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阳有五要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医师 李 斌
《生命时报》 2023-01-17 第1674期 第8版
①保暖护阳
冬天天寒地冻,万物闭藏,阳气潜伏于内,这时不能感受过度的寒冷,不然容易戕害阳气,甚至诱发疾病。保暖要重视腹部、颈部、双足。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腹部是脾胃之所居,不能着凉。颈部是人体阳经汇聚之地,受寒颈肩头部容易疼痛,很多颈椎病患者颈部很怕凉,冬季外出要佩戴围巾。足部是人体最低处,也是离心脏最远处,老年人、气血不畅的人容易足冷,睡前可用温水泡脚,有助于睡眠和改善血液循环。糖尿病患者足部神经感觉减退,容易烫伤,应测量温度后再泡脚,防止烫伤。痛风发作期患者不宜热水泡脚,容易诱发加重。当然,凡事皆有度,冬天本来是寒冷的,适当保暖即可,如果暖气开得太大,室内温度太高,反而不利于阳气潜藏。此外,室内室外温差过大,更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②安神养阳
《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古人也常说“人有三宝,精气神”。冬季是收藏的季节,人的心神也应该安宁,让阳气更好潜藏。如果思虑过多、情绪激动均会耗伤心神,损及阳气。尤其现代人喜欢熬夜看手机、小说,看到精彩时,情绪不稳,会影响健康。所以,古人提倡“使志若伏若匿”。古代打坐、站桩等养生功法均有安神养阳的作用,其核心是安神,心中忘却喜怒忧思悲恐惊,抱元守一,回归安宁。
③少动潜阳
“动则为阳,静则为阴”,适当运动可帮助生长阳气,但冬季过度运动会导致阳气不能潜藏。因此,严冬运动要适时、适度,不要大汗淋漓,微微发热即可。冬天黑夜更长,早晨太阳出来的晚,如果太阳没出来,说明天地的阳气还没有发动,不适合活动。同样,天黑也要及时回家,顺应天时。推荐白天做一些柔和舒缓的活动,比如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等。
④饮食助阳
《黄帝内经》曰:“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受水谷精微(营养物质)的濡养,消化水谷则有赖于脾胃阳气。冬季寒气盛,应避免食用寒凉食物。现代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水果四季都有,其中很多是寒凉之品,比如西瓜,不宜在冬季食用,尤其阳气虚弱的人,应食用温暖容易消化的食物。冬季,在早晨可食用醋泡姜,姜是辛温发散之品,可助阳气生发。姜是温燥之品,长期吃容易伤阴,所以用醋(酸味养阴之品)炮制后可中和其燥性,既助阳又不伤阴。
⑤早睡生阳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指出阴阳是相互化生的关系。睡眠时,人体阳气潜入于阴分,机体得以休养生息,恢复消耗,早晨起来阳气即可恢复生发。冬季天黑得早,天地阳气也较早潜藏,人体要顺应天地之势早睡,让阳气得以潜藏蕴养,次日才可更好生发。
- [事件]很多强迫症未及时就诊04-30
- [事件]胆经-人体有条易堵路线04-30
- [事件]尿液就像身体的日记04-30
- [事件]老年皮炎常伴合并症04-29
- [事件]手脚突然变色 警惕雷诺现象04-29
- [事件]中风后记性不好能治吗04-29
- [事件]双脚为“高脂”报警04-28
- [事件]警惕血压突然“爆表”04-28
- [事件]很多强迫症未及时就诊04-30
- [事件]胆经-人体有条易堵路线04-30
- [事件]尿液就像身体的日记04-30
- [事件]老年皮炎常伴合并症04-29
- [事件]手脚突然变色 警惕雷诺现象04-29
- [事件]中风后记性不好能治吗04-29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9太阴阳明论...04-28
- [事件]双脚为“高脂”报警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