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医生尊严何处来
【byb.cn】 ( 摘自:人民网)尊严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赢得的。惟有医者先行,传承仁心仁术,才能重塑职业尊严!
最近,江西发生一起暴力殴打医生事件。一名15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上海做完手术后,转入江西上饶市人民医院。当时,患者有持续高热症状,虽经抢救,仍于两小时后死亡。一周之后,患者之父纠集近百人,在医院里拉横幅、烧纸钱、摆花圈,围攻医务人员。其中,一位儿科副主任被殴致残。
类似的医闹事件近年屡屡发生,极大地伤害了医生的尊严。在网上,一位医生愤懑地说:“唯告学子:要有尊严,别学医!”这虽是一句气话,却真实地反映了医生群体的心态。
在历史上,医生和教师一样,都曾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变化,看病难、看病贵日益凸显,医患矛盾不断加剧,医生的社会地位和声誉也在下降。为此,很多医生不让子女再学医。
那么,一个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神圣职业,为何会失去应有的尊严呢?这个问题发人深省。
从医疗体制来看,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医疗价格扭曲等原因,公立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公益性日渐让位于逐利性。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医学变得嫌贫爱富,医生沦为“白衣商人”。很多医生这样描述其尴尬处境:开大处方对不起病人,不开大处方对不起自己。在创收的指挥棒下,过度医疗泛滥,医患之间出现严重的经济对立,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大幅降低。
从社会环境来看,由于法治不健全,医疗纠纷和暴力冲突日益增多,医生的执业环境持续恶化,医生成为一个高危职业。尤其是在“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下,很多医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对病人“过度防卫”。遇到高风险的手术,宁可放弃一线生机,也不愿有任何失误。而每当发生医患纠纷时,社会舆论总是“一边倒”地谴责医方、同情患方。在很多 “医闹”事件中,甚至连警方也声称“不介入医疗纠纷”,医生的合法权益难以维护。
当然,体制弊端丛生,外部环境恶劣,都是客观现实。但是,医生尊严的丧失,也有其自身原因,即道德的滑坡和精神的失守。例如,有的医生冷漠傲慢,病人坐在面前,连看也不看就开一堆检查单;有的医生见利忘义,不管病情是否需要,随手就开出一堆“回扣药”;有的医生把病人当成“摇钱树”,动辄索要“红包”,否则就给脸色看……尽管这只是少数医生的行为,但损害的却是整个医疗队伍的形象,属于典型的自毁尊严。
也许,有的医生认为,道德滑坡是全社会的问题,为什么要求医生独善其身?医生也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利,为什么非要成为“圣人”?的确,和很多国家相比,中国医生工作强度大、压力大、风险大,但阳光收入较低,技术价值被严重低估。可是,作为一个以维护人类健康为使命的职业,这些都不应成为医生放弃职业操守的理由。自古以来,医生都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医乃仁术,这是医生的基本从业准则。无论外部环境清浊,医生都应保持内心纯净,坚守道德底线,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惟有自尊,才有尊严。尊严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赢得的;尊严也不是别人能够剥夺的,而是自己毁掉的。当前,医改正在艰难破冰,外部环境的改善尚需一个过程。因此,惟有医者先行,不等待、不抱怨、不放弃,传承仁心仁术,才能重塑职业尊严。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
- [事件]有些食物不求太新鲜11-23
- [事件]北方饮食帮助降尿酸11-23
- [事件]缺觉带来的“内伤”更多11-23
- [事件]儿时招人疼长大更幸福11-22
- [事件]三岁前别吃糖11-22
- [事件]唐筛、无创、羊穿啥区别11-22
- [事件]娃说狠话未必是攻击11-21
- [事件]气虚 身体能量就少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