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各医院之间重做CT有技巧

以胸部CT为例,一份CT片大多会拍两三张大片,一张14×17英寸的大片上有几十辐图像,一般医院给病人的片子大多是5mm/每层,而医生在电脑上看的片子大多是1.5mm/每层。以肺部小结节为例,一个直径5~10mm的小结节,在所拍的CT片上也就1~3个层面,而且图像很小,所提供的信息量太少,病灶密度高低,边缘有无分叶、毛刺等情况无法全面观察。
再说说清晰度。放射科医生是在电脑上看一辐图像,而患者拿给专家们会诊的片子,是在一张有几十辐图像的大片中去找几辐小图像,有些老专家不看报告提示的话,一时还找不到病灶所在,更别说分析和鉴别一个小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所以只能重做。重做后影像资料与专家们诊室的电脑是联网的,专家们在电脑上观察和分析,看的图像就清楚多了,也必定会提出专家的诊断意见。
重新做CT不仅增加了费用,还需要时间、需要排队,做好后也许当天还拿不到报告,隔天再次挂号就诊,来去很不方便。那么,像此类情况还有其他办法吗?有!
一是请放射科医生把病变局部的薄层图像单独放大、拍摄,那么,一个5~10mm的结节就会有3~7辐图像,甚至更多,这样看起来就又大又清楚。一般这样做的病例去大医院后基本上就没有重做过的。二是可以请放射科医生把图像打包,拷进U盘带走。三是在医生工作站上把有病变的薄层图像用手机拍下来,也就那么几辐,也很方便,会诊时可以放大,比那个大片上的图像要清晰、好看得多。
骨骼方面常规X线片,因为不是横断位图像,影像直观,比较清楚,因此会诊时一般不需要重做。
时代在前进,医学技术在飞速发展,影像科检查告别拍片取片是一种趋势,目前已有很多医院影像科实现了无片化管理,与大数据联网,把图像存入“云储存器”,会诊时就再也不需要重新拍片检查了。
- [事件]心脏血栓会跑进大脑04-04
- [事件]过敏也会让人掉头发04-04
- [事件]鼻涕为何会五颜六色04-04
- [事件]过度操心其实是自恋04-03
- [事件]越怕焦虑越要面对04-03
- [事件]孩子抖腿有很多原因04-03
- [事件]“枣核型身材”容易招病04-02
- [事件]法国人抑郁率欧洲最高04-02
- [事件]心脏血栓会跑进大脑04-04
- [事件]过敏也会让人掉头发04-04
- [事件]鼻涕为何会五颜六色04-04
- [本站]胼胝.拇外翻.五指袜04-03
- [事件]过度操心其实是自恋04-03
- [事件]越怕焦虑越要面对04-03
- [事件]孩子抖腿有很多原因04-03
- [行业新闻]冰箱保鲜国际标准首次发布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