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十类药离咖啡远点

十类药离咖啡远点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5-2-13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干扰代谢削弱疗效 刺激肠道兴奋神经 十类药离咖啡远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 金 剑

  《生命时报》 2025-01-17 第1866期 第19版


  咖啡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饮品,但咖啡中的主要成分咖啡因以及鞣质等可能会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不仅会干扰药物的代谢,导致药效降低,还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药师为此特别提醒,服用以下几类常见药物应谨慎饮用咖啡。

  1.沙星类抗生素。即喹诺酮类药物,代表药物有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该类药物可抑制肝脏中CYP1A2酶的活性,咖啡因主要通过这种酶代谢。药物抑制酶活性后,咖啡因代谢减慢,在血液中的浓度就会升高,可能导致中枢神经兴奋过度,出现失眠、心悸、头痛、焦虑等,严重时可引发癫痫发作或胃肠道不适。服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避免摄入含咖啡因的饮料或食品;若非常想喝咖啡,需至少间隔4小时以上,并减少摄入量。

  2.解热镇痛药。即非甾体抗炎药,代表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咖啡因可增加胃酸分泌,非甾体抗炎药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二者叠加可能损伤胃壁,引起胃烧灼感,少数情况下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胃出血。

  3.口服避孕药。代表药物有复方炔诺酮、复方甲地孕酮等。与喹诺酮类药物一样,雌激素也会抑制CYP1A2酶活性,从而延缓咖啡因的代谢,使咖啡因的半衰期显著延长。此外,咖啡因也会诱导肝脏酶的活性,加速避孕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降低其药效,甚至还可能使药物失效。长期摄入高浓度咖啡因还可能干扰体内的激素平衡,进一步影响避孕效果。

  4.镇静催眠药。代表药物有艾司唑仑、地西泮、阿普唑仑等。这类药物可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GABA作用而产生镇静效果,咖啡因则通过阻断腺苷受体产生兴奋作用。两者作用机制正相反,会削弱药物的镇静效果,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或彻夜失眠。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喝咖啡还可能加重焦虑或抑郁症状。建议在服用安眠药前6小时避免饮用咖啡,尤其是睡前。

  5.利尿药。代表药物有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等。咖啡因有轻微的利尿作用,与利尿药同服可能会导致过度利尿,造成体内钠离子大量流失,影响电解质平衡(如低钾血症和低钠血症),引发肌肉痉挛、头晕或低血压。此外,咖啡因的升压作用也会降低利尿剂类降压药的疗效。

  6.甲状腺激素药。代表药物有左甲状腺素钠等。咖啡因可通过改变胃排空速度影响甲状腺激素药物的吸收,增加其代谢,使药效减弱,影响疾病控制。此外,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可能会加剧甲亢患者的疾病症状,出现心悸、焦虑、代谢异常,甚至导致药效波动或减弱。如果非常想喝咖啡,至少应与药物间隔0.5~1小时。

  7.抗癫痫药。代表药物有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此类药主要是抑制大脑异常神经放电,而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增加大脑的兴奋性,可降低药物的抗癫痫效果,出现头痛、焦虑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诱发癫痫发作。因此,癫痫患者应当严格限制咖啡因摄入,若需饮用,应保持每日咖啡因摄入量低于200毫克(约一杯咖啡)。

  8.抗抑郁药。代表药物有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等。某些抗抑郁药通过提高中枢神经系统中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来缓解抑郁,而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可进一步增加神经递质释放,导致神经过度活跃,可能引发焦虑、心悸、头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5-羟色胺综合征”(伴发高热、僵直、突然失衡和大脑失控)。

  9.抗凝血药。代表药物有华法林、利伐沙班等。咖啡因可干扰肝脏中与抗凝血药代谢相关的酶活性,影响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的代谢速度。此外,咖啡因对血小板功能的潜在影响也可能干扰凝血机制,增加出血风险,引起鼻出血、牙龈出血或消化道出血。若饮用咖啡,需严格限制摄入量并与药物间隔至少2小时。

  10.支气管扩张药。代表药物有氨茶碱、多索茶碱等。氨茶碱和咖啡因同属甲基黄嘌呤类药物,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均可产生中枢神经兴奋、心率加快、支气管扩张等作用,可能导致心动过速、头痛、失眠等症状,严重时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因此服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时,应避免咖啡因摄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