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内经.灵枢.终始第九

【原文】
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
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传之后世,以血为盟。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
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
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司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
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如此者弗灸。不巳者因而泻之,则五脏气坏矣。
【整段翻译】
凡是关于针刺的理论和方法,都在《终始》篇中有了详尽而明了的阐述。明确掌握了终始篇的内容和含义,再以五脏为纲领,就可以确定阴阳各经的关系。
手足三阴经为五脏所主,手足三阳经为六腑所主,阳经所禀受的脉气来自于四肢末梢,阴经所禀受的脉气来自于五脏。所以,泻法是迎着脉气的来向而进针,以夺其势;补法是随着脉气的去向而进针,以充其势。懂得迎随补泻的方法,就可以使脉气得以调和。但是要想掌握调和脉气的方法,就必须通晓阴阳的含义和规律,比如五脏在内而属阴,六腑在外而属阳等等。要将这种理论流传到后世,以造福百姓;而学习者也必须歃血盟誓,郑重地去对待它,痛下决心去钻研它,惟有如此,才能使它发扬光大。认真严肃地学习它、使用它,就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反之,不重视它,就会丧失其应有的疗效,甚至会使这种理论消亡。如果不遵循这些理论所提出的原则,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就必将危害患者的生命,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都遵循着自然界的演变法则。现在,就让我根据自然界的规律,来谈一谈终始的意义。所谓终始,是以人体的十二经脉为纲纪,通过切按寸口脉和人迎脉的脉象,来了解五脏六腑之阴阳有余或是不足的内在变化,以及人体之阴阳平衡或是失衡的状况。这样,自然界反映于人体的变化规律也就基本上能被掌握了。
所谓平人,就是没有得病的正常人。没有得病的正常人,其脉口和人迎的脉象都是与四季的阴阳盛衰相适应的;其脉气也是上下呼应而往来不息的;其手足六经的脉搏,既没有结涩不足,也没有动疾有余等病象;其属于本的内在脏气与属于末的外在肌肤,都能在寒温之性上保持协调一致;而其外表的形体肌肉与体内的血气也都能够均衡相称。这样的人就被称做"平人"。
元气虚少的病人,寸口和人迎之处都会出现虚弱无力的脉象,且脉搏的长度也达不到应有的尺寸。倘若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患者的阴阳都已不足,这时,如果补其阳气,就会使阴气衰竭;如果泻其阴气,就会使阳气脱陷。对于这种情况,就只能用甘温的药物来调和它,而不能用大补大泻的汤剂去进行治疗。像这种情况的,也不能施行灸法。误用灸法就会耗竭真阴。倘若因为病患日久不愈,就改用泻法,那么就会使五脏的精气受到损坏。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7离合真邪论...03-31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6八正神明论...03-2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5宝命全形论...03-17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4血气形志篇...03-10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3宣明五气之...03-03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2藏气法时论...02-24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1经脉别论之...02-17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0三部九候论...02-10
- [事件]癫痫急救 一呼二放三不要04-05
- [事件]茄子怎么做更健康04-05
- [事件]吃动睡有个科学比例04-05
- [事件]心脏血栓会跑进大脑04-04
- [事件]过敏也会让人掉头发04-04
- [事件]鼻涕为何会五颜六色04-04
- [本站]胼胝.拇外翻.五指袜04-03
- [事件]过度操心其实是自恋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