的负面情绪中,不想花时间、精力安慰他人,也不想承担对方的情绪压力。为避免“被拖累”,他们选择保持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个人的心理边界,但这样会阻碍情感的深入交流。
自我认同受威胁。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人十分排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现象,当他人展现出脆弱时,这些人会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特别是对于那些自我认同感高度依赖于“坚强”标签的人来说,他人的脆弱可能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体系受到威胁,从而引发抵触情绪。
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再全能的人也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弱和强一样,是人生的常态,对脆弱的理解、尊重、接纳,不仅能促进我们与他人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还能对自我更为宽容,利于自身的情感成熟和心理健康。如果你认为自己对脆弱的厌恶造成了人际冷漠、心理幼稚,不妨学着增强同理心,想象自己遇到同样的事会有什么感受;拓宽情感认知边界,如多看些经典小说,提高对情感复杂性的理解;反思个人价值观,调整根深蒂固的强者思维等,以逐渐克服这一心态,建立更加和谐、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和健全的人格。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仅两成中风患者能3小时就医04-12
- [事件]放低语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别人提建议我为何发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饭”并非人人适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补钙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岁时最挑食04-10
- [事件]气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
最新文章
- [事件]仅两成中风患者能3小时就医04-12
- [事件]放低语速有技巧04-12
- [事件]别人提建议我为何发怒04-12
- [事件]“先菜后饭”并非人人适合04-11
- [事件]蔬菜里的补钙高手04-11
- [事件]豆豉是天然味精04-11
- [事件]孩子五岁时最挑食04-10
- [事件]气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