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老人的肺炎“静悄悄”

老人的肺炎“静悄悄”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5-2-5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症状不典型 病情发展快 易发后遗症 老人的肺炎“静悄悄”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郭凤梅

  本报记者 徐 盈
  《生命时报》 2025-01-17 第1866期 第5版

  一到寒冬,咳嗽、发烧的人就会增多,尤其是老人,患肺炎几率陡然升高。近期有报道称,有些老人身体不适未及时就医,等送到医院时已是重度肺炎。据统计,2019年全球因下呼吸道感染死亡249万人,其中123万是70岁以上老人。近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表《老年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简称《共识》),针对老年肺炎的预防方法给出详细指导。

  《共识》执笔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郭凤梅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肺炎更为特殊。一是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除呼吸道症状外,多合并非呼吸系统症状或表现为基础病加重,如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神经系统症状(乏力、谵妄、意识障碍等),并可作为首发症状。二是病情发展迅速,患者易出现呼吸衰竭,并发症多,可伴有胸膜炎、脓胸、心包炎等。三是易出现后遗症,疾病后期可发生肺纤维化或钙化,导致肺功能水平进一步下降。

  郭凤梅表示,老年肺炎的发生与年龄增长导致的生理、病理变化密切相关,风险随年龄增高而显著增加。另外,老年人常面临多种危险因素并存的情况,比如失能卧床、卧位或半卧位进食、营养不良、患有基础病(慢阻肺、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糖尿病、冠心病、胃食管反流等)、合并使用药物(抗精神类、抗帕金森类、糖皮质激素等)、吸烟、饮酒、吞咽障碍及误吸、口腔卫生习惯不良、留置鼻胃管等。

  从发病率上看,秋冬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每年10~12月及次年1~3月)。郭凤梅表示,秋冬季,病原体比较活跃,加上温度降低使上呼吸道血管收缩,黏液分泌减少,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容易发生感染。因此,秋冬季老人更应注意预防,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老人患肺炎的重要举措,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在流感流行季接种流感疫苗,以降低流感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肺炎链球菌也是比较常见的病原菌,其疫苗分为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PPV23)和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PCV13)。PPV23接种间隔期至少5年;已接种过PCV13且免疫正常的人群,至少间隔1年以上再接种PPV23。新冠病毒疫苗能有效降低老年人感染率、疾病严重程度及病死率,建议65岁以上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戒烟限酒。吸烟者社区获得性肺炎(在医院外感染的肺炎)风险高于未吸烟者,饮酒者与不饮酒者相比风险增加83%,每增加10~20克酒精/天,风险增加8%。因此,老人应尽早戒烟、减少酒精摄入量。

  适度运动。研究显示,长期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训练的老人,感染流感相关疾病的风险有所降低,接种流感、肺炎疫苗后的免疫反应也有改善。因此,建议老人即便是在秋冬寒冷季节也要保持运动习惯,外出做好保暖,天气太冷时可在室内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

  护好口腔。三餐后注意刷牙,使用牙线、牙间隙刷,每天清洗假牙,每年定期洗牙,有助减少口腔定植菌,从而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病率。

  保持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人群聚集等,可减少老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病率、住院率。

  少接触病原。与患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密切接触,也是老年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因素之一。老年人免疫防御机制较一般成年人更弱,建议尽可能避免与此类儿童接触。

  郭凤梅提醒,老年肺炎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建议有吞咽障碍等危险因素的老人,一旦出现乏力、困倦、恶心、腹泻等非呼吸道症状,都要及时前往医院排查相关风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