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三高特点鲜明

【byb.cn 】(来源:生命时报)专家建议,血压早知晓,18岁起就要定期测,同时调整饮食、加强运动,改善胰岛素和血脂
受访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田 慧
本报记者 田雨汀《生命时报》 2023-02-10 第1678期 第1版
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常被人们称为“三高”,它们也可统称为代谢综合征,就像“难兄难弟”,一个升高,另外两个也很可能被殃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联合发表在《生物医学中心》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2010年中美两国18岁以上成年人的非传染性疾病监测健康数据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我国18~40岁青壮年中,将性别和体重指数(BMI)标准化后,高血压患病率为18.5%,在四类人群(中国人、墨西哥裔美国人、非西班牙裔白人和非西班牙裔黑人)中最高;青壮年糖尿病患病率为6.2%,高脂血症患病率为11.6%。而且,国人的代谢性疾病发病情况有独特之处,研究者认为,更好地掌握规律,有助于选择更科学的治疗手段和更有效的预防措施。
高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呈“双高”特点
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已达2.45亿,18岁以上患高血压的居民占比约27.9%。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田慧表示,高血压依然是常见的老年病之一,但年轻化趋势对很多人来说还没有引起重视。上述研究充分提示了青壮年人的高血压发病风险:其一,18~40岁的青壮年中,“三高”的患病率中,高血压最高;其二,美国人高血压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收缩压(高压)较高,但我国各年龄段人群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压)都高于美国人;其三,美国各人群的舒张压在50岁存在明显“拐点”(出现下降趋势),而我国的拐点在60岁左右。更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指出,我国18~40岁青年人群的高血压治疗率仅为1.6%,未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达16.9%,是前者的10倍。在41~50岁、51~60岁、61~70岁及70岁以上各年龄段患者中,高血压治疗率均远低于墨西哥裔美国人、非西班牙裔白人和非西班牙裔黑人这三个人群。
田慧解释说:“研究使用的是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相关数据,与如今的现状可能有一定偏差。”因为随着医保覆盖面扩大,大众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已有所改善,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2亿多高血压患者中,35岁以下患者超7000万,年轻人应做到尽早知晓血压。然而,不少年轻人可能从未自测过血压。
田慧提醒,青年人的血管使用时间较短,整体功能和弹性较好,如果心脏收缩力量增大,大血管会稍稍扩张,以缓解心脏收缩的冲击力,血压不至于升高。只有在全身血管阻力增加时,收缩压才会有所升高,但不会升高太多,舒张压则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大多数高血压的早发与遗传、不健康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长期压力大等因素有关,有相关高危因素的年轻人需要格外警惕。青壮年高血压早期一般无明显表现,日常生活中有头痛、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等情况,可及时测量血压,如果远超130/85毫米汞柱的话,需尽快就医;确诊高血压后,不能因年轻就心存侥幸,若需服用降压药,要坚持用药,不能用保健品或食疗方替代;积极改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多吃果蔬、少点外卖,减少食盐摄入,远离烟酒,及时缓解压力,这些都有助平稳控制血压。如果年轻时血压高又不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会成倍增加。《柳叶刀》上一项研究发现,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风险约增加30%;越年轻,血压高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越相关,40~49岁人群风险增加约为70~79岁人群的2倍。
高血糖: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点
高血糖给人体带来的伤害遍布全身,血糖升高会危及血管(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神经系统、代谢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例如,高血糖引起的动脉缺血可导致冠心病、脑梗、中风、眼底病变等;影响神经细胞的血氧供应,引发末梢神经炎、植物神经紊乱等神经系统疾病;打破机体糖代谢的平衡,使整个代谢系统发生紊乱。
数据显示,2015~2017年间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2.8%,患者人数超1.3亿,但糖尿病知晓率不足6%。也就是说,有一半患者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此外,我国还有3.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上述研究指出,我国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比例高于胰岛功能不足的患者;进一步按照体重指数划分后发现,在肥胖患者中,胰岛素抵抗占多数。
田慧说,胰岛素是帮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的关键物质。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不够敏感,其影响因素包括肥胖、热量摄入过多、活动不足、高脂血症等。另外,国人饮食结构中碳水化合物占比总体较高,身体会在早期就拼命释放胰岛素进行代偿,可能年纪轻轻就已患上糖尿病。因此,要控好血糖,主要从两点做起:1.合理饮食:改善饮食模式,控制甜品、主食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具体可选择杂豆饭等主食,多吃新鲜果蔬,吃饭时注意细嚼慢咽,三餐要规律。2.规律运动:超重、肥胖者减重5%~15%,可有效调整代谢状况,运动最好是有氧和抗阻训练相结合。
高血脂:高甘油三酯血症更多
随着年龄增长,血脂代谢紊乱的可能性也会上升,当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进入人体的量大于排出量时,就会出现血脂代谢异常。《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称,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患病率达35.6%。新研究对比了中美两国高血脂的情况后发现,我国的主要亚型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而美国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田慧表示,甘油三酯偏高,与脂肪摄入过多、缺乏运动、肥胖、年龄增长等因素有关,也有一定遗传因素的作用。持续的高甘油三酯血症会增加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发病风险。通常,甘油三酯水平应低于1.7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3.4毫摩尔/升。控血脂,饮食管理尤为关键——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增加脂质代谢的食物,适当多吃豆制品、燕麦、藜麦等有助降脂的食物,增加新鲜果蔬的摄入量和种类,烹调时尽量用蒸、煮、炖,少煎、炸、爆炒。
最后,田慧提醒,青壮年与老年人的代谢性疾病患病率、亚型和危险因素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年轻人比老年人更易肥胖。这强调了年轻人做好健康管理的意义——早发现、早管理,越早管控风险,越能扭转结局。40岁以前出现代谢异常,若管理不佳,后期更易发展成较严重的病变,不仅缩短寿命,致残、致死率也更高。其实,18岁是开始体检的一个关键时间点,年轻人应尽早了解自己是否为某种疾病的高危人群、知晓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并定期监测。
相关文章 浏览更多相关文章>>
- [事件]很多强迫症未及时就诊04-30
- [事件]胆经-人体有条易堵路线04-30
- [事件]尿液就像身体的日记04-30
- [事件]老年皮炎常伴合并症04-29
- [事件]手脚突然变色 警惕雷诺现象04-29
- [事件]中风后记性不好能治吗04-29
- [事件]双脚为“高脂”报警04-28
- [事件]警惕血压突然“爆表”04-28
最新文章
- [事件]很多强迫症未及时就诊04-30
- [事件]胆经-人体有条易堵路线04-30
- [事件]尿液就像身体的日记04-30
- [事件]老年皮炎常伴合并症04-29
- [事件]手脚突然变色 警惕雷诺现象04-29
- [事件]中风后记性不好能治吗04-29
- [书评]徐说内经素问29太阴阳明论...04-28
- [事件]双脚为“高脂”报警04-28