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中西医合璧对抗便秘

中西医合璧对抗便秘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5-2-17 00:01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便秘是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给很多人造成了身心困扰。中西医对便秘有着不同见解与应对之策,二者结合能更有效地恢复肠道正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安徽省金寨县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治医师 罗 铁

  《生命时报》 2025-01-21 第1867期 第8版


  现代医学视角下,便秘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结、排便困难等,可能伴有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等症状。其病因复杂,涉及饮食习惯不佳、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药物不良反应、肠道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因素。例如,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长期缺乏则会使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因停留久、水分被吸收而干结;精神紧张会影响肠道神经调节,抑制其蠕动;肠道器质性病变可致梗阻,进而引发便秘。

  西医治疗便秘,首重生活方式调整。例如,在日常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比例,多吃菠菜、芹菜、西兰花等蔬菜,苹果、香蕉、梨等水果,燕麦、糙米等全谷类食物,同时保证每天喝1500~2000毫升水,使粪便湿润易排出。适度运动亦不可或缺,散步、慢跑、瑜伽、游泳等有氧运动,可增强腹肌与盆底肌力量,刺激肠道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同样重要,建议每天晨起或饭后半小时尝试排便,即使无便意,也最好在马桶上稍坐片刻,以培养排便反射。

  药物治疗方面,有多种西药类型。容积性泻药(如硫酸镁、聚乙二醇)借吸收水分、增大粪便体积促排便;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在肠道形成高渗环境,引水分入肠腔软化粪便;刺激性泻药(如酚酞)刺激肠道黏膜,增强蠕动,但不宜长期用,以防肠道功能紊乱与药物依赖;润滑性泻药(如开塞露)润滑肠壁、软化粪便,多用于临时缓解便秘;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促进肠道推进性蠕动,适用于肠道动力不足所致便秘。

  在中医理论里,便秘多与脾胃、大肠功能失调及气血津液不足相关,依病因病机分为实秘与虚秘。实秘又分热秘、气秘等。热秘者体内热盛,耗伤津液致肠道燥热、大便干结难下,常伴有口臭、面红、心烦、发热、小便短赤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润肠为法,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麻子仁丸(麻子仁、大黄、枳实、厚朴、杏仁等)。气秘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影响大肠传导,表现为大便干结、欲便不出、便后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治疗应以顺气导滞为主,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六磨汤(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壳、大黄)。

  虚秘涵盖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与阳虚秘。气虚秘由脾肺气虚致大肠传送无力,大便虽不干硬,但用力排便会出汗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治疗应以益气润肠为原则,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黄芪汤(黄芪、麻仁、白蜜、陈皮等)。血虚秘为血液亏虚使肠道失润,表现为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治疗应以养血润燥为主,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润肠丸(当归、生地、桃仁、火麻仁、枳壳等)。阴虚秘是阴液不足致肠道干涩,表现为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治疗应以滋阴通便为法,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等)。阳虚秘多为阳气虚衰、阴寒内生致肠道传导无力,表现为大便排出困难、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腹中冷痛,治疗应重视温阳通便,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济川煎(肉苁蓉、牛膝、当归、升麻、泽泻、枳壳等)。

  中医非药物疗法在便秘治疗中地位重要。例如,通过针刺天枢、大肠俞、支沟、上巨虚等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肠道蠕动;顺时针环形按摩肚脐周围,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可助肠道蠕动、改善症状。中医饮食调养亦有讲究,要依证型食疗,热秘者可吃凉拌芹菜、绿豆粥等清热泻火,气秘者可吃萝卜汤等理气食物,气虚秘者可吃山药粥、黄芪粥等健脾益气,血虚秘者可吃红枣、桂圆、黑芝麻等养血之品,阴虚秘者可吃百合粥、银耳羹等滋阴食物,阳虚秘者可吃羊肉、韭菜等温热食物。

  中西医合璧在便秘治疗中协同增效显著。生活方式调整上,二者理念相符,均强调饮食、运动与作息。药物治疗时,轻度便秘可先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调理体质、改善肠道功能,便秘重、病程长或伴肠道器质性病变者,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升治疗效果。例如用泻药时,配合中药调理脏腑功能,能促进肠道恢复、防复发,针灸、按摩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与现代康复训练结合,可改善肠道神经调节功能。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便秘若长期不治,可引发肛裂、痔疮、肠梗阻等并发症,还可致焦虑、抑郁等。因此应重视便秘防治,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中西药合理运用与中医非药物疗法等,改善肠道功能,恢复其正常传导糟粕功能,保持健康活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