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别有病》网站

bybcn
别有病首页>>网评>> 事件>> 结肠息肉不容忽视!

结肠息肉不容忽视!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0-9-10 00:01

    【byb.cn 】(来源:羊城晚报)8月底,先有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溃疡性大肠炎提出辞职,后又传出电影《黑豹》男主查德维克·博斯曼罹患结肠癌去世……到底这些肠道疾病为何这么利害?本期肠道专家来解读——

 

电影《黑豹》男主查德维克·博斯曼罹患结肠癌去世,终年43岁。随着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老龄化的加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三位,占9.88%。在结直肠癌早期,病人症状不明显,再玩上一手“拖字诀”,发现时往往发展成了中晚期,手术机会也稍纵即逝。

 

肠息肉癌变率越来越高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杨辉教授介绍,结、直肠息肉泛指结、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因为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所造成的后果不一样。有的息肉生长缓慢,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觉,也不会癌变,可以随访观察,不一定需要积极处理,而有的息肉有癌变风险,应予以切除。”杨辉强调,“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肠息肉的癌变率越来越高。”

 

据相关研究发现,超过90%的结肠癌由结肠息肉转变而来,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恶变过程一般需5—10年(当然存在少数进展较快的病例)。

 

息肉有可能会出现什么症状

 

绝大多数肠息肉没有症状,在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若息肉持续长大或者恶变,可出现便血、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

①便血。直肠、乙状结肠息肉可能会出现便血,通常是出现间断性的小量出血,血附于大便表面;严重时,出血量也可多达100~200ml。

②排便习惯改变。如果肠息肉位于结肠远端,并且体积较大的话,很容易引起便秘;有些病人也会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状况。

③腹痛。部分病人会出现弥漫性的腹痛,尤其是在大便时或大便后加重。

④带蒂息肉脱出肛门。带蒂的低位直肠息肉因位置较低,有时会脱出肛门外,此时可能会被误诊为痔疮脱出。

⑤肠道外症状。如果出现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提示患者可能有息肉病。比如出现皮肤黏膜色素斑应考虑是否患了P-J综合征(家族性黏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息肉病,简称黑斑息肉综合征,为家族性遗传病)。

 

建议高危人群40岁就应做肠镜筛查

 

我国结肠肿瘤筛查目标人群为大于50岁人群。50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都应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建议有大便潜血阳性、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以往有肠道腺瘤史、本人有癌症史、有排便习惯的改变等高危人群及时、定期进行肠镜检查,这些高危人群应从40岁开始定期筛查结直肠癌,切断结肠息肉癌变之路。

 

此外,符合以下任意两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等,尤其要注意。

 

杨辉介绍,结肠镜检查是检测结肠息肉和结肠癌最敏感、最直接有效的一项检查。简单讲,肠镜是一根细细的、柔软灵活的、带光的管子,末端有个小镜头,可以仔细检查结直肠是否存在息肉或其他异常。在检查中若发现息肉,医生视息肉大小选择切除方式,如果息肉比较小,医生会用活检钳直接钳除;如果息肉比较大,医生会建议电刀切除,或者建议住院择期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

 

切过肠息肉并不是万事大吉

 

有些患者认为息肉切除后已经大功告成,对定期复查肠镜就不在意了,但是,结肠息肉不能一切了事,切除后并非一劳永逸。

 

杨辉解释,息肉切除后结肠仍可能会长出新的息肉,到75-80岁才会逐渐停止;肥胖、高血脂和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长息肉。而且弯曲的肠腔成袋状形成视野死角、肠镜检查前肠腔未清洗干净、检查时肠管的痉挛等原因,极易造成息肉漏诊。因此,结肠息肉切除后定期复查肠镜是至关重要的。

 

专家建议,对于一般人群来说,45岁开始首次进行肠镜筛查。如果是高危人群,例如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有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则需要提早进行肠镜筛查。

 

生活上要多吃蔬菜多运动,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戒烟限酒,规范进行肠镜筛查,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许咏怡)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