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里的健康标准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能吃能睡心情好 面色红润步态稳 中医眼里的健康标准
睡得实不实。人生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好的睡眠对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至关重要,其标准是入睡快(能在30分钟内入睡)、入睡后不易醒、无惊梦或噩梦、每天睡够7~9小时、白天精力充沛。如果睡眠无法达到上述标准,需及时干预,注意按时上床睡觉,最晚不能超多23点,睡觉前不进食、不躺在床上玩手机。通过以上方法仍无法睡好觉,需就医寻求帮助。
心情好不好。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七种情志,如果七情过度,就可能伤及脏腑,故中医有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于忧虑伤脾、过悲伤肺、惊恐伤肾的说法。生活中有太多不确定因素,面对压力时要放平心态,看开看淡才能随遇而安。
心气平不平。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在中医看来,气顺则百病不生,气逆则诸疾生焉,很多名医都认可“心平气和为良药”的说法。心烦意乱、心气不平时,可按揉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或三阴交穴(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缓解,每次3~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也可取玫瑰花、绿萼梅、合欢花各3~5克泡水代茶饮。
吃得香不香。脾胃被中医视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是生命得以延续的根本。如果脾胃失运,生命过程就会受到阻碍。中医治病无论选取哪种方式,都得以健脾开道,目的是让患者能“吃得下去、吃得好”,这样才有对抗疾病的“粮草弹药”。如果经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建议及时就医。
二便畅不畅。健康人每天或隔天一次大便,排便通畅,便质成形不燥,内无脓血、黏液和未消化食物,每天小便3~8次,总尿量1~1.8 升,尿液清或微黄,排尿时无不适感。《景岳全书》记载:“二便为一身之门户,无论内伤外感,皆当察此,以辨其寒热虚实。”如果大便有频次、便质、便感异常,小便频次、尿量、便感异常,就属于二便异常,需及时检查揪出病因。
面色润不润。中医将面色视为气血盛衰的“晴雨表”,脏腑功能良好、气血充足,则面色红润,气血亏虚则面无光泽。另外,“肾者,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说明头发的润泽程度也与气血密切相关。补养气血,临床最常用的药食同源之品有红枣、枸杞、山楂等,建议常吃;平时要少吃寒凉食物,养好脾胃;多晒太阳,补充阳气,阳气足了气血就会得到改善。
双目亮不亮。《黄帝内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意思是说,眼睛为脏腑精气的汇聚之所。古人认为,眼睛的不同部位分属五脏,其中肾的状况表现在瞳孔上,肝表现在黑眼球,心表现在眼睛的血络上,肺表现在白眼球,脾约束整个眼睑。双目闪亮、炯炯有神,说明精力充沛、身体健康,反之则要查找病因、及时干预。
步态稳不稳。步态平稳有力是一种健康状态,相反,步履蹒跚多是肾气不足、筋骨失养的表现。《黄帝内经》有云,“肾主骨生髓”,肾气足了,骨头才硬朗,走路自然稳健,肾气一亏,就像大树没了根,风一吹就晃悠。平时可以多吃些黑豆、黑芝麻补肾气,再配合打太极拳,慢慢养好肾气。另外,有些行走不稳是中风先兆或中风后遗症,这类人需在中医辨治的基础上,配合针灸进行康复治疗。
腰背直不直。中医认为,背有督脉,督脉主一身之阳,背弯了就是阳气不足,日久就容易生病。平时饮食要均衡营养,注意调养脾胃,尽量不吃生冷寒凉的食物,气血生化有源,身体才有“后盾”。
脉搏齐不齐。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脏腑病变往往反映在脉上。有时,疾病症状还未充分显露,脉象就已发生了变化。正常的脉象从容和缓、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不细不洪、节律均匀、应指有力。相反,则提示内里有病迹,应及时对症治疗。
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王世彪
《生命时报》 2024-11-08 第1846期 第8版
睡得实不实。人生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好的睡眠对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至关重要,其标准是入睡快(能在30分钟内入睡)、入睡后不易醒、无惊梦或噩梦、每天睡够7~9小时、白天精力充沛。如果睡眠无法达到上述标准,需及时干预,注意按时上床睡觉,最晚不能超多23点,睡觉前不进食、不躺在床上玩手机。通过以上方法仍无法睡好觉,需就医寻求帮助。
