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黄帝内经五脏生成篇第十

中医都有面诊,根本不需要什么仪器来诊断,大体就能知道病之所在。当然,西医的各种先进的检测仪器,也并非是摆设,在病灶的具体定位上,还是相当的精准,这点,刚好是中医的短板。
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掌握一些面诊的知识还是非常重要的。至少能对病情做出大概的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当然,如果要能做到像扁鹊那样的望而知之,那还确实需要很强的功力的。下面这段,就是我们常见到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那么扁鹊的这招功夫,是否是可望不可及呢?
《难经·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此话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翻译一下:一眼看出病情的医师,称为神医;听到病人的声音就知病情的,称为圣医;听完病人叙述之后,确定病情的,称为普通医师;切完脉之后,再确定病情的称为“巧”(换言之,懂得一些皮毛技巧)。为什么这样说呢?望而知之的医师,主要通过观察病人的五色来了解其病情;闻而知之的医师,主要通过辩别病人的五音了解其病情;问而知之的医师,主要通过了解病人对五味的好恶来判断病情;而切脉的医师,则是通过切腕的寸口来判断病在哪个脏器。
其实,即使在现在,很多高明的中医,都据有望而知之的本领。几年前(大约是在07年-08年前后),在我刚开始步入这个领域时,曾经在北京人民大学的一个宾馆,亲眼近距离目睹了中医大师陈金柱给病人面诊的情形。他也不问话,上来就说病人是什么病,是怎么得的,甚至是啥时得的,直惊得病人目瞪口呆,我都看傻了。
如今,通过学习,自己也掌握了面诊的技巧,并且在和网友的沟通中运用的越来越熟练,甚至成为了我们刮痧培训中的一章重要的讲义。因此,只要大家认真学习,我们相信,面诊是不难学的。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7离合真邪论...03-3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6八正神明论...03-2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5宝命全形论...03-17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4血气形志篇...03-10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3宣明五气之...03-03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2藏气法时论...02-2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1经脉别论之...02-17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0三部九候论...02-10
- [事件]癫痫急救 一呼二放三不要04-05
- [事件]茄子怎么做更健康04-05
- [事件]吃动睡有个科学比例04-05
- [事件]心脏血栓会跑进大脑04-04
- [事件]过敏也会让人掉头发04-04
- [事件]鼻涕为何会五颜六色04-04
- [本站]胼胝.拇外翻.五指袜04-03
- [事件]过度操心其实是自恋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