心情好不好。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七种情志,如果七情过度,就可能伤及脏腑,故中医有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于忧虑伤脾、过悲伤肺、惊恐伤肾的说法。生活中有太多不确定因素,面对压力时要放平心态,看开看淡才能随遇而安。
心气平不平。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在中医看来,气顺则百病不生,气逆则诸疾生焉,很多名医都认可“心平气和为良药”的说法。心烦意乱、心气不平时,可按揉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或三阴交穴(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缓解,每次3~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也可取玫瑰花、绿萼梅、合欢花各3~5克泡水代茶饮。
吃得香不香。脾胃被中医视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是生命得以延续的根本。如果脾胃失运,生命过程就会受到阻碍。中医治病无论选取哪种方式,都得以健脾开道,目的是让患者能“吃得下去、吃得好”,这样才有对抗疾病的“粮草弹药”。如果经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建议及时就医。
二便畅不畅。健康人每天或隔天一次大便,排便通畅,便质成形不燥,内无脓血、黏液和未消化食物,每天小便3~8次,总尿量1~1.8 升,尿液清或微黄,排尿时无不适感。《景岳全书》记载:“二便为一身之门户,无论内伤外感,皆当察此,以辨其寒热虚实。”如果大便有频次、便质、便感异常,小便频次、尿量、便感异常,就属于二便异常,需及时检查揪出病因。
面色润不润。中医将面色视为气血盛衰的“晴雨表”,脏腑功能良好、气血充足,则面色红润,气血亏虚则面无光泽。另外,“肾者,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说明头发的润泽程度也与气血密切相关。补养气血,临床最常用的药食同源之品有红枣、枸杞、山楂等,建议常吃;平时要少吃寒凉食物,养好脾胃;多晒太阳,补充阳气,阳气足了气血就会得到改善。
双目亮不亮。《黄帝内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意思是说,眼睛为脏腑精气的汇聚之所。古人认为,眼睛的不同部位分属五脏,其中肾的状况表现在瞳孔上,肝表现在黑眼球,心表现在眼睛的血络上,肺表现在白眼球,脾约束整个眼睑。双目闪亮、炯炯有神,说明精力充沛、身体健康,反之则要查找病因、及时干预。
步态稳不稳。步态平稳有力是一种健康状态,相反,步履蹒跚多是肾气不足、筋骨失养的表现。《黄帝内经》有云,“肾主骨生髓”,肾气足了,骨头才硬朗,走路自然稳健,肾气一亏,就像大树没了根,风一吹就晃悠。平时可以多吃些黑豆、黑芝麻补肾气,再配合打太极拳,慢慢养好肾气。另外,有些行走不稳是中风先兆或中风后遗症,这类人需在中医辨治的基础上,配合针灸进行康复治疗。
腰背直不直。中医认为,背有督脉,督脉主一身之阳,背弯了就是阳气不足,日久就容易生病。平时饮食要均衡营养,注意调养脾胃,尽量不吃生冷寒凉的食物,气血生化有源,身体才有“后盾”。
脉搏齐不齐。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脏腑病变往往反映在脉上。有时,疾病症状还未充分显露,脉象就已发生了变化。正常的脉象从容和缓、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不细不洪、节律均匀、应指有力。相反,则提示内里有病迹,应及时对症治疗。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中医眼里的健康标准12-02
- [事件]指标大起大落更伤血管12-02
- [事件]主食吃太少反易患糖尿病12-02
- [事件]每天七杯水可防中风12-01
- [事件]血栓堵哪能看出来12-01
- [事件]血管炸弹危险又隐匿12-01
- [事件]凭直觉决策 幸福感更高11-30
- [事件]婚姻会走过六个“站点”11-30
最新文章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13移精变气论...12-02
- [事件]中医眼里的健康标准12-02
- [事件]指标大起大落更伤血管12-02
- [事件]主食吃太少反易患糖尿病12-02
- [事件]每天七杯水可防中风12-01
- [事件]血栓堵哪能看出来12-01
- [行业新闻]九地试点设立外商独资医院12-01
- [事件]血管炸弹危险又隐匿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